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堯曰篇(20-1)「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2013/11/27 22:28:24瀏覽4177|回應0|推薦0

崇禎要做的應是選拔人才,委以重任。人才是選拔了,可惜不會用,更別說收攬人心了,否則袁崇煥就不會死。正所謂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崇禎在「文官愛錢,武官怕死」的條件下,文武百官相繼投靠清兵,或降、或陣前棄甲,而竟在十多萬兵,吞噬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江山。留下「朕本非亡國之君,諸臣卻都是亡國之臣!發人深省的感嘆

在《論語新解》堯曰篇:朕躬有罪,無以萬方。萬方有罪,罪在朕躬。

白話試譯只要我自身有罪,不要因此牽累及萬方。若使萬方有罪,都該由我一身負責,請只降罰我一身。」崇禎皇帝如能及早透徹這一番話相信他就不會在臨死之前說出這句話了

明末范文程言:「文臣讀聖賢書,忠孝名節,皆其平生所學,所以才危而忘身,一心赴國難,此乃國家養士之報。」司馬遷寫史記司馬遷說:「堯雖賢,興事業不成,得禹而九州寧。且欲興盛統,唯在擇任將相哉!」司馬遷看到了人才的重要,得人才者得天下。

於今人文生命世界,更已是高度演化,而無處不見其繁興大用,於是乃有更多、更複雜、更細微之分衍,更無處不見一種「德」之瀰漫以為深處之樞機與根本。孔子主張「為政以德」,此指為上位者以德自居、以德自守而成己、並以德相感召、以德相呼應而成群。環伺全球資本主義「一昧向前」的「企業主義」,大者恆大、併購事件層出不窮,無非要站穩「山頭」。時值動盪不安的環境下,面對嚴峻的環境與未知的未來產生了一種徬徨、無助,縱使想去改變也難。

社會主義抬頭,與孔子主「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相互背道而持正所謂,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相信絕非如炎初師言,「實乃人文社會之學自身已逐漸喪失上述的這些德性。」當知,孔子所學與所教之德,實乃為人生一切心性修養功夫,與一切知識興趣與學問深化所需之共同基礎。而非社會主義所採用的那種激烈手段。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太多的混亂,當內心所翻攪的涅磐世界,殊不知凡輩眾生,生而既有鈍、劣、智、愚等,其實很難有其公平性,似乎到頭來只有先從「德性」的基礎上來修練、勸勉自己,而從一種消極之元自由,「先求」自己能自盡己心之德,方能實現一種「人等」的真正平等!

又當今學科繁縟與發展的趨勢中,實難分人文、社會、科技之學之界,唯,皆需有重視無私、忍耐、犧牲、嚴謹、客觀、謙虛、負責等德性,才能成一己之私德矣。而其中又以人文社會之學,更要加入有「價值感」與「同情心」之美善,此即「人」與「學」需力求合一,如此才能自己「抽離」生而為人之境界。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9658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