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5 13:35:49瀏覽590|回應1|推薦7 | |
《
六祖慧能少時家貧,一次路邊賣柴忽聞身旁有人念《金剛經》,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而開悟。遂問持經者何處可求大法?告知黃梅東禪寺可見五祖。但慧能因自幼父亡又家貧,與老母相依為命,靠打柴為生,為求大法千里迢迢,沒錢如何可成?然而這位持經者與慧能素昧平生,卻說願資助他上路,各位想想這種奇緣難道不是佛菩薩示現相助?
慧能為求大法因緣,不辭辛勞徒步一個月來到黃梅東禪寺拜見五祖弘忍,因為他不識字而被派到大寮(廚房)做舂米煮飯的工作。
隔了八個月五祖要傳衣缽給真正能「明心見性」的人,就吩咐底下,人人都可作一偈,誰能認識到佛性大意,達到開悟之境者,衣缽即傳予此人。
眾弟子都認為神秀學識好,五祖弘忍一定會把衣缽傳給他的。因此無人要寫偈子,並且推派神秀出來寫,神秀學富五車,充滿自信,但他心想:如果我在牆上寫下四句偈,會不會有人說我為承衣缽而起貪念?如果我不寫四句偈,那五祖又豈會知道我心中對佛的體悟深淺?
於是神秀想到一個妙計,趁夜半四下無人,提燈去寫,這樣翌日人人見牆上題字,就會知道是他的傑作,於是神秀半夜到南牆寫下:
身是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莫使有塵埃
神秀心中竊喜,五祖衣缽他拿定了。第二天眾弟子見牆上的四句偈,紛紛走告,大家相信一定是神秀所寫,並去稟報五祖,五祖看了,什麼話也沒說,召神秀入室談:「你尚未達明心見性,再回去好好思考」。並一面再吩咐底下要背神秀所寫的四句偈,看誰最能明白佛性。五祖的用意是要藉此引出真正「明心見性」的人出來。
慧能一直待在大寮根本不知五祖傳衣缽事,一日聽到有位沙彌背誦神秀的四句偈。問這是誰所寫?沙彌告知五祖欲傳衣缽之事,四句偈乃是神秀上座和尚所寫。慧能心中明白此偈未達開悟之境,就找一位他信任會寫字的同參前往幫忙,慧能一面念,同參一面寫: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神秀所講的偈子是很有學問的,他認為學佛之人,將身體看做是一棵求道的菩提樹,將自己內心當成一個潔淨的鏡台,每天精進的修行,時常加以洗滌擦拭,不讓鏡面沾上灰塵垢染。
但是慧能比他的境界更高,他認為菩提原本就沒有樹,明亮的鏡子不是在鏡臺。本來就是虛幻無一物,那裏會沾上什麽塵埃?
「明鏡臺」以喻色身之意,指佛性本無分別,是不可得,不可說。慧能的心是空無掛礙,神秀還執著一個「有」。一個談漸修,一個講頓悟,弘忍一見,默而識之,一日悄悄至大寮見慧能:「米熟也未?」慧能:「米熟久矣,猶欠篩在」。
這段話在《六祖壇經》中是很重要的一個重點。五祖問慧能說:「米熟了沒有?」真正的涵義是問說,你的功夫成就了嗎?慧能說:「我功夫已成就很久了,只欠篩檢。」
接著五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慧能即會祖意,三更鼓響,悄悄入室請法,不讓人知。
一日慧能對五祖說:我沒有想到自己夲性原來是無生無死的…我沒有想到,任何種種佛法都是從人自己的本性中所產生出來的。
因為五祖明白慧能認識到了佛的本性,才是真正的己開悟者,遂將衣缽傳給了慧能,是為禪宗六祖。
其實明鏡本身只是一種形容,它代表我們的心地,心本身就是廣大無邊,並不沾染任何塵垢,我們當下明白清淨不動的本心時,就能找到自性的佛性。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