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個母親的愛憎情愁,讀《凱文怎麼了》
2012/02/05 23:25:30瀏覽1236|回應4|推薦66

  如果當母親有所謂的原罪的話,我想,生育率肯定無法回升上揚的。在當母親前,我曾憂懼的想著:「如果生了兒子,教不好兒子,自己豈不是罪大惡極?生了女兒,我總不想女兒被人家欺負了,但是這個社會能保證女兒安全長大嗎?」

  生養了女兒後,我才知道我愛女兒並不是出於天性,而是在相處的過程中,不斷的和她培養起來的默契,加深了情感的厚度。

*** *** *** *** ***

  凱文怎麼了?他成了校園兇殺慘案的兇手,母親艾娃不用想破頭,她知道兒子自小就有暴力的傾向。只是,令她不明白的是:兒子最終表現出對母親的依賴。

  艾娃是亞美尼亞後裔,在青春年少時,遇上美國嬉皮時代,呼麻、飲酒、尋歡作樂,同時白手起家,成為成功的創業者。艾娃努力的避免成為母親的翻版-在二次大戰中,艾娃的母親失去丈夫後,開始成為在家工作者,用盡所有理由,拒絕走出家門-於是成了探索自由行路線書籍的出版人,她一次又一次的投入不想行動的旅程中,只為了做和母親完全不同的事。

  艾娃在事業如日中天時,開始計劃生子,好不容易懷孕了,不只喪失許多工作機會,還要忍受身體諸多不適,以及來自另一半對於肚中小生命的過份期待與呵護。

  從凱文誕生開始,艾娃覺得自己不斷的在忍受孩子對她的折磨,總總跡象都讓她認為兒子以惡魔般的手段與自己對峙。為了感受小孩並非全為惡魔,艾娃又產下一女,並為女兒帶給自己的溫暖情懷而更加肯定兒子的惡行。

  就在凱文成為校園慘案兇手後,艾娃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從童稚的家庭,到年少輕狂的放蕩,到成家立業後的滿足,再到無奈的接受兒子降世。在艾娃失去所有人世間美好的一切後,她發現自己對兒子的看法,又了些許不同。

  小說結束了,然而,故事似乎正要開始。

 ** *** *** *** ***

  我不得不說,我忍耐著不悅在閱讀這本小說,小說中的愁恨感,讓我幾度想放棄閱讀-艾娃對原生家庭的愁恨、對丈夫、對兒子、對美國文化。艾娃在兒子入獄服刑後,以書信告知丈夫關於自己的成長過程,及對兒子總總行為的詆毁、不滿。小說以一篇篇的書信構成,艾娃彷如作者的化身,呈現諸多對於美國文化的偏激看法。我在字裡行間的憎恨愁視中,感到不斷衝激而來的厭惡。

  直到閤上小說後,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所形塑出來的角色,每個原創的想法,都讓我咀嚼再三。這樣的小說,不讀到最後,真的很可惜哦!

 ** *** *** *** ***

  我打從心底認同作者所形塑出來的母親形象,在生育女兒的過程中,我也不時有同樣的經歷、想法、看法。在奮鬥了三十幾個小時後,直視女兒看似無辜的臉,我心底升起了第一波懷孕後的懷疑:「我如何愛妳?在妳折磨了我這麼久,讓我顯得如此無用之後!」

  不同於小說中的母親,我還是漸漸愛上由自己而出的小生命。雖則我沒有傾盡全生命的在呵護、保育她,但是心心繫繫她的成長,就像所有疼愛自己孩子的母親一樣。原來,我真的是當了母親以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一個母親-一個愛孩子的母親。

  但是,有時我也會想著:如果不愛呢?如果我不愛自己的孩子呢?那麼我們的生活,最終會走向那種情境?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我還是少不了感覺自己無力、沒用的時候。有時甚至還會揣想:如果沒有女兒,是不是生活會更好?

  在艾娃一封封對丈夫控告兒子惡行的信件中,我看見了自己,也難免對這樣的自己感到厭煩、羞愧。只是,小說最後的篇章,大出人意料之外,也讓人在反思自己的行為中,得到極好的自我教育。

  艾娃跳脫我們習慣上的成見:「罪大惡極的兇手,必然有一個寵壞他的母親。」我們看慣了、聽慣了的故事,不都是這樣的教育我們:「不要寵溺孩子,以免成了殺人兇手的父母!」

  有一個經典故事這麼說:「被判了死刑的殺人兇手,要求見母親最後一面。在見到母親後,要求母親讓自己再回味一次吸奶的滋味,就在母親將自己的乳頭送上後,死刑犯一口咬下,並責難母親說:『就是因為妳太寵溺我,才讓我走上這樣的絕路!』」

  唉!身為母親何其無辜,又何其難以適任!

