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阿 難 之 多聞第一
2008/08/28 17:37:04瀏覽694|回應0|推薦7

阿難陀   梵語  Ananda(喜慶)  多聞第一

 

阿難是釋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也是一位王子,他有一個親哥哥叫提婆達多,專門與佛作對的人。他的出生剛好是佛陀的成道日,因此取名喜慶,他與佛相差三十歲。

 

經書形容他的長相是「面如淨滿月,眼若青蓮花,佛法大海水,流入阿難心,能令人心眼,見者大歡喜」他容貌莊嚴,眉目俊秀,威儀行宜,有聰慧博學的記憶,女孩見到都喜歡。他因見佛相好而興起出家念頭,成為佛陀身邊之常隨侍者。當時釋迦牟尼佛的姨母摩訶波舍波堤帶領眾女弟子要求出家,因教團剛成立,女性還不能出家,阿難便向佛陀據理力爭,因此女性才有出家的機會。他因忙於僧團事務,在佛陀生前仍未能開悟,佛涅槃時而感悲痛,後來得受大迦葉教誡,發憤用功而開悟。佛陀傳法給大迦葉,迦葉再傳法給阿難,因此阿難是為付法藏之第二祖。

 

一次阿難持缽行乞,遇到叫摩登伽的女子,見阿難相好莊嚴,遂生愛慕之心,為了得到阿難的心,摩登伽女施予幻術迷惑,佛陀當時在靈鷲山說法,知道弟子有難,就請文殊菩薩持楞嚴神咒救拔,而使阿難得以免難。

 

釋迦牟尼佛於拘尸那城娑羅雙樹下,將入涅槃時,眾弟子圍繞身旁,傷心欲絕,阿難強忍著悲傷問佛:「佛在世時我們以佛為師,佛滅度後大眾當以何為師?」佛言:「當以波羅提木叉(戒)為師。」強調「持戒」的重要性。

 

阿難:「僧團中如果有人吵架不聽話,應當如何處理?」佛說:「當默摒之」不要理他們。

 

又問:「以前我們與佛同住,佛滅後,我們要以何而住?」佛說:「以四念處為住,即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佛陀告戒眾弟子,我們這個色身是不乾淨是會毀壞的,諸法是空,心也是幻滅的,一切法無我,有覺受的都是這些煩惱與痛苦的根源。

 

再問:「那佛滅後,以後有關佛所說的經典要如何記載,才不會冒犯而是如法的呢?」

 

佛說:「每本經書前都加『如是我聞』」亦即,這本經書是我阿難確確實實聽佛所說的。

 

佛陀曾贊揚阿難俱足八種不可思議之八法,欲入滅時又跟眾弟子說:「阿難是位心地善良聰明的人,將來他的名字在世界上會發光…」可見阿難在佛陀心中的重要性。

 

看到佛陀時代弟子們努力弘法,這種努力精進與敬師的精神,怎不令末法時期之我輩所敬仰?

 

《楞嚴經》中釋迦牟尼佛對阿難的開示有很精彩的對話。所謂:「不讀《楞嚴經》不知佛的智慧,不讀《華嚴經》不知佛的富貴,不讀《阿彌陀經》不知阿彌陀佛的偉大。」確實有其道理。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217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