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5 17:58:46瀏覽567|回應2|推薦18 | |
人人都喜歡聰明,然而,聰明與智慧兩者截然不同。聰明的人不一定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一定聰明。我們說一個人聰明反被聰明誤,卻無人說智慧反被智慧誤。因為有智慧就不會被惡境所縛。經云:「有智者少,無智者多」,世上真正要找到一個大智慧者確實不易。
那麼誰才有大智慧?當然是已成正覺的佛菩薩。因此,為了區別佛菩薩與凡夫智慧的不同,佛經中常以「般若」二字來與凡夫的智慧做區別,般若是指大智慧而言,只有諸佛菩薩的智慧能到究竟,凡夫的智慧是無法達到般若的境界。
因為諸佛已了脫生死,能知過去、現在、未來之一切宇宙現象,因此佛陀的般若智不是我輩凡夫所能明白透徹。
所謂:「一心方便正慧力」,是指我們當下這一念心,是最重要的。如果想達到「一心不亂」就要靠你的定慧,這個定慧就是般若智慧。佛經云:「善開方便門,安住大乘心」,一心即指大乘心,佛所說的一切慧都是指「正慧」而言。
慧有分「正慧」及「邪慧」。有人很聰明,但不明白做人處事的道理,聰明反被聰明誤,這就是邪慧。正慧可以反照自心,破除黑暗,洗淨無明煩惱,這就是一種力量,一種反觀自照這念心的力量。邪慧無法觀照自心,因此邪慧之人容易走火入魔猶尚不知。
因此,諸佛菩薩要成就正覺須修六度行門之菩薩法,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在六度法門中,修行般若是非常重要的課程。
智論云:「般若定實相,智慧淺薄,不可稱之」。
般若分三種:
一、實相般若:即一切諸法實相,不可破,不可壞。
二、觀照般若:即觀察的智慧,從初發心求一切種智於其中。
三、文字般若:即指章句經卷、佛所說的一切教言。
佛門中以文殊師利菩薩為智慧之代表,稱大智文殊。佛陀十大弟子中亦以舍利弗之「智慧第一」為代表。
智慧的人能分辨出是非善惡,聰明的人不一定能分辨得出來。
有智慧你凡事就能看得更遠、更明白,你的人生會更豁達。
釋迦牟尼佛曾教導弟子欲求智慧當念《心經》,因為《心經》是般若智的代表。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各位您想要免費就能得到大智慧嗎?請念《心經》,這是一本開智慧的經典。
水羚已把祕密告訴你了。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