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記》長篇
2017/11/30 21:27:46瀏覽599|回應0|推薦0

讀《史記》長篇

司馬遷筆尖下的八書

八書中的禮01、樂02、律03、天官05四篇是學術專論,係司馬遷雜取時論而為之。

《封禪書》06專論武帝之淫祀,方士之弊,臨終前下了「罪己詔」留下了負面的部份司馬遷考究並觀察了祠官們的心態、意向,於是退而論述自古以來祭祀鬼神的事,使後世君子,得以觀覽。

《河渠書》07譏武帝以堵塞瓠子決口治水,又屢信「沈白馬玉璧於河」方士之陋言,工程勞而無功。人跟河或川之間有著緊密不分關係,我們要深沉的思考對它的敬和畏!整治河川盡量依勢而建盡量保持它的原始狀態,這樣才能順服大地的平衡!

《平準書》08責武帝無故興兵開邊,財用不給,於是刻民侵商,致國困民貧。在上者之政事需,敬於事,不驕肆,不欺詐,自守以信。能夠不奢侈,節財用,存心愛人。一個朝代的興衰在於「興利除弊」,這是多麼的重要啊。

《歷書》04「天命靡常」、「唯德是輔」,易經也有句話「厚德載物,德以配位」,德性就是福報,所以說一個人的德性够了,福報也就够了。帝王改朝換代,必先繼學仁,使有美行再望其有德,然後再望其能明道行道。如此興盛代代不墜

司馬遷筆尖下的十二本記

《本紀》是記載帝王世家是記載諸侯。本紀十二篇是以歷史上的帝王為中心,上自黄帝,下至司馬遷當時的帝王漢武帝,依次記叙了他們的言行政績與諸侯國的興衰,同時也記載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大事件。司馬遷的史學觀和實事求是的嚴謹態度,而不以個人好惡評價英雄的成敗和朝代的興衰,從篇幅布局,渲染抒情,在多數篇目中都有精彩之筆,或真實或生動或飽滿或敬慕或憎惡或扼腕或悲壯,在在都在他的筆尖下,真性的流露出!

五帝本紀01、《夏本紀》02談到黃帝到夏朝九百多年,史學家尚認其為傳說,其真實存在性沒有得到確認。《殷本紀》03六百多年,因有殷墟遺跡而得以證明為「信史」。《周本紀》04周文王建立西周到幽王,東周平王再到秦一統六國將近八百年歷史。東周又分春秋戰國。《秦本紀05《秦始皇本紀》06應連貫一起讀,就能一窺秦氏族從興起到稱霸天下再到秦始皇統一全國的歷史。

項羽本紀07被編入本紀,但項羽實際上他並未真正稱王。或許司馬遷在對一位失敗者的一種成就未果的讚嘆與一種惺惺相惜的撫慰吧!項羽夠「資格」和帝王平列編入本紀。司馬遷對高祖劉邦的為人、統御兵將,在世家列傳諸都篇幅都有談及,並多有不少著墨。在高祖本紀08鎖談及是在他登基後事情。《呂太后本紀》09血淋淋訴諸後宮陰暗爭奪權勢的一面。

《孝文本紀》10和《孝景本紀》11的文景之治,為劉漢墊下四百年基業。

《孝武本紀》12漢武帝,漢朝第七位皇帝,在位達五十四年。是西漢的全盛時期,在他的時代所產生的政治思想與規劃,為後來歷史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司馬遷筆尖下的三十世家

《世家》為《史記》五體之一世家記載從西周吳太伯寫到西漢武帝,計三十篇。取名《世家》就是因為「王侯開國,子孫世襲」,故名。

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如何有系統的鋪陳出他筆尖下的三十世家

《吳太伯世家》01談到吳太伯開枝散葉擴增版圖,闔閭(原稱公子光) 是春秋時吳國第二十四任的君王,為歷史上的一位春秋霸主。文中司馬遷歌頌了諸樊、季劄二人不慕權力避位讓國的高風亮節。《齊太公世家》02記載了姜姓齊國自西周初太公建國起,至齊康公身死國滅,總計近千年的歷史。《魯周公世家》03記述西周開國重臣周公的生平事蹟,也記載了鲁國經歷三十四代君主、歷時一千餘年的發展過程。周公是我國政治史、文化史上的一個很重要的人物,他幫助周武王創建了周王朝八百年的基業。

