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如何學習自我超越
2008/08/20 11:59:19瀏覽510|回應0|推薦10

憨山大師他修行的時候,喜歡選擇在溪水很大聲的地方修行,修到最後,再大的流水聲,他都沒有聽到,這就是修行已到了無我的境界。 

 

如果覺得自己的心定力不夠,就容易受物所綁,而迷失自性,造成心的貪腐失落,因此學佛者要能心如止水,能克制自己的一念心,無論看山、看水、看花、看草、看醜、看美都不會影響到自己的心念,這就是自己的定力。學佛最主要的是要能超越自己,跟任何人都沒有關係,能找到自己的心,安止自己的心,就不會被物緣所牽動,如此自己的定力亦不斷的增長。 

 

社會越進步,人與人之間每天發生的問題也越多,這都是欠缺溝通所致,溝通並不像一般人所想的很簡單,我們知道只要有人的地方,問題最多也最麻煩。「溝通」是人與人之間藉著語言、文字、動作、觀念的交流,令彼此了解,分享心意,缺乏溝通就會產生誤會,甚至仇恨,所以要小心處理好自己的人際關係。 

 

但是我們不能因為很難溝通甘脆不要溝通好了,這樣就無法解決問題。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良好的人際關係會成為事業的試金石。

 

人際關係之成敗關鍵,在於自己一念心如何思維,要建立一個良好的人際關係確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人往往心裡都先有一個「我」,如果把這個「我」字拿掉,就不會產生執著。 

 

因此學佛者要常觀照自己的內心,有沒有走火入魔?碰到別人好,心裡就嫉妒難受,甚至於還要毀謗講他不好,最好是別人都輸我,這是很可怕的現象,法華經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問自己是用什麼心境,用什麼角度看世界?自己的心是佛,看眾生皆為佛世界是佛國,心是魔,看眾生是糞土世界是地獄,學佛者應該是練到心不染塵「心量廣大,猶處虛空」,心能大能小,就看我們如何去調適自己的心。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76860912&aid=2146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