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第21回[紐西蘭。奧克蘭] Auckland Zoo 奧克蘭動物園
2020/07/11 22:30:32瀏覽918|回應0|推薦0
旅行日期:109.02.15~109.02.16
關鍵字:奧克蘭動物園
座落在奧克蘭市中心西邊,西泉(Western Spring)原本是一片荒蕪的沼澤地,西元1922年奧克蘭動物園(Auckland Zoo)落成,西元1964年,沼澤東南角的交通與科技博物館(Museum of Transport and Technology)啟用,伴隨市區西拓,鄰近謝瓦利埃角海灘(Point Chevalier Beach)的平原如今成為市民消磨週末假日的好地方。
北島的行程,計畫在兩天之內從威靈頓到東加里羅國家公園,再從東加里羅國家公園返抵奧克蘭,路程全長約700公里,除了少數預定停留的景點,其他地方幾乎只能匆忙經過。當我們離開哈比屯時,代表所有趕路的不安與疲憊已經成為過去;因此,縱使從漢密頓北返奧克蘭仍然花費不少時間,心裡卻篤定、安穩不少。更重要的是,原先預定週日搭乘的班機,因為在香港轉機需要居家檢疫而放棄,臨時調整的直航航班週二才起飛,這使我們多獲得兩天的時光,追尋更多奧克蘭的不可錯過的風景。
1.
Quest Highbrook位於東塔瑪基(East Tamaki),鄰近奧克蘭機場與國道一號,雖然標榜為四星級旅館,內部陳設卻和行旅南島時所有的住宿地點一樣,擁有專屬的廚房;特別的是,比鄰的兩個房間另有一扇門互相連通,不需要藉由走廊聯絡,將門關上,又是各自獨立的空間,對於子女已經成年,又與長輩同行的家庭而言,的確是別出心裁的設計。除此之外,在我們進出大廳時,素昧平生的路人貼心地禮讓優先,又等候我們將行李運進電梯,更再次讓我對紐西蘭國民素質的印象加分不少。
順著國道經過市區到達動物園,街道兩旁綠樹成蔭,路燈上飄揚博物館特展的旗幟,連接交通與科技博物館和動物園,有軌電車造型古樸的車廂由大北路(Great North Rd)拐進動力路(Motion Rd),我們跨越軌道,登上草坡,終於走進洋溢孩童歡笑的奧克蘭動物園。
2.

西元1922年12月17日,奧克蘭動物園開園,隨後在園內種植至少5000棵樹,引進猴子、野牛、河馬、大象,以及北極熊等等動物。曾經作為馬戲團表演的主角,現今園內動物的生活環境已經大幅改善,入口右側的非洲動物區,依然首先吸引無數孩童的目光。

溫帶海洋性氣候的夏天,陽光和煦卻不覺得悶熱,樹林間不時穿梭著涼爽的風。鴕鳥、斑馬和長頸鹿,各自在園區的角落歇息。在這接近中午的時刻,最活潑的,應該是生活在地下洞穴中的狐獴(meerkat),源自非洲南部的喀拉哈里沙漠(Kalahari Desert),水源稀缺的緣故,狐獴多半從植物的根或是昆蟲獲取水份,眼睛下面的深色帶子,則像是太陽眼鏡一般,減少太陽的眩光。動物園在此設計迷你隧道,讓遊人體會狐獴生活的環境。

遊逛紐西蘭各地,除了歐洲或是美國的白人遊客,亞裔有華人、日本人與韓國人之外,其中以印度人最為普遍,至於穆斯林遊客,直到動物園才第一次遇見,她身著素色薄外套,頭戴深色頭巾,推著娃娃車,和我們一樣被單腳站立的大紅鶴(Greater flamingo)所吸引。

同樣吸引遊人目光的,還有亞洲象緬甸(Burma)和安賈莉(Anjalee),在導覽興奮的解說中,兩隻大象正享受沖涼與孩童的歡笑;一向以神速著名的獵豹(Cheetah),此時則是在樹蔭下納涼,根據動物園的介紹,從2004年開始,動物園便和「獵豹外聯隊安納托利亞牧羊人護衛計畫」(Cheetah Outreachs Anatolian Shepherd guarding programme)攜手合作,守護獵豹在非洲日漸稀少的棲地。

3.

