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提升農產品質與進入國際市場之我見
2023/01/09 17:32:21瀏覽1229|回應0|推薦15
台灣多年來積極布局國際市場,除了拓展多元之市場,亦可避免農產品受到單一因素影響銷售,試就〈提升農產品質與進入國際市場之我見〉為題,撰成論文一篇。

                提升農產品質與進入國際市場之我見

        臺灣是典型的「海島型經濟」,缺乏天然資源,國內市場有限,所以能夠在世界經濟體系居重要地位,主要依靠國際貿易。三年前,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海外運輸因移工受阻而難以「貨暢其流」;尤其是,各國對於進口農產品採取高規格檢驗,增添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的難度。所以,今後的農業品不僅要量的增加,而且還要著重在質的提升,對於外銷農產品更應加強自我檢驗,避免因為閃失而遭至退貨,影響我國國際信譽。

        早年,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以香蕉、鳳梨、柑橘等水果類為大宗,主要銷售對象為日本。自從兩岸結束敵對狀態後,由於距離近,海運幾乎可以朝發夕至;加上市場龐大,貨品需求源源不絕;尤其是,華人飲食習慣一致,農、漁產品及農業加工品都能得到對岸的青睞,以至現今銷售對象集中在大陸市場。有道是:「雞蛋不能全放在一個籃子裡」,任何東西孤注一擲,遇有不測都會造成難以收拾的局面;不料,兩岸之間因為缺乏溝通,相互信賴不足,以致「惡意螺旋」不斷上升,臺灣農產品屢遭大陸海關以「檢測不合」為由遭致退貨,讓農民損失慘重。去年2月,大陸因鳳梨有介殼蟲,全面禁止臺灣鳳梨輸入;今年6月,大陸海關驗出輸陸白帶魚有新冠病毒,因而遭致退貨。這些案例,在在說明農產品靠單一市場所造成的風險。

        臺灣農業以小農經濟為主,無法大規模使用機械操作,在國際市場上難以就數量與價格取勝;近年來,又因老年化、少子化影響,農村勞力嚴重不足;加上氣候變遷,時而乾旱、時而豪雨,高度考驗靠天吃飯的農業。所以,如何提升農產品品質,以利多元市場之開拓,個人以為應著手以下四個方向:(一)農政單位應寬列研究經費,研發足以抗旱、抗病蟲害的種苗,提供農民栽種,以利產出優質安全的農作物。(二)輔導農民採用「環境監控系統」,以AI技術調控農作物環境的氣溫、水質及土壤,以提升農地管理效率。(三)普設蒸熱檢疫處理設施,提供鮮果輸出的檢疫處理服務,以免發生類似介殼蟲因素遭致退貨之案件。(四)發展冷鏈技術,透過預冷方式,延長農、漁、畜等產品的壽命,打破遠端運輸的侷限,以利布局國際市場。

        臺灣農業舉世聞名,因而有水果王國、養殖王國及花卉王國之稱,只是農產品受到天候、產期、保存期限及飲食習慣的影響,多年來我國農產品外銷以鄰近國家為主。當某個產品受某個單一市場影響時,常因措手不及,使農民辛苦整年付之一炬。因此,我們中央及地方政府、農業輔導團體及農民應多方合作,朝前述四個方向邁進,相信外銷農產品不再會受單一市場的控制,而能普遍為國際市場所接受,屆時臺灣農產品將更受歡迎、更為亮麗。

(第6次農會考試第八職等新進人員)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91b7215&aid=178052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