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段小故事引起的感慨
2009/12/04 05:01:14瀏覽1139|回應2|推薦27
 徐復觀當年穿著軍裝初次拜見熊十力時,請教熊氏應該讀什麼書。熊十力教他讀王夫之的《讀通鑑論》。徐復觀說,那書早年已經讀過了。熊十力以不高興的神情說,"你並沒有讀懂,應該再讀。"過了些時候,徐復觀再去看熊十力,說《讀通鑑論》已經讀完了。熊十力問,"有點什麼心得?"於是徐便接二連三地說出許多他不同意的地方。

熊十力未聽完便怒聲斥罵道:"你這個東西,怎麼會讀得進書!任何書的內容,都是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你為什麼不先看出好的地方,卻專門去挑壞的;這樣讀書就是讀了百部千部,你會受到書的什麼益處?讀書是要先看出他的好處,再批評他的壞處,這才像吃東西一樣,經過消化而攝取了營養。比如《讀通鑑論》,某一段該是多麼有意義;又如某一段, 理解是如何深刻;你記得嗎?你懂得嗎?你這樣讀書,真太沒有出息!"
這一番痛罵,無異於當頭棒喝,罵得徐復觀目瞪口呆,腦筋裡亂轉著。但也無異於醍醐灌頂,原來這位先生罵人罵得這樣兇!原來他讀書讀得這樣熟!原來讀書是要先讀出每部書的意義!徐復觀後來回憶時所說,這對他是起死回生的一罵。恐怕對於一切聰明自負,但並沒有走進學問之門的青年人、中年人、老年人,都是起死回生的一罵!

 我最近才看到這一段徐先生見熊十力的文字. 手頭有的徐先生著作中,並未曾見. 但大抵上是可靠的. 因為徐在許多文章中都多少重覆類似的口吻.在孟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結構及人治法與治問題 文末就寫著: “治學不實事求是,論事不虛心坦懷,把現代人的責任,推御到自己祖宗身上去.則此一代智識階層的沒落,決不是偶然的.”這是1959年5月的文章. 如今一個半世代又過了,我們仍見有人痛批 '儒家'忠君思想(實為法家),遺毒至今! 四書中有那幾段說要忠君不貳? 孔子不是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 " 所謂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則止." " 君視臣如草芥,臣視君如寇仇." 弄的自己牌位被丟出太廟的又是誰? 有人一見朱敬庵存天理滅人欲,便大罵吃人禮教, 卻不問朱子的存,滅,天理,人欲,究竟是什麼? 這一篇網路上的文字有一定深度的參考價值.存天理,滅人欲 指的是什麼?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下更簡單的說,天理就是,誰無父母?誰無子妹? 人欲就是非分,過份之想(享)! 存天理,滅人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非禮勿動.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以當下流行的政治正確,就是善待地球,勿過度消費! 而當今民主政治,和所謂資本主義所產生的弊病, 不都可在人欲橫流四字中看見端倪? 那麼克制(滅)人欲又那裏吃人呢?
一代知識份子的墮落並非偶然?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151956&aid=3556846

 回應文章

奈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看完這故事 只覺慚愧
2009/12/08 09:24
自己書都不知道讀到哪裡去了
拙拙(151956) 於 2009-12-10 02:02 回覆:
 奈米特謙了. 聯考的世代讀書不求甚解,豈僅是你我? 古人微言大義,四書不易解,然而態度決定方向,五四之後,有幾人能虛心面對先秦諸子. 當年你我的國文老師能四平八穩的把文化基本教材交代過去已是萬幸. 我自己大學時幸得師友介紹徐先生的文章,打開眼盲.終究資質不夠不是料,未走上文史.來美國三十年更是荒疏無狀. 但每見有人曲解原義忍不住插嘴. 孟子離婁章句兩章,便足夠撥亂反正! 偏有人但取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八字,謂孟子為後世納小取妾張目! 但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後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後也,君子以為猶告也” 有人不採十三經注無後是無子,而以'不盡做後輩的本分'來解釋. 如接讀離婁下,三十,就可發現無後未必'大',不是硬拗:
公都子曰:「匡章,通國皆稱不孝焉。夫子與之遊,又從而禮貌之,敢問何也?」
孟子曰:「世俗所謂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顧父母之養,一不孝也;博弈好飲酒,不顧父母之養,二不孝也;好貨財,私妻子,不顧父母之養,三不孝也;從耳目之欲,以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鬬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章子有一於是乎?」
就算不接受,不盡做後輩的本分的解釋, 原文句中的"告"也是重點. 後人但搞三妻四妾,不准婚姻自由,上下兩句話,分道而行,如何怪罪古人? 多言了

摸 象 或 (不?) 著 木目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見仁見智 ?
2009/12/05 22:20
相同的意見,何需 人微言輕 的老朽 歌功誦德?

若後人 不准 指出 前人 的 偏差謬誤,人類如何進步 ?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2326009

http://blog.udn.com/mbr8879576/3231413
拙拙(151956) 於 2009-12-06 00:30 回覆:
滌垢揚清是進步的必要,那有前人不可檢討? '父母在不遠遊, 遊必有方.'  遊必有方又那裏迂腐了?
'朝聞道,夕可死也'  如只照字面意義,根本不知所云. 以論語全處來看:“士志於,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君子務本,本立而生".  "參乎!吾一以貫之." 如果接受仁為孔子的中心思想,這句話應解作 "在人生中得一真理的頓悟,篤行(仁)一生到生命的終結,謂夕死可矣. 這和耶教的道; 佛陀的道;(上引自網路)尋常百姓的人生意義都是一樣的. 老哥謂夫子迂腐,只怕是''不同不相為謀和生性不羈各佔其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