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5/09/06 12:52:40瀏覽1716|回應0|推薦0 | |
在浩瀚歷史的長河之中,能留下一個人的姓名、功績,我總覺得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仔細推敲又有它一定的脈絡,衛青、霍去病不就靠著這層關係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舞台留下史蹟一頁,而這一點關係,也要有一點亂世的巧遇,還有機運、勢運串聯起來,衛青的姊姊是漢武帝劉徹的寵姬衛子夫,霍去病是衛青外甥,從這姻親的組合來看,能力的鈍智愚劣,似乎也沒那麼的重要了! 衛青 衛青,字仲卿,河東平陽人。衛青的母親在平陽公主家做女僕,因丈夫姓衛,她就被稱為衛媼。衛媼生有一男三女,即兒子長君,長女君孺、次女少兒、三女子夫。 漢武帝啟用年輕的將領衛青,七戰七勝使得匈奴無力與漢室相抗衡,遠徙漠北,安定北疆。三十三歲一役以奇襲慘敗匈奴右賢王歸,漢武帝冊封他的三個兒子為侯,衛青表示:「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幸裂地封為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伉等三人何敢受封。 」衛青的不爭功諉過,在這段話中已經顯見出來,不在利益分配而脫離「群眾」。武帝且令其娶帝孀居姊、青之舊主平陽公主。如此更為鞏固衛青在宦場宮中的地位。 太史公給衛青的評價是: 「為人仁善退讓,以和柔自媚於上。 」意思是說衛青為人謙遜低調,不仗勢跋扈。與李廣對薄公堂,最後李廣自殺一事,是衛青一生的汙點之一。 太史公的另一段話: 蘇建語余曰:「吾嘗責大將軍至尊重,而天下之賢大夫毋稱焉,原將軍觀古名將所招選擇賢者,勉之哉。大將軍謝曰:『自魏其、武安之厚賓客,天子常切齒。彼親附士大夫,招賢絀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職而已,何與招士!』」 衛青不斬蘇建。吾引用史公《淮南衡山列傳》第五十八中一段話:「大將軍號令明,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又言:「大將軍遇士大夫有禮,於士卒有恩,眾皆樂為之用。」可見,衛青對部下以激勵和拉攏為主,反對採用高壓手段。 衛青死後葬於茂陵東北側,與西漢平陽公主合葬。 當然有褒也必有貶,在《史記‧汲鄭列傳》中記載: 大將軍青既益尊,姊為皇后,然黯與亢禮。人或說黯曰:「自天子欲羣臣下大將軍,大將軍尊重益貴,君不可以不拜。」黯曰:「夫以大將軍有揖客,反不重邪?」 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民」,衛青對武帝不拘禮節,是後人對他的詬病。 蘇東坡在《東坡志林‧人物》中藉此題發揮,寫過一篇文章嘲諷漢武帝和衛青: 《武帝踞廁見衛青》:漢武帝無道,無足觀者,惟踞廁見衛青,不冠不見汲長孺,為可佳耳。若青奴才,雅宜舐痔,踞廁見之,正其宜也。(踞廁見之:皇上蹲在床邊召見他) 孔子主張「為政以德」,此指為上位者以德自居、以德自守而成己、並以德相感召、以德相呼應而成群。如果衛青能「先求」自己能自盡己心之德,那麼在他的一生當中應可算是一位「全德」的人!後來,霍去病得到漢武帝恩寵,衛青過去門下故舊都轉到了霍去病門下。衛青他不以為然,超然地過著恬淡平靜的生活。能有此心境全拜「姊為皇后」之賜」啊! 霍去病 霍去病河東郡平陽縣人,好騎射,擅於長途奔襲。衛子夫、衛青的外甥,西漢漢武帝時代對抗匈奴的名將。元朔六年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受封冠軍侯,在獲得授予驃姚校尉。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霍去病之父霍仲孺是平陽縣的衙役,與平陽公主的奴婢衛少兒(為衛子夫、衛青的姐姐)有染,生下了霍去病。霍仲孺後與衛少兒分手,回鄉另外娶妻,生下嫡子霍光。霍去病是衛青的外甥。於十八歲時隨舅衛青出征匈奴。 看看太史公在《史記》中對霍去病說詞: 「驃騎將軍為人少言不泄,有氣敢任。」天子為治第,令驃騎視之,對曰:「匈奴未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 「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不懂得體恤士卒。 「驃騎將軍去病,凡六出擊匈奴,其四出以將軍,斬捕首虜十一萬餘級。」 「嫖姚繼踵,再靜邊方。」嫖姚校尉緊接著前人的步伐,治理邊境。 唐朝詩人《盧綸‧塞下曲》寫:「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道出遠征匈奴艱苦的戰役。 唐朝詩人《王維‧出塞作》:「玉靶角弓珠勒馬,漢家將賜霍嫖姚。」霍去病先後六次奉漢武帝之命抗擊匈奴,立下赫赫戰功,被後人稱頌。 唐朝詩人《李白‧塞下曲六首》:「駿馬如風飆,鳴鞭出渭橋。彎弓辭漢月,插羽破天驕。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銷。功成畫麟閣,獨有霍嫖姚。」 《西河舊事》載當時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河西戰役之後,漢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區,匈奴從此退到了漠北一帶。霍去病留下「匈奴未滅,無以為家也」的千古名句。 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年僅二十四歲。漢武帝還為他修建了一座仿照祁連山模樣的墳墓,來紀念這位立下戰功的英雄。霍去病的死,正所謂「天妒英才」令人扼腕,真是「長使英雄淚滿襟」啊! 綜觀歷史脈絡,一位二十四歲年輕小夥子,只憑藉六年的歲月在北漠叱吒的紀錄,能在長河之中人物何止數千、數萬人中,被忠實記錄下來且佔下可歌可泣的一頁,真的很不簡單!霍去病是英雄出少年?還是他本身具備神力相助?讓後代史學者審思! 《衛將軍驃騎列傳》主要寫的是衛青、霍去病的生平事跡,旁及當時一同征伐匈奴的重要武將共十六人。《李將軍列傳》提到李廣在六十多歲,因一次迷失道路,未能如期與大將軍衛青會合,逼死了李廣。千年之後,唐朝詩人王昌齡發出「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的感概(飛將即指李廣)。霍去病射殺李敢(李廣三個兒子,名叫當戶、椒、敢),為自己的舅舅出頭,本文中也一一說分明。 太史公說,要得到天下賢士大夫的讚譽,何不效法古代名將招選賢士的方針。衛青說,為人臣的只要做到守法盡職就可以了,用不著去招賢選士!霍去病將軍也仿效這種態度。這就是他們的為將之道。論語顏淵篇(12-17):季康子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正,猶言正道。政治乃羣眾事,必以正道,孰敢不正。 最後,我還是要說,如果他們舅甥兩人不是漢武帝的外戚,就以科舉制度、以有關係人拔擢或其他種種因素背景,要以一位庶民爬上大司馬併掌兵權展示才華,我相信這樣的機會並不容易啊。今讀史實,不免嗚呼不矣,寫下一詞: 遙想古戰場,煙灰塵滿天。讀史淚滿襟,天奪英才魂!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