《燕召公世家》04樂毅在諫書燕王:「臣聞古之君子,交絕不出惡聲;忠臣之去也,不潔其名。」這段話中,樂毅着重緬懷燕昭王的知遇之恩,剖白自己的一片忠心,委婉地駁斥了惠王看到伍子胥忠心屢諫,卻被吳王夫差賜死,果真是樂乎為君,為臣不易《管蔡世家》05本篇對曹、蔡兩國興亡的敘述,以及兩國統治階級内部的鬥爭。反映了春秋戰國失序的年代那種破國亡家的殘酷面。《陳杞世家》06内容是叙述陳國歷史的興衰,也簡要記載了杞國的世系源流。篇幅中對陳、杞兩國的歷史描述只有二百七十多字

《衛康叔世家》07衛國因貴族内部爭權鬥爭,最終為秦所滅。本篇文談到南子、子路,在封建社會的忠孝意識裡頭,似乎能讓人陷入混沌之中的一種愚昧而不自知,是非對錯然否矣!

《宋微子世家》08微子、箕子、比干,「求仁得仁,又何怨?」《晉世家》09重耳做到了忠恕,得到人心,成為繼齊桓公後的第二代霸主。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從此韓、趙、魏稱為三晉,即《趙世家》13《魏世家》14《韓世家》15

《楚世家》10記述了楚國從興盛到滅亡的歷史。楚國是一個人文薈萃的國度,如屈原、宋玉文學家,老子、莊子的思想家,為後人留下了豐富的文化資產。越王句踐世家》11臥薪嘗膽成為句踐的代名詞。二十一年後再戰,吳敗吳王夫差刎頸自盡。《鄭世家》12鄭國在不長的歷史中產生了百姓崇敬的子產,另一位是具有愛國行為的商人弦高。

田敬仲世家》16文中記述了齊威王與梁惠王的談話,梁惠王以有十枚夜明珠自詡,而齊威王卻視賢臣良將如珍寶,突出了齊威王對人才的重視。《外戚世家》19外戚係指帝王的后妃及其親族。司馬遷鑒於后妃、外戚專權造成的禍亂對國家的影響作本文。

《楚元王世家》20《荊燕世家》21《齊悼惠王世家》22《梁孝王世家》28《五宗世家》29《三王世家》30著墨的是自漢高祖後劉氏一脈的淵源起落。

《世家》本是西周以來封建諸侯之國別史,但在《世家》中有《孔子世家17陳涉世家18蕭相國世家》23《曹相國世家》24《留侯世家》25陳丞相世家26《絳侯周勃世家》27、七篇是為專人專傳,雖非帝王但皆為丞相,司馬遷自破其例,乃特見其不同之處。

《三十世家》以編年為體其事記述王侯封國、開國功臣和影響人物。寫出「虛懷納諫,禮遇臣下」的「君王」,如齊桓公從善如流,重義守信的明君風度;晉文公忍辱負重,六十二回國即位;越王句踐臥薪嘗膽二十一年後再戰,吳敗。寫出「輔拂股肱,諫所該為」的「臣子」,如伍子胥、伯嚭管仲子產介之推等賢臣良將。

「如其善而莫之違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違也,不幾乎一言而喪邦乎?」一位君王如果說的話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也很好嗎?如果說的話不正確而沒有人違抗,不就近於一句話可以使國家滅亡了嗎?

司馬遷在三十篇世家的揮灑,篇篇不也一針見血道出了「為君難」和「為臣不易」。君臣同心,國家有治,就等於「一言興邦」。反之,如果君主剛愎自用,獨裁專制,臣子投其所好,阿諛奉迎,最終要自食惡果,就等於「一言喪邦」,不可不慎。

司馬遷筆尖下的七十列傳

司馬遷的情感極濃烈,極苦悶,極寂寞的鬱結的煩惱他的情感又不止是憤懣的,破壞的,卻同時又是積極的同情的。對美麗的事物又有著極度的熱愛。在他的沖淡與平易的寫作中,其實已蘊含他生活與時代所交織的許多深層痛苦。並也願固窮守節,完成其一生!不願長壽百年,但求「朝聞夕死」的一天,即便「人生實難,死如何之。」

七十列傳中,藝術結構富有其獨創性,根據不同年代的人物其故事情節,發展出岡巒起伏,縱橫交錯的網式結構

讓我們來看一下司馬遷如何有系統的鋪陳出他筆尖下的七十列傳:

《伯夷叔齊列傳》01唯一談到三代人物代表伯夷、叔齊。孤竹國伯夷、叔齊兄弟的謙讓,太公說他們是講道義的人啊;顏淵的安貧好學,卻因窮困纏身,年紀輕輕地死去了;盜跖鄙薄仁義道德,兇殘放縱,竟以壽終。司馬遷顯然欲從他們三個人的身上去比對、去觀照,何謂天道呢?