「Te Wao Nui」(我們的原始叢林)是動物園於2011年新建的園區,收藏紐西蘭的原生種動植物,模擬紐西蘭原始自然環境,蕨類植物是這一區主要的植栽,甚至連步道旁的圍欄都裝飾以蕨類的圖騰。懷抱著期待的心情,我們逕自朝企鵝展區走去。

不同於木柵動物園飼養的國王企鵝(King Penguin)和黑腳企鵝(Jackass Penguin),小藍企鵝(Little penguin)毛利語稱為「Kororā」,是奧克蘭動物園的珍藏,更是世界上最小的企鵝,身高只有40公分左右,體重大約一公斤。小藍企鵝分佈於紐西蘭、南澳大利亞和塔斯馬尼亞,也曾經在智利發現蹤跡;一般而言,白天時小藍企鵝生活在地下的洞穴,晚上才會海岸邊覓食,但是在動物園的室外造景之下,遊客可以輕易地觀察企鵝的一舉一動。

Spotted shag是一種紐西蘭特有的鸕鶿,毛利語稱為「Pārekareka」,「飛行專家」和「流線型水下魚雷」兼具,無論天空或者海洋都能行雲流水。在繁殖季節,Spotted shag頭上的羽毛會長出一種特殊的黑色冠飾,眼睛變成寶藍色,而鳥喙周圍的皮膚則會變成青色,連同一雙黃腳鮮麗動人。在我們走進一座木屋之前,一隻Spotted shag正好停在門前,瑰麗的羽衣讓人讚嘆不已。

紐西蘭與世界上任何一座大陸以海洋隔絕,拜特殊的地理環境所賜,島上的鳥類大多捨棄原有的飛行能力,且身材渾圓。比起小藍企鵝,南秧雞(Takahē)數量更稀少,甚至一度被認為早已滅絕,西元1948年,人們重新在蒂阿瑙湖西岸的默奇森山脈發現南秧雞的蹤跡,峽灣國家公園特別在蒂阿瑙設置一處南秧雞的鳥園,我們因為時間因素沒能來得及參觀,沒想到很幸運地在奧克蘭動物園遇見。如今,南秧雞經由復育成長到400多隻,動物園內的兩隻分別名為雄鳥布萊(Bligh)和雌鳥惠特(Whito),和其他紐西蘭原生種鳥類生活在一起。

4.

提到紐西蘭最具代表性的水果,非奇異果莫屬,而當初從湖北省宜昌市引進的獼猴桃之所以獲得「奇異果」的稱呼,正是因為外型貌似紐西蘭國鳥──奇異鳥(kiwi)的緣故。奇異鳥是一種夜行性動物,生性害羞;因此,奇異鳥館是一間沒有窗戶的木屋,室內昏暗,只有天花板的銀河燈飾,和展示窗隱隱透出的紫光。

一片黑暗當中,要如何找到奇異鳥的蹤跡呢?原本不抱希望的我們,竟然很快地就在玻璃窗前發現一團渾圓的球體,「Kiwi!」這時,身旁的小朋友不禁高興地大喊,「Shhh…, be quiet. Kiwi is over there!」,一旁的人們也按捺不住興奮的情緒,屏息接近玻璃窗。圓滾滾的身軀之外,奇異鳥擁有堅韌的雙腿和細長的鳥喙,喙上具有鼻孔,所以嗅覺格外敏銳;至於渾身的毛髮,則使奇異鳥具備敏感的觸覺,以彌補退化的視力。

眼前所見的是褐奇異鳥(Brown kiwi),除此之外,還有小斑點奇異鳥(Little spotted kiwi)、大斑點奇異鳥(Great spotted kiwi)、Rowi,以及大奇異鳥(Tokoeka)四個種類。當今皇后鎮、基督城,或者威靈頓都設有保護奇異鳥的基地,許多紐西蘭的國家公園也正在嘗試在野外復育。

5.

循著園內熱帶叢林的造景散步,我們在澳洲區看見世界上體積第二大的鳥類,同時也是澳洲國鳥──鴯鶓,和同樣來自澳洲的袋鼠,在沙地上享受溫暖的陽光。動物園的南美洲區,加拉巴哥象龜(Galápagos tortoise)喜歡吃鮮花、樹葉和草叢,園內飼養的四隻象龜分別名為Snapper、Chippie、Smiley和Willie,在樹蔭下緩慢地挪動身軀。

「Farewell. See you again soon! Ka kite ano!」(再會!)和其他喜愛動物園的大小朋友一樣,我們在販售速食的餐廳前,享用香嫩的牛肉漢堡和金黃酥脆的薯條,這也是我在紐西蘭品嚐到最美味的漢堡,洋溢著童年單純的快樂。離開動物園之前,弟弟和我特別買了一隻奇異鳥玩偶,並且在旅館將玩偶與奇異果合影留念。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williamluo1227&aid=142657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