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5/20 11:16:41瀏覽1914|回應15|推薦202 | |
佛陀時代一日波斯匿王舉辦佛陀和比丘的供養大典,百姓為了要對佛陀更大的敬意,就與皇室競爭舉辦供養。茉莉皇后想出一個計畫,她建議國王請人搭蓋一座大型的棚子,裡頭擺滿各式檀香與香水的帆船,再馴服數百隻大象為比丘撐傘,同時,再請公主為大眾服務餐飲。百姓們沒有公主的服務,也無大象撐傘,就無法和國王競爭。當一切準備就緒後,無遮大會正式開始,國王就把所有物品都供養給佛陀。
當時國王身邊有兩位大臣在場,一位見到國王舉辦此供佛大會非常高興,內心讚嘆國王慷慨布施的心胸,認為國王舉辦無遮大會,並把功德與所有百姓共享,帶給全國福祉。另一位大臣則認為國王在浪費財富,眾多比丘受供後,還不是回到精舍休息。
此時,佛陀與比丘大眾在進食,知道第二位大臣的想法,佛陀認為,現場有人不高興,起了煩惱心,如果祂再說冗長的隨喜開示,這位大臣一定更加不滿,對他的憐憫,佛陀只是簡單的做一開示。波斯匿王本來預計佛陀會很高興的大為讚賞,沒想到卻匆匆結束離開,對佛陀簡短的隨喜感到失望,因此國王懷疑自己是否做得不夠理想,導致佛陀的不悅,於是他決定至精舍請教佛陀。
佛陀見波斯匿王前來,對國王說:「尊貴的國王!你應該感到高興,能夠舉辦無人能比的布施大會,這種布施的機會難得,每一佛陀住世,只有一次這樣的無遮大會。但你的一位大臣卻認為是一種浪費,一點也不贊同這樣的布施,如果我當場再說較長的隨喜,他會更加不滿,造更多的惡業,這就是我隨喜簡短的原因。」
佛陀接著說:「愚人不知隨喜別人的布施,因此會墮落到比人間還差的境界,智者隨喜他人的布施,珍惜別人所做,他們懂得分享別人的功德,將來獲得天界更大的福報。」 (法句經 世間品)
本篇佛典說明供佛福報無量,百姓與國王爭著做,有智者懂得隨喜讚嘆別人所做的一切事,不起煩惱心,就能得到相同的福德,無智者見到別人行善,自己的內心就起了瞋恨而不悅。修大福報不一定要花錢,但是少有人懂得去做,見到有人做善事,立即發隨喜心,讚嘆心,讓對方成就,都是修大福報的良機。布施就是在播種,三寶(佛法僧)是世間最大的福田,能普利群生,布施三寶就是種福田,見到有人發心,一旁給予讚美,不僅讓事情成就,自己因此獲得隨喜的功德,就是增加自己的福慧。
文中國王身邊的一位大臣,見到國王舉辦無遮大會,心裡卻起了埋怨,認為國王浪費財富,因為有人以不喜心供佛,所以佛陀是不受的,一個人發心供養,心不清淨,這個東西就受到污染,佛陀是不會勉強接受眾生不清淨的布施。
《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云:「彌勒。譬如須陀洹人示凡夫行。如是凡夫。與須陀洹位各差別。凡夫愚人。以貪瞋癡之所纏故墮諸惡道。而須陀洹於貪瞋癡善能了達。終不墮落三惡道耳。」,「復次彌勒。若菩薩以無希望心行法施時。不著名聞利養果報。以饒益事而為上首。常為眾生廣宣正法。當得成就二十種利。」指出破壞人學佛,瞋恨障人修善,這個罪過很重!但對眾人做有益的事而能讚美不求回報的人,就能獲得二十種利益 。
心地真誠就是大供養,像波斯匿王前世修善,這世能當國王,當了國王又懂行善,那他下世所修的福報就會更大;而那兩位大臣,一位懂隨喜讚嘆,另一位卻心生不悅,當別人做了好事,自己不曾出過什麼力量,為什麼吝惜給對方一句讚美?天災人禍都是眾生的惡業所感召,佛陀教導眾生斷惡修善,大部份的人只想到自己,很少懂得要與眾生結緣,廣結善緣,福報才會大。
因此,智者時時懂得隨喜,念頭一轉,隨喜功德福報無量,什麼是隨喜呢?就是看到別人做好事,自己的心不生一絲嫉妒、破壞,而能歡喜讚嘆對方,這樣的心所獲得的果報不可思議,禍福在一念間,因為一念迷,卻讓自己造下了無邊的罪業,是以何不把嫉妒轉成讚美?修福就在當下的一顆美心,不必花到一點錢,就能讓自己得福,這麼好的事,世間難找。
國際獲獎學生作品 Pet Shadow(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如果愛牠就不要棄養
國際獲獎學生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
(*1) 本圖片為筆者所拍攝2012年創意季大學院校畢業展。
參加院校: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國立輔仁大學、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勤益科技大學、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私立大葉大學、私立亞洲大學、私立明道大學、私立東海大學、私立建國科技大學、私立修平科技大學、私立朝陽科技大學、私立嶺東科技大學、私立大同大學等16所學校。
國際獲獎學生作品:ST- bracelet(國立雲林科技大學)、Pick UP(國立台北科技大學)、Touch time(私立大葉大學)、Pilling eating(私立大同大學)、Nest(國立台灣科技大學)、Pet Shadow(國立台灣科技大學)、Tattooed Foot(國立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研究所)、Mossi(私立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系)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