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5/27 23:08:55瀏覽3460|回應5|推薦180 | |
一日,佛陀對在座的弟子說一個譬喻:有個手藝高強的雕刻師,他希望自己能雕刻出一個精緻的作品,他認為好的雕刻,必須要找到好的玉石。如果一個劣質品,要刻上精美之作,非但不相配,也容易損壞。 為了達到理想,雕刻師不惜花費精力,深入寶山,選擇一座山頭,開始鑿開一塊巨石,前後花費五年時間,鑿石期間,不慎鑿斷了一隻手指,有人問他:「你的手指鑿斷了,痛苦嗎?」 「作為一個偉大的藝術家,如何能沒有犧牲的精神?」雕刻師慷慨激昂的說著:「世間有哪一件事情的成功,是不經過無限的艱苦而獲得?為了藝術,損失一隻手指,又算什麼?」
眾人聽了雕刻師的話,無不讚賞他的偉大與不凡的毅力,觀察他鑿石的精神,真讓人敬佩的五體投地。雕刻師花了五年時間,好不容易鑿開了一塊大石,花了很多人力,才把大石運到自己的地方。他每天開始忙著鑿石,經過數年,龐大的石頭,在他耐心的作為下,終於把大石削小了,小到如同一個孩子的拳頭般。 花費了數年,他卻沒有進行雕刻,只是忙著將大石削小罷了,路人不解過去問他:「你為什麼把那麼大的巨石,花那麼久的工夫,將它削小而不直接雕刻呢?」 「因為我只想完成一隻小牛啊!」雕刻師得意的回答:「雕一隻小牛,只要有這麼點大的石塊就足夠了!」 「既然只要做一隻小牛,為什麼要花那麼大的精力去鑿開那樣大的石頭?」路人一旁不解的反問:「況且你把大石削成小石,這不是白白浪費寶貴的時間及力氣嗎?」 「你懂什麼?」雕刻師不悅的說:「任何一種雕刻,花的代價越多,其價值也越大,一個高貴精美的藝術品,是從博大的物質中慢慢磨練而成的,這就是此物的精華,你又豈能了解藝術的真正價值?」 路人聽完雕刻師所言,心裡挺不是味道,卻找不出更好的理由反駁,只好摸摸鼻子離開。 這位自命不凡的雕刻師,花了五年時間終於雕刻了一頭小牛,他非常得意自己的傑作:「世間還有什麼能比得上我這頭小牛來得精美呢?」《百喻經.磨大石喻》 本篇佛典,指出眾生花很長的時間想努力修行,無知花很大的代價去學習,卻不得要領,浪費自己寶貴的生命與時間,更遭受身體的傷害,當自己獲得一點點成就時,卻以為自己得到很大的收穫而沾沾自喜,這是一件愚蠢的事情。要想得到真正的成就必須要有正知正見的善知識從旁提攜指導,這樣才不會招引苦果,然而雕刻師因自己的無知及我執心,聽不進旁人給他的建議,最後善知識只好離開,受害的終究是自己。 佛法能令眾生得到「正知正見」的智慧,而開啟無明的煩惱,雕刻師花了數年時間鑿了大石卻只雕出一個小牛,讓自己受傷害,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與生命,以為自己獲得很大的成就,是愚不可及的事。 眾生因迷而不覺,起惑招引苦果,致有無量諸苦,煩惱束縛,循環不息,而無法解脫。因此,佛陀時代所教習的出家弟子戒律有非常嚴謹的規定。學習弘法的弟子在修學尚未得到戒、定、慧時,不能單獨出外弘法,接觸大眾,因為當自己的定力不夠時,容易受到外面名聞利養的誘惑,而阻礙了修行之道。 眾生因多受貪、瞋、癡、慢、疑五毒所縛,其中以貪、瞋、癡三毒最嚴重,人的通病是見好即貪,遇不喜則起瞋心,處事無法辨別是非、善惡、邪正、好壞即產生愚癡,這些都是眾生容易患的毛病,而戒、定、慧就是來對治三毒之良藥。 佛陀教示弟子們,勤修戒、定、慧以熄滅貪、瞋、癡。從內在生出誠懇的謙卑,這個謙卑不是用嘴巴說,而是一種對天地的感恩,如此每個人的起心動念就能與十善相應,就會在行持上展現出自己修持的氣質,內心真實的謙卑才會懂得尊重他人。 文中,這位雕刻師因自己的無明,路人即代表善知識一旁指點,但是雕刻師的我執心太重,聽不進別人的勸導,以致善知識的離去,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可謂愚不可及!佛法指出人生苦的事實,目的是要眾生遠離諸苦,如何離苦?佛陀開示正確的知見非常重要,有了正確的知見就不會做出浪費時間愚蠢的事情來而讓自己受苦。「知見」即是佛見,《妙法蓮華經》云:「諸佛如來,但教化菩薩,諸有所作,常為一事,唯以佛之知見,示悟眾生。」指出諸佛示現在這個世界之目的,是眾生因受邪見被無明的黑幕所覆蓋遮擋,以至蒙蔽了自己的佛性而無法彰顯,佛陀慈悲希望眾生能開悟,重獲光明的道路,以開啟自心的佛性,而回復本具佛性的清淨。
諸佛以善巧方便的開示,隨緣度化使眾生得解佛性平等而開悟,令眾生自覺而成就菩提,以轉迷為悟。佛陀藉此譬喻說明眾生的自性,原本具足,永恆存在。只因無明執念,而把自性迷惑封閉了,不知自己口袋中這顆自性的明珠是無價之寶。只要開發內在的智慧,口袋中的明珠就能彰顯本具的自性,而開啟圓滿的佛性,如此就能從生死苦海中回轉,照亮自己正知正見的菩提大道,使獲得光明清淨的佛性智慧。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