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2 09:48:09瀏覽423|回應2|推薦8 | |
阿難多聞第一,他是釋迦牟尼佛最小的堂弟,也是一位王子,長大後隨佛陀出家,跟在佛陀身邊處理僧團及在家弟子之間的事情,有點像現在所謂的秘書。阿難長像跟佛陀一樣莊嚴,套句現代話就是帥哥一位,有一次佛問阿難你是如何想到要出家?阿難說:「我見到世尊具有三十二相勝妙殊絕,猶如琉璃,就想如此莊嚴色身一定不是父母所生而來,一定是修行才有的結果,才發心出家」。這句話在我輩凡夫聽起來沒有錯,見到人家好,會有念頭要向對方學習,這是正確的行為啊!
但是佛陀就對阿難說:「見善發心亦是妄想,厭穢愛淨,心目為咎…」我們不是見到別人的好要學習嗎?為什麼佛陀說「見善發心亦是妄想」?佛陀的意思是看到好與壞都是眾生的知見,見到美善也是妄想。殊不知生死相續,即由此而產生。例如你愛一個人,恨一個人都要生生世世流轉在這愛恨之中,永不停止。阿難見佛三十二相勝妙殊絕,發心出家,是他眼睛裡已經執著了一個「好」相。無論好、壞都是執著於名相,都是不可取的。
所以佛陀告誡他說:阿難,你這是引賊為子。佛教中稱六賊(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六塵對應六根,如眼貪美色,耳聽邪語,舌貪肉香…。所以關閉六賊,本來面目才會顯露出來,才能找到你自己本來的清靜面目,才能找到你的自性佛性。
所謂「由目觀見如來勝相,心生愛樂,故我發心,願捨生死」,我們往往透過眼睛所見,心裡就產生煩惱根本來。因為眼有所見,究竟是看到「甚麼」?心生愛樂,心裡產生「甚麼」?所以釋迦牟尼佛說「目」是引賊之媒;任何眼睛所看的一切現象即是攀緣,心裡產生出愛樂,即有染著。
凡夫往往以為眼睛所看到的一切就認為是實相,殊不知眼睛所「見」,只是能見之「增上緣」,「心」能想,但也只是「識別」的作用,所以真正的行者他所見之一切現象,都不會讓他起執著,亦即心如止水,不著於相好或相惡。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