《管晏列傳》02到《仲尼弟子列傳》07共六列傳,春秋時代人物。「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在《仲尼弟子列傳》這篇列傳中提到其弟子七十七人,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

《商君列傳》08到《田單列傳》22共十五列傳,戰國時代人物。這十五列傳中談到老子、莊子、申不害、韓非、蘇秦、張儀、戰國四公子、屈原、賈誼、荊軻、豫讓、呂不韋、李斯等人物代表他把這四百多年失序的年代群雄割據,佔地為王,大部都入列傳裡,直到秦國統一六國才結束這分爭的局面。

《魯仲連鄒陽列傳》23魯仲連義不帝秦的典故千古傳誦,鄒陽獄中上梁王,慷慨陳辭。《屈原賈生列傳》24,是戰國屈原、西漢賈誼倆人的傳記,二人的遭遇有不少共同之《呂不韋列傳》25到《蒙恬列傳》28共四列傳,序輔佐秦國興起的人物。呂不韋讓門下食客三千編纂《呂氏春秋》一書,給後代史實留下輝煌的一頁。刺客列傳26寫了曹沫、專諸、豫讓、聶政、荊軻五位刺客,不管結果怎樣,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士為知己者死」。

《張耳陳餘列傳》29到《田儋列傳》34共四列傳,描述楚漢相爭人物。天運茫茫世代的興亡本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握,「敗軍之將,不可言勇;亡國之臣,不可言智。」是《黥布列傳31對一位歷史人物所下的註解淮陰侯列傳32韓信沒有勇氣逾越從「將」到「帥」的界限,那是一種從無到有,並從有到無的人生歷程。

《樊酈滕灌列傳》35到《季布欒布列傳》40共四列傳,樊噲、酈商,夏侯嬰、灌嬰、季布、欒布還有季心和丁公,皆輔漢功臣義士。在《張丞相列傳》36記載了張蒼、周昌、任敖、申屠嘉、千秋、韋賢、魏相、邴吉黄霸匡衡、韋玄成等十一位丞相的事蹟。

《袁盎晁錯列傳》41到《扁鵲倉公列傳》45共五列傳,序文景時代忠勤王室人物。《萬石張叔列傳》43此篇所觸及的陪襯人物,大略可以得知司馬遷所欲貶抑的背後人物,昭然若揭。

《吳王濞列傳》46到《韓長孺列傳》48共三列傳,序景武時代官宦內部矛盾人物。

《李將軍列傳》49到《衛將軍驃騎列傳》51共三列傳,序伐匈奴專題人物。其中李將軍列傳》算是史記的精華篇作,李氏一門忠烈,為了幫李陵辯護,司馬遷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訴者?

《平津侯主父列傳》52到《淮南衡山列傳》58共七列傳,序武帝的人臣傳記和開疆括土。

《循吏列傳》59到《酷吏列傳》62共四列傳。循吏列傳循理,亦可以治,何必威!對照《酷吏列》弄峻法逞威,兩相比較道出了作者嚮往的理想的治國藍圖驗證了,孔子所說的問政「先之勞之」啊。

《大宛列傳》63到《貨殖列傳》69共七列傳,是各類專題,其中《遊俠列傳》64揭露虛偽狡詐的偽君子,將矛頭指向最高的統治者。司馬遷在《史記七十列傳》,寫了《匈奴列傳》50、《南越列傳》53、《東越列傳》54、《朝鮮列傳》55、《西南夷列傳》56、《大宛列傳》63,分別按地區寫出北方、南方、東南、東北,西南、西北的民族歷史,把環繞中原的各民族詳細記載其興始盛衰,可說是一部完整而又井然有序的民族史。

《太史公自序》70總括全書要點。

《史記七十列傳》幾乎每一篇都有它不放鬆的主題,為它緊緊抓牢,一意到底。只因那是一個無道的亂世與時代。司馬遷不像一般人,可以另謀出路,可以避世於山林鄉野他選了終其一生只「固窮守節」直到人生的最後。情感者,才是司馬遷的本質。他的書是讚嘆,是感慨,是苦悶,情感的一種宣洩,這就是司馬遷他偉大之處!又正如李長之先生所說:「馳騁、沖決、豪氣、追求、無限、苦悶、深情這是那一個時代的共同情調,而作為其焦點,又留下了一個永遠不朽的記錄,那就是司馬遷的著作。」[1]

 

[1]李長之先生《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P22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109249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