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道有限做得更多
2017/08/13 04:38:29瀏覽973|回應0|推薦7

回想起來自己五十歲之後的生活確實比三四十歲時快樂很多!原因並不是我越來越有智慧或學問看透世情,知道更多事情的答案,我對任何事情的知識還是跟年輕時一樣點點滴滴在學習,我可以看出眼前明顯不合理的事情,但是要我給每一個人正確的建議指導,要我對於國家大事說出絕對對的政策,我跟年輕時一樣做不到!

讓我豁然開朗的轉折點反而是:我終於明白我的人生有限,任何活人的人生也都一樣有限,我不可能在有限的人生變成跟神一樣無所不知無所不能,連變成一位某個領域的大師都是奢求。所以為什麼要為了我不是神而苦惱?為什麼要為了浪漫的以為世間某人應該像神一樣偉大而疑惑或被迷惑?活人之間確定沒有神的話,就不必為了任何意見不同而抓狂了嘛!好好溝通討論就夠了!講不通就各行其是也沒關係的!

既然如此,我能做的最積極選擇就是:看看我能在有限的時間精力條件下選擇怎麼過活?讓自己最快樂,讓自己覺得沒有白活,讓自己覺得有價值,能受到至少部分世人的尊重與喜愛!如果你有認真的活到50歲,這種選擇應該還蠻多的!在我來說就是我讀了不少書,也很會寫程式,用程式設計解決一些問題,所以我擺脫了當教授的枷鎖,專心做一個用程式幫人解決問題的軟體公司老闆。

我大概體會到:所謂的「頓悟」應該不是忽然之間就看懂知道所有的知識與道理了!而是終於看到原來世間事「無常」的本質,任何人與事情都有其限制與有限性,甚至不會保持不變,我們對於很多事的執著就會顯得不是那麼有意義,放開「一定」要怎麼樣的心態,其實你可以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譬如我曾跟所有人一樣認為:博士教授就是做研究的人!繼續當教授當然是喜歡做研究的我正確的選擇。但是現實環境是很複雜的,根據遊戲規則我必須申請計畫才有作研究的正當性,但是我一年只能申請或受託作一兩個計畫,遠遠少於我想作與能做的數量。我想申請一年研究五六個議題,但科技部通常連一個都不會批准!

有沒有道理?是不是公平?並不是重點,因為我其實無力改變環境,我只能在大環境中盡量選擇適合我生活的小環境。顯然繼續當私立大學的教授是會限制我發揮研究能力的!所以我覺得非離開學術界不可,雖然逃離的當下我也沒把握一定可以達到我可以「盡情做研究」目的,但是窮則變,變則通,總要試試嘛!

現在我一年大概會接七八個影像辨識專案,加上替別的公司解決一些影像辨識問題,還自己研發車牌辨識系統來賣。我的研究生產量直接變成當教授時代的七八倍!我活著的實際價值也變成七八倍,成就感與快樂也是七八倍,當然錢還賺不到教授的七八倍!也可以想見台灣教授的「待遇」相對於他們的研發產量來說其實不是偏低,而是太高了!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yccsonar&aid=108365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