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5/18 08:21:09瀏覽2683|回應19|推薦166 | |
《 佛陀時代,舍衛城中有一對感情很好的朋友,他們是尸利掘和迦羅發諦。尸利掘是佛陀的信徒,迦羅發諦是苦行者耆那教的信徒,當時的社會耆那教徒非常敵視佛陀。 一日,迦羅發諦在耆那教徒的慫恿下向尸利倔說:「你跟隨佛陀有什麼好處?還不如來追隨我的師父!」尸利掘就反問:「你的師父究竟有什麼義理?」迦羅發諦回答:「我的師父智慧高深,無所不知,能知道過去、現在和未來,並且能洞悉別人的心念 」尸利掘就邀請他們到家中來接受供養。 尸利掘想測試耆那教徒是否真的能知過去、現在與未來,並有他心通,就事先挖了既深且長的壕溝,並在其中填滿污穢物,將座位預先安排在壕溝上,並在上方準備很多用布片和香蕉皮覆蓋的瓦甕,讓人以為裝滿米飯和咖哩。不久耆那教徒來到尸利掘家,他要耆那教徒依序進入,並站在個人的位子上,然後同時坐下。此時,脆弱的繩子應聲而斷,所有的耆那教徒都掉進污穢的壕溝中,狼狽不堪。尸利掘就一旁嘲笑他們:「如果你們真的能知過去、現在和未來,怎麼會不知道別人的心念呢?」所有的耆那教徒驚懼尷尬的落荒而逃。 事情發生後,迦羅發諦對尸利掘不給他留情面的作為感到十分憤怒,許久兩人互不言語,後來他決定要回敬尸利掘。有一天他佯裝怒氣已消,請尸利掘代為邀請佛陀和眾多比丘來他家接受供養。尸利掘就去邀請佛陀,並且向佛陀報告自己曾經“款待”耆那教徒的經過,他表示很擔憂這次的供養可能是迦羅發諦的報復,所以他請佛陀審慎考慮是否願意接受供養。 佛陀透過神通,預知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都將證得初果,所以就接受邀請。迦羅發諦也挖了填滿煤炭的壕溝,並用蓆墊覆蓋,想著佛陀與眾多比丘將會跌得灰頭土臉的樣子不禁大聲狂笑。翌日,佛陀和比丘們抵達迦羅發諦的家,當佛陀踏上草墊時,草墊和煤炭奇蹟般的消失,綻放出如車輪般大的蓮花,佛陀和比丘們就坐在蓮花座上。 迦羅發諦看見這種奇蹟,非常驚訝,他向尸利掘說:「我的好兄弟!請幫我吧!由於報復的欲望,我已犯了大錯,我邪惡的陷阱並沒有影響到佛陀和眾多比丘,而且我也沒有準備任何食物,廚房的鍋子也是空的,求你幫幫我吧!」 尸利掘要迦羅發諦再到廚房察看,迦羅發諦一進廚房,赫然見到所有的鍋碗都裝滿了食物,他驚訝不已,心情為之寬慰,就趕緊把食物拿出來供養佛陀和比丘們。供畢之後,佛陀就對大眾開示:「無明眾生缺乏智慧,所以無法領會佛法的殊勝,他們就像盲人,相反的有智慧之人眼光就會犀利。」 佛陀接著說法,迦羅發諦專注聆聽,喜悅盈滿身心,聽完佛陀說法後,尸利掘和迦羅發諦都證得初果。 從此,尸利掘和迦羅發諦恢復昔日的友誼,積極護持佛陀和比丘們,並且捐錢弘揚佛法。 回到祇樹給孤獨園時,比丘們紛紛議論蓮花從煤炭壕溝綻放出來的事,佛陀說這種奇蹟不是第一次發生,佛陀繼續敘說迦提羅樹炭火本生譚的故事。 (法句經華品) 本篇佛典說明智慧要用「觀照」的重要,觀照什麼?觀照真理,用眼睛觀察還不夠,必須還要用心去觀照,用真誠的心不是虛假的心!只有真心才能生出清淨的智慧。佛法談戒定慧三學,戒是止惡修善,戒掉一切執著的心,使自己不為任何事所困。依戒生定,定是息緣靜慮,讓自己的心定下來,就不會受外境所擾。依定發慧,慧是破惑顯真,對一切事物豁然開朗,世間的任何事情就不會再困擾到自己了。 有智慧的人做事必然穩重不魯莽,文中迦羅發諦的師父瞧不起佛陀,自視甚高,結果一下就被尸利掘拆穿,弄得自己灰頭土臉,趕快遁逃。而迦羅發諦要報一己之恨,也想讓佛陀難堪,然而卻害佛不成,反而讓自己出糗。世間法門皆歸自性,法法都是智慧,有智慧力就會虛懷若谷平等對待每一個人,不生門戶優劣的執見。 《佛說四十二章經》云︰「惡人害賢者,猶如仰天而唾,唾不至天,還從己墮,逆風颺塵,塵不至彼,還歸己身,賢者不可毀,禍必滅己。」指出想用口水吐天,天那麼高是無法吐得到的,最後這個口水掉下來,還是掉到自己的臉上,就像惡人想誣陷賢者,賢者豈是可以被毀害的,想害賢者自己的禍難很快就到了。 是以,佛陀告訴弟子,眾生因無名而缺乏智慧,無法領會佛法的殊勝,就像盲人般見不到光明的真諦,這句話可以做為吾等處事的依歸,為人處事不知如何明辨是非善惡,人云亦云,隨便去相信一個無智者之言,豈不像盲人一樣無法見到光明的燦爛?有智者會離開顛倒妄想,如此才不會迷惑到自心,使自己受傷害。
》 》
》 》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