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七處徵心
2008/08/22 12:38:25瀏覽1302|回應2|推薦8

                 

佛陀弟子阿難一次到外地,因口渴而向一位摩登伽女化緣水喝,因獨行又長得莊嚴,因此摩登伽對他一見鍾情,就用邪術來迷幻阿難。佛陀當時在靈鷲山說法,知道這位弟子有難快破功了,就唸楞嚴咒並派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運用神通救他才免於難,阿難跪地向佛求懺悔。

 

佛問阿難,你的心在那裡?阿難說在身體裡面,佛說不對,阿難說在外面,佛說不對,阿難急得快哭出來,又說在中間。佛陀大聲的說阿難你是怎樣了,連你的心都找不到嗎?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那到底心在那裡?

 

這是佛門中有名的七處徵心,在《楞嚴經》中有精彩的對話。

 

為什麼阿難說了七個地方的心,都被佛陀否定?七處徵心,七個地方去找自己的心,覓心心不可得,誰也找不到的。所以佛才對阿難說,你這是認賊為子,你還不知道嗎?

 

佛陀藉著與阿難的對話,是要明白告訴我們七處皆是虛妄,並非真實。「心」是甚麼?認識「真心」何以重要?凡夫不離「妄想」之猜度,並未能真正有所了解。

 

所以七處徵心重在「破除」妄想執著,即使以「無著」為「心」,尚非究竟,因此「破妄」是為了「顯真」。因為阿難把「心」放在某一個地方,為什麼都不對?心是無形的,這樣就犯了執著。阿難所說的七處之心,也是我們凡夫之心:

 

一、心在身內

 

二、心在身外

 

三、心潛伏根裏

 

四、心內外兩在(在外面也在裡面,佛就跟他說,那是不是就有兩個阿難了?)

 

五、心在隨所合處(存在某一個地方)

 

六、心在根塵中間(肉體會腐壞)

 

七、一切無著為心(佛說既然有一個『無著』是否就有一個『有著』?)

 

阿難求佛慈悲教他明心見性,佛就用很多譬喻來開導阿難,佛說譬如你看到樹上的酸梅,你還沒吃到,為什麼你會流口水?你怎麼知道它是酸的,如果是酸的,水果自己去說,何必你來說?所以學佛的人要能治理好自己的心,內外是一種分別的意識,如果在內,那也在外,佛的意思是心根本就沒有一處可以稱為內或外。心遍虛空,不要被任何的外相所著迷。

 

清朝順治皇帝有一天特召迎玉琳國師入宮,請示佛法,順治問道:「楞嚴經中,有所謂七處徵心,問心在那裏?現在請問心在七處?不在七處?」如果我們佛學根基不足者就會落入文字執著中回答「在」或「不在」這二種問題。然而玉琳國師畢竟是一位開悟大國師,他回答:「覓心了不可得。」

 

是啊!我們找心,心是找不到的!

 

後來順治皇帝逢人便道:「與玉琳國師一席話,真是相見恨晚。」順治皇帝是一個佛法素養很高的皇帝,他羨慕出家為僧的生活,他說:「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黃袍換得紫袈裟,只為當年一念差;我本西方一衲子,為何生在帝王家?」他對玉琳國師的恭敬,可想而知。

 

你是阿難還是玉琳國師?你還在找你的心?

 


good night glitter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2152267

 回應文章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呵
2008/12/10 23:52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22-03-06 10:48 回覆:

平安書苑《Godnews》果願.溥化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你還在找你的心?
2008/11/24 19:48

水 羚(1576860912) 於 2008-12-05 17:35 回覆:

明心 您好 阿彌陀佛

我早已找到了

你呢

祝福 圓滿           

          水 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