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採訪手法(雪印寶寶事件)
2009/06/23 22:57:01瀏覽3524|回應1|推薦6

報社新竹同仁報導的「王子麵本尊,變棒球迷醫生」新聞,相信看過的人都會覺得很有意思。這則新聞現在有了「非新聞」的後續,讓從事新聞工作的人省思再三。

網路上有人po文說被本報另一名記者「欺負」,當事人是「雪印寶寶」本尊。可以推論報社除了規畫張君雅本尊搭配,也希望能採訪到雪印寶寶本尊。

雪印寶寶本尊在網路上陳述受訪經過,從她披露和本報記者的對話和mail內容,我不得不說,依我對採訪手法的見解,記者當然沒惡意,只是因為「有點高度」的和採訪對象互動,致使揣摩對方情緒時誤判,才招致反彈。但無論如何,在當事人出現不滿情緒的前提下,這類採訪手法確實難取得大多數人的認同。

這件事情在報系網站引發熱烈討論,其中有個同仁的觀點讓我有點心驚。也沒辦法說是對或不對,就是看了覺得不妥,說說我的想法給大家參考。

這名同仁是這樣說的:「看完那篇原文,該同情自己的同事,說騷擾也太嚴重,當記者接到上級指示要求採訪特定對象時,只有使出渾身解數去取得資料和相片,我看到的是一個記者努力要達到目標,當然,對方可能因特定因素覺得不舒服,最後可以向他致意,但動不動扛出正派辦派這樣字眼來壓一個記者,實在有點難過。

如果,記者因為被採訪對象一句不想被採訪就束手,我們看不到那麼多好的新聞,以前還有前輩教我們去偷公文等等,那豈不更罪大惡極。

別人責怪就算了,自己還在窮追猛打,君不見蘋果記者猛拍屍體,別報記者偷公文等等,有在記者圈混過,有和別人競爭過,有接過上級不合理要求和指示過,都能體諒這樣的做法,依原文來看,○○○只是嘗試不同方法去達成目的,只是他比較倒楣,遇到一個有許多媒體朋友的人,趁此修理他一番,對方的不爽,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不該追打自己努力認真的同事。」

我再次說明,我是用不妥來形容我對這種觀點的心情,對與錯請大家各自解讀。

我想說的是,讓聯合報得以贏得社會尊重的根本,絕對是正派辦報的經營理念,以及眾多具有正義感、有為有守的專業新聞從業人員,再輔以獨家的權威消息和評論文章。「只問結果,不問過程」的超級無敵獨家大新聞,我看就免了。

媒體業不景氣,多家報社都有人事壓力要裁員。請問:編輯部要裁員時怎麼取捨?理所當然的答案是「看績效」。記者的績效怎麼看呢?我想各報多以「全國版獨家新聞」為最重要項目。也因此,這幾年,大家忙著搶獨家,以至於新聞怎麼來的,有沒有問題都不再那麼重要。反正就是版面上論輸贏,讓長官好評分就好了。

我有個比喻不知道對或不對。

台灣在戒嚴時期,我想多數「警總」人員心中都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是為了「國家安全、社會安定」。

為了維護國家安全、社會安定,揪出壞份子的手段彷彿全部能合理化,刑求,可以;非法監聽,可以;寧可錯殺一百,也可以……。請問,這樣真的是為了國家、社會好嗎?

現在為了生存,我也在努力設法寫全國版獨家新聞,但過程中有些堅持是不能放的,即使因此會錯失表現的機會也是如此。我想,這樣做才是為了報社好(說得很理想吧!)。

為了跑新聞偷看或偷影印公文,某種情況下,我覺得是可以的,理由正如我在「還是關心旺旺中時」中說的,為追求憲法保障的言論自由可以超脫行政法令規範。但在雪印寶寶這件事中,當事人「免於恐懼的自由」同樣受憲法保障,用言論自由去挑戰就有點牽強了。

( 心情隨筆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03517&aid=3070434

 回應文章

貝莉Blueberry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一些感想
2009/06/27 05:33
邱先生您好:

這個新聞我持續有在關心,剛藉由「雪印寶寶」的網站上看到後續,忍不住過來關心,
我覺得您講得很有道理。

有句話,在我們這讀者聽起來或許像風涼話,但對我而言,「雪印寶寶」的後續,跟以往偷公文發掘正義(我不確定那是不是正義,但以我們在電影戲劇的耳濡目染下,總覺得到這樣的曾度,應該是因為媒體記者,想揭開我們所不知的真相),似乎相去甚遠。

有時候,我都不知道看報紙該看什麼,最後乾脆,寧可翻開娛樂版,因為發現或許所追求的差不多,我對娛樂版所報的,還比較能一笑置之,雖然這樣說,對許多在第一線上努力的記者記者們不是非常禮貌。

可是,真的,一節新聞裡,我可以看到記者告訴我馬唯中站在北美館做了什麼...這很重要嗎?王子麵寶寶很可愛,但這些童星又不是長大的小彬彬,不需要逼他們吧。

當然我相信,我們這些讀者也要付些責任,市場有供需問題,不會有人沒事愛扮演王八。

但我想說的是,幾年下來,我對記者的印象真的有很大的差別,好壞記者,不見得要用所屬門派判斷(怎麼說著說著,像變成金庸),而是端看記者個人。
我遇過很棒的水果報記者,讓我很驚訝八卦記者為什麼會這麼有禮貌,當時我要求他不要寫出來的東西,她真的就很有禮貌的帶過(當然或許是我沒有新聞價值)。我也曾經很驚訝,大報記者,會有您所提到的「高度問題」,但畢竟我受訪時,只是個被公司派出來解說的小職員,職場文化,也只能摸摸鼻子忍下去。

您同事的那篇言論,真的讓我很驚訝,不過我也同樣相信,記者優劣,並不會因為幾篇網路、新聞運動,就消失。
邱瑞杰(03517) 於 2009-06-27 23:29 回覆:

貝莉:你好。感謝留言來交換意見,只是說實話,我也不知道該再表達什麼意見。

我是在本報系內部網站看到有關phyllis文章的討論,為著其中一則留言有所感觸才寫點東西,之後才再看到phyllis文章後一大串的發言。熱烈的程度,有點嚇著了我。

以我的立場,應該到此打住了,後來一名好友放上我的看法(焦點與phyllis的文章不同)並聽到了你的聲音,我想應再有點回應。

我熱愛記者這行業,它讓我從年輕到中年的人生增色不少。

有時候我會想,記者這行業何以稱為記「者」?為什麼不叫採訪師、寫稿工或採寫家?

我認為記者這一行之所以以者命名,用意和學者接近。也就是說,「者」者,就是有為者,亦若是的行業。

phyllis遇到的狀況,吸引這麼多人來討論,恰巧印證了未來「人人是記者」的理論可能成真。這個時代,人人都可把握你可以把握得到的發言平台,當一名記者。

只是,真正在媒體任職的記者,不是想當記者(就是發言)時才是記者,他每天都被迫當記者(就是發稿)。這樣的記者一天要面對好多人,處理好多事;要面對很多壓力,抗拒很多誘惑。我們要比其他行業的人更努力,人生才不會被扭曲。

幹記者的人就像一塊海綿,今天吸到髒水,就變黑色的還擠出髒水;明天吸到乾淨的水,我們又是一塊白淨的海綿。如果我們有做不好的地方,請多給我們指教,但希望不要單以一天的顏色,就來論斷這塊海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