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2016/08/28 11:41:38瀏覽675|回應0|推薦0

讀史記《高祖本紀》第八

在《留侯世家》中寫劉邦貪財好色,《蕭相國世家》中寫劉邦猜忌功臣,而《淮陰侯列傳》中則借韓信的口,譴責了劉邦誅殺功臣的罪行,道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這一封建社會君臣能共患難而不能共安樂的真理。司馬遷透過這些描寫揭露了劉邦真實的精神面貌,從而勾消了在本紀中所作的一些神聖頌揚。對漢武帝的暴力統治司馬遷也流露了悲憤和厭惡的情緒。

劉邦是一位很有視野、很能掌握整個視野格局關鍵的天才型政治家,是天生的領袖人才。正如韓信評價劉邦,「不善將兵,而善將將」,也就是說,劉邦善於任用,駕馭人才。蕭何、張良、韓信三傑頭其麾下,而且死心塌地的為他效力。劉邦他能舉賢任賢且從善如流,試想,他能不奪取天下嗎!

韓信、英布(也稱黥布)、彭越,史稱滅楚三傑,五年的楚漢之爭,劉邦能戰勝項羽正是得到他們三人的助力。水滸傳《第一百十九回‧魯智深浙江坐化宋公明衣錦還鄉》燕青勸告盧俊義有段話:

燕青道:「主人豈不聞韓信立下十大功勞,只落得未央宮前斬首。彭越醢為肉醬。英布弓弦藥酒。主公,你可尋思,臨禍到頭難走。」

盧俊義道:「我聞韓信,三齊擅自稱王,教陳豨造反,彭越殺身亡家,大樑不朝高祖,英布九江受任,要謀漢帝江山,以此漢高帝詐遊雲夢,令呂后斬之。」

我們來看司馬遷在七十列傳中對他們三人的評價是如何。

史記淮陰侯列傳

漢四年,遂皆降平齊。漢王曰:「齊偽詐多變,反覆之國也,南邊楚,不為假王以鎮之,其勢不定。原為假王便。」張良、陳平躡漢王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

漢四年,韓信降服且平定了整個齊國。派人向漢王上書,說:「齊國狡詐多變,反覆無常,南面的邊境與楚國交界,不設立一個暫時代理的王來鎮撫,局勢一定不能穩定。為有利於當前的局勢,希望允許我暫時代理齊王。」

史記《魏豹彭越列傳

太史公曰:魏豹、彭越雖故賤,然已席捲千里,南面稱孤,喋血乘勝日有聞矣。

楚漢垓下會戰,彭越帶兵前來與韓信一起打敗項羽。等到天下已定,彭越受封王爵,無奈漢帝為保劉氏江山,盡除功臣。或許彭越更根本沒有叛變的意圖,只因前車之鑑,繼韓信被斬殺在未央宮的鐘樓彭越如能及早透知此故中玄機,他所遭遇的,或許不會造成「誣以謀反」的冤獄。醢(ㄏㄞˇ)刑(剁成肉醬)下場,屠滅三族

史記黥布列傳

太史公曰:再雄楚卒,頻破秦將。病為羽疑,歸受漢杖。」

他為項羽坑秦卒、殺義帝又是行不義、施暴虐的幫凶。劉邦知道要扳倒項羽,只有將黥布爭取過來。劉邦派了隨何去執行這個任務,使黥布背楚歸漢,黥布的動向決定了劉邦與項羽的命運!黥布善於用兵,幾乎每戰必勝。黥布造反,劉邦親征黥布,黥布一遭遇到劉邦的軍隊,一下子就潰不成軍、一敗塗地!黥布缺乏整合團隊的領導能力,謀反不成,走到身死國滅的下場!

在論語子路篇(13-15) 定公和孔子有段對話:「為君難,為臣不易」。孔子在對話回說:「予無樂乎為君,唯其言而莫予違也。」意思是說,我做國君,說什麼話都沒有人敢違抗我。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果在上位者能體悟到「為君難」,那出言必會謹慎,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果在下為者知道「為臣不易」,就會禮遇臣下,廣開言路,虛懷納諫,而不會暴戾恣睢。

劉邦平定天下之後,韓信、英布、彭越三個人,非劉姓而封王者的命運也就這麼被綁在一起,而一個個都遭殺害。在司馬遷的筆下勾勒出他們叱吒戰場,拼得你死我活,無非想在「主子」面前立下汗馬功勳,那料得到最後的下場竟然是,功臣連連亡的悲歌下場!如果韓信、英布、彭越懂得識時務,知進退,以德自居、以德自守而成己、並以德相感召、以德相呼應而成群。相信也不會讓劉邦猜忌,種下殺機。當然這事後事已知的結局所下的註解。

除了滅楚三傑之外在史記《韓王信盧綰列傳》也提到韓王信、盧綰、陳豨三人。他們的下場也不怎麼好!

在平定天下之後,韓王信獲封國於穎川,後來劉邦擔心日後構成威脅,便以防禦匈奴為名,把韓王信封地遷至太原郡,韓王信戰死於匈奴伐漢戰爭。

高祖、盧綰在求學階段形影相伴處得非常要好。盧綰為了保全自己勢力與匈奴人和叛將陳暗地聯絡,拖延戰事,力圖自保。最後揮淚轉身帶著一家老小逃亡匈奴,身在大漠,常常思念故鄉。(綰為蠻夷所侵奪,常思復歸。)漢高祖劉邦去世的第二年,盧綰困苦憂鬱命喪胡地。

周昌入京舉報陳豨有作亂之虞。陳豨起兵造反自封代王,劉邦御駕親征,陳豨求救於匈奴,後被周勃所殺,誅三族。

「為君難,為臣不易」。當能淡泊名利看盡風華,而能「反求諸己」,或許還能頤養天年,此才是封建時代下的「事君」吧

本篇有話:

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餽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這段話不難看出,在司馬遷的筆下有意刻劃出劉邦的庸才,劉邦從一個低級亭長開始,經過推翻秦朝的戰爭、與項羽爭天下的楚漢之爭,他成為了漢朝的第一個皇帝,直到他在漢高帝十二年去世。期間不就是靠著這些猛將如雲般為其賣命,幫助他打下漢家四百年的根基。劉邦在「領導」、「用人」、「選人」、「知人」發揮到了淋漓盡致。或許這是他與天俱來的一種「天命」讀完《高祖本紀》之後,司馬遷給了我們洞見思維的一種領悟和驗證,也深知了自己之「天命」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7219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