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草上的微光》中,看見新樂府詩的精神
2010/11/05 21:53:10瀏覽830|回應2|推薦60

  閱讀白石一文的《草上的微光》時,我一邊想起了唐朝大詩人白居易寫詩著作的精神:「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後來看到作者白石一文在後記裡寫著:「我並不是為世界和社會而活,而是這個世界、這個社會為我而存在。」如果說白居易是利他的想法,那麼白石一文無疑是利己的想法了。

  撇開利他與利己的差別,我覺得白石一文和白居易一樣,把現實社會的真實景況,都搬到了文學裡了。

  白居易寫「賣炭翁」、「杜陵叟」、「秦中吟」,為廣大而勞苦的百姓發聲,那真實呈現社會情況的詩句,讓人讀來義憤填膺,直斥在位者的荒淫無紀,害苦也害慘了老百姓。

  而白石一文筆下的故事,則充分的顯現了當今社會光怪陸離的景象,彷彿故事裡的主角人物會是我們所熟知的鄰里之人,或者,就在我們身邊。讓人讀了小說後,不禁回味再三,那細膩的筆觸直指人心,或許自己的某一部份也被寫了進去了。

*** *** *** *** ***

  《草上的微光》收錄了作者三篇短篇小說,以發表時間之後先順序編排,〈草上的微光〉為最後發表的作品,依次尚有〈砂之城〉和〈花束〉。

  與小說同名的〈草上的微光〉描述一名辭去大企業工作的青年洪治,因為對自己發誓離開公司後,至少五年不工作,要碌碌無為的過日子生活,導致生活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終致走上自戕之路。

  作者敘述洪治沒有目標、沒有動力的生活,彷彿把真人實事寫進了故事,主角人物的每一個細微思想,全都著錄於小說之中。再對照作者後記的說明,讀者看到了作者像遊魂一般的飄泊在茫茫的人海。那種人心幽微隱晦之處,全被作者以自身的經驗,如實的披露了出來。

*** *** *** *** ***

  作者在後記中所說的,他自己非常喜愛的一篇小說〈砂之城〉,則可視為作者寫作的精神,他在小說中寫道:「往日的記憶溫柔地填補了自己多年以來所寫的那些蒼白文字的縫隙,最後覆蓋了所有的文字。這些曾經像刀刃般閃著亮光的文字,終於浸入宛如果凍的記憶液體中,急速失去光澤。某些字句在無意識中產生了意義,變成了……自古至今海內外的詩人、哲學家和文學家的詩句和思維。有些內容已經滲透在腦海中,變成無數或長或短、會自然浮現的話語。」

  〈砂之城〉寫一位已進入暮年的作家,因為在極高的呼聲之中沒有得到覬覦的國際大獎,年近四十歲的兒子又因罪入獄,而最親蜜的妻子早已分居多年,老作家面對自己過往如煙雲一般的人生,幡然悔悟,而有了感激之心,像極了佛家所說的頓悟。

  *** *** *** *** ***

  〈花束〉是這本小說集的最後一篇故事,寫媒體人(經濟記者)揭發政府機關的大陰謀,從而破壞了兩家銀行的合併案。

  這篇小說寫成時間較前兩篇為早,是在日本泡沫經濟之後的平成大蕭條時間。小說中的記者成功的阻止了政府率獸食人的行逕,然而現實世界中,卻是日本經濟不斷惡化的開始。如果把小說看成是作者對執政者不滿的怒吼,也無不可。

  *** *** *** *** ***

  或許白石一文所受的教育,有一部份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相通,在他的筆下所勾勒出來的世界,就偏於過份的美好,而偏離了部份的現實。但是,他的小說裡所要揭示的想法,還是能深深的撼動人心,讓人在閱讀過後,反芻再三,細細回味。

  白石一文在後記裡的說明,好像和白居易的創作理念背道而馳,不過,我想假以時日,他還是會發現自己作品中的儒道精神。大概要等到和他寫的〈砂之城〉中的矢先生那樣的年紀時,他才會有所會悟吧!


《草上的微光》

作者:白石一文

出版社:皇冠出版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0/11/08 10:16
一直都喜歡日本作家剖析人性的文字
總也希望自己有一天
能帶著開山刀闖進去自己的內心
JANE(0410jane) 於 2010-11-08 13:30 回覆:

都已經拿上一把刀了,別怕唄!

加油哦!


蘋果蘇打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白石一文
2010/11/08 01:44
有一本皇冠的《愛有多少》也不錯。:)

有機會可以看看。
JANE(0410jane) 於 2010-11-08 08:34 回覆:

謝謝蘋果蘇打的推薦!

有機會我一定好好的讀一讀.

精神舒緩些了嗎?

車禍過後,精神稍為放鬆時,總是會覺得到處痠痛,再多放鬆心情,就會好多了!

蘋果蘇打定然是有福的人,所以能毫髮無傷.

祝  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