  作者所形塑的艾娃,恰好對上述的論點展開了無懈可擊的反駁。這種想法,作者倒不是第一位。小說《危險小天使》就曾提出人性本惡的構思了。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後,也曾引起極大的回響。令一部電影《天魔666》則直接宣稱,惡魔藉童稚之身,進入了人世間。

  身為母親,當然有負起教育子女的義務,但是,當一位母親對教育子女真的無能為力時,又該當如何?

  《凱文怎麼了》這部小說,讓我閱讀時,不斷的聯想到人性本善?本惡?的論題,也讓我重新溫習了自己人性有善有惡的那些事!

  我想,隨著電影上市,校園槍擊案的議題,應該會再被重提、研究。而防止相同的慘案再度發生,是否會有更好的方法呢?

  小說中所提出的多面向生命議題,不是我這樣的短文所能言盡的,歡迎大家一起來閱讀、討論囉!


  感謝 商務印書館 Slash 提供試讀機會(商務印書館部落格)

《凱文怎麼了》

作者:蘭諾.絲薇佛  Lionel Shriver
譯者:葛窈君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08/06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passini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當媽媽的感覺
2012/04/06 15:23

其實身為一個媽媽,我常常有種莫名的惶恐,常常覺得自己太情緒化,影嚮了我的小孩.没有錯,真的是當了媽媽後才開始學習如何當個媽媽,從小孩出生到青少年階段,無論哪個階段,對我而言都是一個新的開始,我也一直擺脫不了,我總是在錯誤中學習如何當一個合時(配合小孩的每個成長階段)稱職的母親,但自己還是覺得不及格.自己總是有種狗吠火車的遺撼感.

JANE(0410jane) 於 2012-04-14 19:48 回覆:

教育好一個孩子,並不容易。

最近讀的書<送給你一百束祝福>中,作者在序文中寫道:要教好一個孩子,必須從母親的母親那一代開始,才有可能。

俗語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果真不假!

但,我們也不必灰心,有心想做好,必然能改善目前的境況。一起來努力吧!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2/02/08 23:06

在社會新聞關於青少年犯罪的報導下
我相信許多為人父母或將為人父母者, 都曾經擔驚受怕
是不是有一天我的孩子也可能成為新聞中人物, 而我卻無所覺
是不是我有什麼沒有做好的, 將導致未來不可知的發展....

生命中沒有比養育 (生養教育) 孩子更艱鉅而重要的事了
這是我越來越深刻的感覺

JANE(0410jane) 於 2012-02-11 11:30 回覆:

難怪佛家要說這是五濁惡世!

還真希望能超脫!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很有興趣
2012/02/06 17:50

希望你再寫一篇,比較關鍵深入的介紹。我認為不會影響別人讀書的興趣,因為讀書跟娛樂電影不一樣。

我覺得現代的社會輿論錯誤的忽略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把一切歸責於學校及老師。孩子的心靈受到社會的污染,成為定型的新類型之後,社會再要求社會接受這種變化。整體過程是一種錯誤,是社會大眾要檢討的。

謝謝 Jane 的答復。


JANE(0410jane) 於 2012-02-08 20:55 回覆:

這一本挺適合讀書會閱讀!

如果有讀書會閱讀後,再做成紀錄分享,一定更精采!

小說閱讀很有趣的一件事,是每個人依閱讀習慣,歷程,而有不同的領略.

所以,我也只能寫這樣一篇哦!

謝謝珍珠的建議!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希望你多寫一點
2012/02/06 12:58
從這篇文章,我還是看到了艾娃作為母親應該盡而沒有盡到的責任。為什麼你說,這個母親沒有錯?
JANE(0410jane) 於 2012-02-06 16:59 回覆:

珍珠嚇到我了!

我很仔細再閱讀自己的撰文,文章中,我並未提及:我覺得這位母親沒有錯!

我覺得閱讀小說很有趣味的是:我們以為讀到別人的故事,以為自己閱讀著作者精心安排的情節,事實上,我們在故事的情節中讀到了自己!

這本小說中,作者也未設定艾娃(母親)覺得自己沒有錯,相反的,因為她覺得自己某些作為的錯誤,才導致兒子成了校園屠殺的兇手.

至於關鍵點在何處,我想,就不方便直說了,因為,那會破壞許多人對於閱讀樂趣的期待.

這部小說,真的要從頭仔細閱讀到最後一章節,才能感受到作者精心的情節安排.

也才能體會作者針砭美國社會文化現象的論點.

這部小說對於家庭倫理,社會文化,校園現況的深入探討,絕對是多面向的,很值得閱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