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創痛的恆久性,試讀《鄰人》
2011/10/23 21:46:34瀏覽517|回應6|推薦97

  兒時所受的創傷,對某些人來說,將成為心裡永遠的刻痕,再也難以痊癒。剛謝世的賈伯斯,在即將上市的自傳裡,就透露了他小時被領養對自己造成的心理創痛。

  在讀《鄰人》時,我心裡迴響的,即是對此一定律的疑惑。有沒有經歷過創痛,而最終還能痊癒的?

  不知是哪位作者寫的書裡,曾經敘述一位豐原高中禮堂崩塌災難中倖存的學生,說他:「上課時,總是注視著天花板,彷彿害怕下一秒,天花板會崩落似的。」

  《鄰人》這本小說中的許多角色,在成長過程中,都受過創痛。

  失蹤的母親-珊卓拉,珊蒂-成長於一個母親酗酒、父親長期忽略她受虐情況的家庭,在母親去世後,珊卓拉放浪形骸,終至未婚懷孕,在生下女兒之前,嫁給波士頓日報記者傑森。

  傑森的過去,隨著偵察珊卓拉的失蹤,慢慢的被作者寫了進來。他是兒童受虐者,在逃離魔掌後,仍然被兒時的惡夢糾纏著,而認為自己無法成為一位稱職的人夫、人父。

  身為瓊斯一家的《鄰人》-艾登.布魯斯特-是一位登記在案的性侵未成年犯罪者。因為珊卓拉的失蹤,他害怕自己成為代罪羔羊,主動找上傑森,卻無可避免的捲入了這宗疑似謀殺的案件裡。

  一個家庭的母親失蹤了,在偵察的過程中,卻讓人發現更多不堪的過往,每個人都想隱藏自己的過往,又害怕自己的過往成為這次事件中的焦點。日報記者傑森是媒體人,很了解媒體嗜血好腥羶的程度,所以一直用不合作的態度,面對前來辦案的檢警。

  艾登承認自己曾是加害者,卻也因為那樣的過往,而無法過一般人平靜安寧的生活。他一方面極力否認自己對加害對象的作為是錯誤的,另一方面為保有正常生活而耗盡精力。最後,卻還是難逃悲慘的下場。

  除了珊蒂、傑森、艾登這三個主軸故事的發展外,還有許多人物的小故事穿插著:引發珊蒂失蹤原因的十三歲男孩-愛慕老師的天才中學生伊森,伊森的舅舅韋恩,以及珊蒂美國南方法官的父親麥克斯威爾。

  《鄰人》這部小說,圍繞著「受虐兒童」的主題發展故事情節,未來可能發生的-珊蒂的女兒芮依,以前發生過的-珊蒂與傑森,除了受害者還有加害者-艾登與麥克斯威爾。

  讀來情節步步緊湊,讓人時常為小說中的人物捏著兩把汗緊張。也同時因為這廣漠的世界中,究竟存在多少這類事件的受害者,而難過不已。

  小說好看,不僅發人深省,也讓人在毛骨悚然的閱讀過程中,解放自己某一部份的心理創痛。


  感謝 商務印書館 提供試讀機會


書籍資訊:

《鄰人》

作者:麗莎.嘉德納 Lisa Gardner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日期:2011/11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dma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很適合.......
2011/11/27 16:25

我又用看電影心態想像各種情結, 或許已經搬上大螢幕過, 內心戲為重能演好很難.

每個人多少都有一段不堪回首的過去, 小過或大過, 比較之下, 平凡也是福,  想當大人物名人, 就等著被挖出祖宗八代吧!

JANE(0410jane) 於 2011-11-30 20:37 回覆:

許多小說家寫作時(尤其是美國劇作家兼小說家者)

都會事先鋪排好可以搬上大螢幕的情節

這部小說也有這樣的元素存在

我也蠻喜歡看推理電影的(以前)

現在心臟比較沒力,不太看了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11/08 23:21

看得欲罷不能於是熬夜把它看完
珊蒂、傑森、艾登三個人都是孩童時期就遭遇到無法抹滅的創傷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能夠擁有 <看似> 正常的生活確實是不簡單
是個人的自制還需要有某個人的支持
但是 忘記很難

看這種小說真的是想很多

JANE(0410jane) 於 2011-11-12 21:27 回覆:

小說反映現實人生

現在有更多這樣的真實案例

讓人覺得真實人生更像小說

JANE(0410jane) 於 2011-11-12 21:27 回覆:

另外一本也很好看

讀了沒?


天涯孤鴻···花窗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共鳴和印證
2011/10/28 12:38

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因為過度安靜,缺乏開解

從閱讀中摸索人生,尋找慰藉

凡人難免有許多覆蓋隱藏的傷口

讀書是一個出口

JANE(0410jane) 於 2011-10-28 22:19 回覆:

嗯,就是這樣!

我常覺得,閱讀時,常常在書中讀到某一部份的自己

如果小說有美好的結局,在小說情節中和自己生活經驗相類似的苦痛

都會跟著淡化,得到某種慰藉

這就是閱讀美化人生的力量吧!

(當然啦!也是要多讀好書才能美化人生囉.)


蒼樹薰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我發現
2011/10/25 09:01
我發現近幾年的西方小說,多偏向描寫受虐經驗、或童年陰影之類。
JANE(0410jane) 於 2011-10-28 22:16 回覆:

有可能是<流行>吧!

其實,也有可能是受限於臺灣出版社挑書翻譯的選擇性

有一些小說也蠻能跳脫這種題材的哦

今年暑假挪威的槍擊案,大概又會引發另一波寫作的熱潮吧!


平平安安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創痛的恆久性,試讀《鄰人》
2011/10/25 08:21

我想這是一本...

很特別的書...

JANE(0410jane) 於 2011-10-28 22:14 回覆:

作者是暢銷小說作家

出版過不少的推理小說

蠻好看的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1/10/24 23:15

這種創痛會消逝的比例應該不大

這種小說看了真的會很難過....
尤其知道了這社會角落裡是真的有很多這種事情以後,
每每看這種小說就更是糾結著一顆心

不過...還是很愛看...

JANE(0410jane) 於 2011-10-28 22:13 回覆:

還好,作者沒有白描鋪展那部份的情節

只用小說中人物憶想的方式帶過

所以,讀起來傷感不會太多的

挺好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