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毫無功德
2008/09/23 09:31:58瀏覽1278|回應0|推薦8

梁武帝時篤信佛教,拜誌公禪師為師,一生精研佛教教理非常精進。妃子郗式拜雲公禪師為師,並敕封雲公為國師。但妃子郗氏是個不信佛的人,常以惡心來誣害僧尼。誌公吃素,雲公吃葷。一次郗氏故意要整誌公禪師及他的弟子,看誌公是否真有神通,就請他們至宮中應供。郗氏吩咐底下人準備肉包待客,如果誌公禪師真有神通不吃肉包,郗氏就可以此違逆帝妃的厚旨要皇上治罪,如果誌公沒有神通吃了肉包就破戒。

 

誌公禪師是個道行很深的出家人,他早知郗氏心意,應供前即要每位弟子的袍袖左內放幾個饅頭,進宮吃飯時以右手拿起包子與左袖饅頭交換吃,如此即能逃過郗氏之為難。

 

一日,雲公開堂說法,即吃酒肉,誌公見狀上前:「雲公,您乃國后之師,今日堂堂說法還吃肉不好吧!」

 

雲公回答,我雖口吃肉,但我的心並未吃肉。誌公認為出家人如此修行無法真正清淨。就跟雲公說:「恐怕將來死墮牛身都難還」其後,雲公氣盡,墮入牛胎。

 

誌公一次與武帝出遊巧見田間一頭牛耕田,就對武帝說此牛乃雲公。武帝不信。

 

誌公說,帝若不信,可叫「雲公」三聲,就知端倪。

 

待武帝叫完三聲雲公後,此牛即跪地流淚。

 

誌公對牛說:「爾前登堂說法,自言食肉猶如無食,今日墮落甘作花牛」。

 

牛聞言後羞愧即以角觸犁而亡,武帝一旁見到大驚,就作偈一首:「堅持修行度眾生,冒犯口業罪不輕,酒肉不除登臺座,雲公說法墮牛身」。

 

因為郗氏生前嫉妒心重又懷瞋毒惡心,動心出口猶如毒蛇,三十歲死墮蟒身。一天,忽見巨蟒現形宮中。武帝大驚,指出何方妖邪入於宮中。巨蟒遂開口:「妾是郗后,生前因懷惡心遭此惡業,全身惡臭,疼痛奇癢難耐,但請皇上慈悲誦經助超生,得以離苦。」

 

梁武帝遂請誌公禪師與高僧等十人編寫一本《梁皇寶懺》。誦此懺本迴向郗式得脫蟒身,懺文共十卷,為夫人懺悔。法會完畢,武帝忽見一女,娥冠赤服,對帝謝曰:「我蒙佛力,得脫蟒身,往生忉利天,故來禮謝」,言訖不見。

 

武帝因建寺無數,一次問誌公:「我發心布施,建寺無數,究竟有多少功德?」誌公立刻回說:「毫無功德!」。武帝不解:「我建寺許多,為何毫無功德?」

 

《金剛經》云:「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布施,不住於相。」

 

佛陀告訴弟子,你們去幫助人家,千萬不要著相,心理想著我曾幫過這個人,或做了一件大善事,將來他要還我。 

 

其實梁武帝做了許多有益佛法的事,積功累德,當然很多。只是梁武帝他在布施及蓋佛寺上已「著相」了。人行善,只要一著相,就會產生煩惱,心就不清淨。

 

一個人只要他虔心行善,其福報果德當然不可限量,然而當我們在做一件事的同時,是看自己當下的出發心如何,你做一件善事是為了給自己積福報才做?還是不求福報發自內心的去做?這兩種出發點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因此,禪師所說的毫無功德,是指在禪師的心中,不存有對事相「有無」對立的觀念,唯有透過對有無的妄執,才能透視到諸法本有本無的實相,這是一種超越禪家境界的本來面目。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2240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