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史記》戰國四公子
2015/05/13 21:09:13瀏覽3378|回應1|推薦0

司馬遷在《史記》中以四公子並列的四篇連傳記述之。分別是《孟嘗君列傳第十五》、《平原君虞卿列傳第十六》、《魏公子列傳第十七》、《春申君列傳第十八》。

孟嘗君田文,在秦、齊、衛為相。馮驩對孟嘗君所說的「重於國而奉邑益廣」,換言之是考量封君個人利益而非國家的存亡。

《荀子‧臣道》對孟嘗君的評價是:「上不忠乎君,下善取譽乎民,不卹公道通義,朋黨比周,以環主圖私為務,是篡臣者也。

平原君趙勝,趙相,一生三離相位又復職三次。(三去相,三復位。)

為了貪圖馮亭獻成的小便宜而招致長平之戰趙軍覆没;他矯情殺妾以討好賓客更顯露出他性格上的無能和殘忍。(平原君乃斬笑躄者美人頭,自造門進躄者,因謝焉。)食客三千,平原君在毛遂舌燦蓮花下與楚國訂立合縱盟約;秦圍邯鄲,接受李同的意見取得抗秦存趙的勝利。(令夫人以下編於士卒之間,分功而作,家之所有盡散以饗士,士方其危苦之時,易德耳。)這些事情讓平原君在亂世中留下一頁。

信陵君魏無忌,衛相。魏公子不顧個人安危,不謀一己之利挺身而出,完成「竊符救趙」和「却秦存魏」的歷史大業。信陵君心繫魏國,禮賢下士,救人於危難之中的思想。太史公自序云:「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於不肖,唯信陵君為能行之。作魏公子列傳第十七。」司馬遷評價信陵君為國存亡盡心盡力。信陵君的結局是不幸的,他才高遭嫉,竟被魏王罷黜,以致沉湎酒色,終因病酒而死。

春申君黃歇,楚相。黃歇向秦昭王分析了秦、楚兩國交戰必然引起韓、魏、國發兵。最後促成秦楚盟。春申君任宰相的第二十二年,楚考烈王没有兒子。與李園密謀,送已經有身的李園女弟入宮,所生太子即後來的楚幽王。可是後來被李控制,昏聩糊了。硃英建言殺李園奈春申君未允,最後被李園滅口。(楚王卒,李園必先入據權而殺君以滅口。此所謂毋望之禍也。)

司馬遷把四公子逐章撰寫,還原了歷史的真實面貌,讓我們在閱讀這些史實人物的活動中看到歷史,在歷史的發展中了解人物,史公把這些人物、歷史都寫活了。

賈誼《過秦論》:「當此之時,齊有孟嘗,趙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

《游俠列傳》:「近世延陵、孟嘗、春申、平原、信陵之徒,皆因王者親屬,藉於有土、卿相之富厚,招天下賢者,顯名諸侯,不可謂不賢者矣。」

在論語陽貨篇(17-13)有句話:「鄉原,德之賊也。若是,德之賊能秉著「居之忠信,行之廉潔,眾皆說之」,那齊孟嘗、趙平原、魏信陵、楚春申,此四人皆好客喜士,為當時眾望所歸,也顯示了他們對局勢的見解、對君臣膽識,不囿於傳統觀念束縛,不懼統治階級的好惡,這正是《史記列傳》成為不朽名著的一個重要原因。

在《太史公自序》言:「救人與厄,振人不贍,仁者有採;不既信,不背言,義者有取焉,作《遊俠列傳》。」那在四公子列傳中他們是否也同樣有「義者有取焉」、「德者有行焉」之思維,符合道義倫理、依歸實現情境,那才配稱一種賢能與賢德的豪俠。七十列傳中不管是俠客或養士三千的四公子,所要表述、所要傳達的是一種歷史巡禮,一種忠實紀錄,不以低下的觀點遷就世俗的層面。不序四君,養客禮士之風猶可於它傳補述;不序四君,則東方諸國合縱連橫之捭闔不能見。「他們」怎能在歷史中缺席呢!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9669316&aid=23096691

 回應文章

Luna
2018/04/28 22:40
Good enoug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