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22 21:55:14瀏覽1539|回應0|推薦88 | |
愛要多少才夠? 要用多少的愛,才能讓一個單親家庭的中的「女孩」成長為「女人」? * ** *** *** *** *** 《白色夾竹桃》是一部「很大」的小說! 作者珍妮特‧費祺(Janet Fitch)藉以架構、組成這部小說的各項議題,都既深且廣。它談到了文學、音樂、繪畫、雕刻、藝術、戲劇、女性成長、教育、社會制度,每一項議題被獨立出來討論時,都可以再寫成一本評論的專書了。所以,我只能在閱讀之後,「淺談」這部小說。 《白色夾竹桃》曾被著名的脫口秀主持人歐普拉相中,成為她所組織的每月讀書會指定閱讀、討論的書籍。以歐普拉效應來說,《白色夾竹桃》在美國至少賣出了一百萬本。它有什麼樣的魅力?我在閱讀過後,深深的感覺到它的魅力無窮。 作者成長於熱愛閱讀的家庭,又致力於寫作,每個篇章,每個段落,都可以當成獨立的佳文來閱讀了。而她在文章中,不只提及對各種藝術的領略、意會,甚至如普羅大眾所喜愛的電影、電視節目、搖滾歌曲,都被她寫進小說中。讓人讀來,彷如進入當地人的日常生活中一般。 * ** *** *** *** *** 來談談小說所講述的故事吧! 與母親(英格莉.梅紐辛)相依為命的雅絲卓,一直把母親當成偶像般崇拜,認為自己妨礙了母親追求幸福的生活。母親是她在冰雪中承受的第一道陽光,而自己則是母親的一隻跛腳,讓母親的美減了幾分光采。 雅絲卓知道母親不甘被自己曾看不上眼的男友抛棄,謀畫殺了抛棄她的男友,因而必須離開雅絲卓,前往監獄服刑。 然而,雅絲卓不知道,其實母親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已有抛棄她的舉動。英格利在意的是自己,自己的美、性享受、生活享受,雅絲卓只是在她計劃想要延續自己美麗生命之下的產物。所有這一切,要在雅絲卓十八歲,脫離了寄養家庭後,才慢慢的釐清頭緒,清楚的了解自己在母親心中,不過是卑微的存在。 雅絲卓在母親入獄服刑後,在五個不同型態的寄養家庭及一個兒童收容中心待過,歲月也在這些寄養家庭和收容中心輾轉消逝。每一個寄養家庭的寄養母親,都成就了雅絲卓部份的「女性」。有些寄養家庭,甚至滿足了雅絲卓對於「父親」這個角色的渴望。 因為,雅絲卓的母親沒有想過有必要給雅絲卓一個父親。她的親生父親,也只是母親口中「長得很像自己的一個沒有什麼用的男人」。雅絲卓在見到自己的父親後,證實了母親的想法,同時也對於「父親」這個角色徹底的失望。 或許就是因為對於父母親的失望,所以,雅絲卓能坦然的面對自己,能自信的宣告自己的獨立自主,能無所畏懼的準備再投入母親的烈燄、鉅毒之懷抱。
雅絲卓最後回到母親的身邊了嗎?小說並沒有交待,只寫出了雅絲卓心裡在懷想的事。彷彿一個伏筆一般,令我熱切的期待作者能再寫續集。 雅絲卓的母親相當明白自己的美,自己美的方式及對於他人的吸引力。當她選定雅絲卓的父親時,她沒有以言語說出任何挑逗或邀請的字句。她只是在他可能投射目光的地方,背光而立的站在一扇窗戶前,讓自己的身形借由光影的襯托,自然的形成畫家眼中的美景。(請移駕椰子樹的部落格裡,感受一下。) * ** *** *** *** *** 在澎湃的思緒中,說一點點心得。 「我沒有告訴她有人在校園裡打群架、在校車上勒索,或有個女生在營養課上,當著我的面用香菸將另一個女生的襯衫後背燒出一個洞,還盯著我,看我有沒有膽子阻止她。也曾在上西班牙語時,看過走廊上有個男生被人用刀子抵著;在體育課上聽到女生聊起她們墮胎的事。」p.225 ~作者借雅絲卓之口,說明某些存在於美國中學學校中的實況。 如果僅從這段話來分析作者對教育的看法,必然是弊多於利。在小說中,看到作者反對學校教育,這已不是頭一遭了。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中,也反對制式的學校教育,雅歌塔的《惡童三部曲》更是將學校教育批評得一無是處。還有《少年小樹之歌》,甚至於台灣原住民文學作家撒可努的作品裡,也處處可見這種想法。 那麼,學校教育到底好不好? 這是我在閱讀《白色夾竹桃》時,一直想問的問題。 * ** *** *** *** *** 書名:《白色夾竹桃》White Oleander 作者:珍妮特‧費祺(Janet Fitch) 譯者:蔡憫生 出版社:高寶書版 |
|
( 創作|文學賞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