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堯曰篇(20-2) 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
2013/12/19 21:59:50瀏覽19852|回應0|推薦0

這句話出自論語堯曰篇(20-2) 「尊五美、屏四惡」。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何謂四惡?先生說,不事先教導人,便要用殺戮(來推行或制止),那叫虐。不事先告戒人,而到時忽然要查驗他成功了沒有,那叫暴。雖下了命令,像不當件事般,並不曾鄭重叮寧,到期限時又硬不通融,這像有意陷害人,叫做賊。同樣是要給與人的,但在出納之際,卻不免多所吝惜,那有失在上位者之體制,那便是職有專司的單位失職了。

另外,在《孔子家語》也有提到三患、五恥:

孔子曰:「君子三患:未聞之,患不得聞;既得聞之,患弗得學;既得學之,患弗能行。有其得而無其言,君子恥之;有其言而無其行,君子恥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恥之;地有餘,民不足,君子恥之;眾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恥之。」[P152]

孔子認為居於統治地位的人,應該經常拿三患、五恥,作為自己反省的內容。

企業主管常會問員工「你如何分辨對錯?」相信許多人認為「對與錯」是相對的是一體兩面的。權責者於當下所做的決策,一定有其在當時背景或條件所需做的既定決策。日後所造成的傷害,應權衡當時的虧損輕重而已,相信我們都傾向認為所有的決策或論點都是正確的。但是,這一點卻傷害了己獲得證明的事實。當事實不被認同或者被公司忽略,如前述所要付上的代價就是「失職」、「虧損」。

在金‧史汀利《勇氣》一書,提出英特格威的問題說出,「缺乏遠見、沒有策略、支出習慣不良、貸款有誤、銷售能力薄弱、缺乏領導、沒有團隊合作,都是些技術上的東西。」記得炎初師言過:「但時代變化太快,競爭之優勝劣敗實在太激烈、太刺激。結果我們的教育都成了顛倒,而且似已經積重難返。大家心雖不認同,但只能迎合現實的潮流。」當然在科技高速變動競爭激烈的環境下,組織為達成其特定目的與目標,必須經由縝密的人力參與、權利控制、溝通與工作分配來完成,其活動過程需建立在監督、管理、協調的制度之上。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一位領導者有了「德」的風範,員工就會有為企業主效命的動力。領導者對願景勾勒出方向是策略面,以此展開就成為管理的執行面。可見企業的願景應建立在每位員工心甘情願」、勞而不怨」的基礎上方能恆久不墜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0019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