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今天起,我要設法改變我對小孩的說話方式
2009/08/28 04:30:24瀏覽4460|回應66|推薦27

昨天晚上,我臭駡了大寶一頓,其實我真的可以不必這樣,我的做法只是出了一口氣,也許可以暫時達到我駡他的目的,但是對他未來的為人處事,並沒有好處,我只是給了他一個錯誤的示範。

那時我正在廚房洗碗,大寶走過來,拿了一個小碗,倒了一杯牛乳喝,喝完就隨手一放。

他的弟弟看他這麼喝牛乳,也跟著學。他們喝牛乳不用茶杯,只用碗。因為茶杯數量有限,他們用完不洗,也不泡水,家裡碗很多,反正有人洗,喝一次就拿一個碗。

經常,每次我要洗十幾個空碗,其中有七、八個是喝過牛乳的空碗。我已經講了很多次了,喝牛乳拿杯子,喝完要洗或泡水,但是這些小孩從來沒有當做一回事,至少沒有表現出來。

昨天在外面累了一天,回到家還有做不完的家事,把家裡的地全部拖了一遍,又看到一堆碗在那裡,我實在火大了。但我真的有需要這樣駡小孩,發這樣的脾氣嗎?

我這樣發脾氣,給了他們什麼示範呢?他們如果遇到類似的事,會怎麼表達想法呢?為什麼我不這麼說:"希望你能幫我一下,下次使用杯子,要不然喝完把它洗掉,不必讓我每次洗十幾個空碗,那我會十分的感謝!"

我想,不論有沒有效,這麼說能達到的結果,不見得會比較差,但是家裡的氣氛至少不會弄得那麼僵硬,小孩也會潛移默化,學到一種比較理想的表達意見方法,不是嗎?

我的修養還是不夠,是我的錯,我應該改進!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ubhuang&aid=3264794
 引用者清單(2)  
2009/09/10 00:30 【思考者的網誌】 唉!我又忍不住發了脾氣
2009/09/02 23:33 【時和世泰年豐 花好月圓人壽】 看起來 (全方位思考人) 也許妳真的不知道妳哪裡的邏輯搞錯了?

 回應文章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matt22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從(自求多福)到(前面百分之十)
2009/09/06 22:54
我是一直維持在個體的位置,補充時季常先生總體的看法。(全)朋友的批評有點過頭了吧?美國沒把中等教育辦好,我同意,但若說是故意不辦好,(陰謀論)conspiracy的觀點,很抱歉,我不能接受,您若認為我沒有您有遠見,是您的看法。美國排華法案,到 1965年改變後,才有大量高知識水準華人留美,中國大陸是人才之所在,則又晚了近15年(1978)才開放。MIT是真正憑實力的地方,您知道學生會會長及同學會會長開始有年輕華人擔任了嗎?長春藤盟校屬於非實力(不做實事)的圈子,雖然華人一時打不進領導層,但套句羅家倫的話(霸主孤身取二江),優秀華人大可開創自己的天地,有中英文的優勢,中國大陸的市場做靠山,華人的才智,力量及對美國的影響力,我相信您的年紀會看到的。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7 01:01 回覆:

個人的眼界當然還是有限的,要擴展眼界,必須靠傳播媒體或是別人的研究以及朋友的經驗來做眼線。就我所看到和聽到的,華人子弟其實已經在各行各業嶄露頭角,甚至我們說比較不利的第一代,也有不少人已經打下一片天。

第一代裡,學術或教育界,早先的余大猷、李遠哲,後來柏克來的田長霖,都是例子。這是台灣來的。大陸來慢一點,但建立地位的已有不少,只是沒上全國版面而已,像本地一所規模很大的社區大學的校長,就是一位第一代的大陸人(有趣的是這個朋友的老婆是台灣來的)。

自大當然不是好事,但實在也不必妄自菲薄。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7 01:07 回覆:

那些只是比較指標性的例子,還有許多中階領導地位,或是不為人知的專業人才,到處都是。

我相信無論未來成就如何,我們這些留學生的第二代,至少犯罪率會是最低的,而他們的平均經濟生活,會是中產階級當中比較好的。

聽不少朋友說,留學生的子弟雖然有不少進了長春藤,但結果並不是很好,因為生活圈和經濟水準和其它同學差太多。長春藤大學的學生家境普遍極好,那種文化從打扮穿著生活方式甚至娛樂方式與思想,都和留學生小弟的家庭不一樣。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不逗你這隻笨老鼠了
2009/09/06 21:51

你果然是個腦袋簡單,思考不周的一個人!

我再度K時和的文字,其實是經過設計的,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知道我最新寫給時和的文字,完全不含有我在罵人的成分----乍看你會以為有,但其實通篇都是設計成"他人說",最多你只能怪我以訛傳訛。

如果與時和很密切,沒有大腦的人就會逕行指責我罵人,但仔細看過後,一個聰明人會知道這是一篇誘餌文字。主要的目的就是看看時和這傢伙,與你的關係。

很不幸地,你中招了。一丟出來你就啃,這也太沒有心機了吧! 這種程度要出來鬥心思,嘿嘿嘿,還得再練練啦! 所以呢,省省你那些正義之聲,不要再裝了啦!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別忘了一點!!
2009/09/06 21:30

我罵你豬頭的時候,你都一定有錯!不是提供虛假數字,就是在歪曲事實,因此都不能算是無謂人身攻擊。

文字都留在此,你可以回頭再看一遍。如有無謂人身攻擊,我絕對能道歉!但是如果沒有呢?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唉 我跟你是不同的!檔次高你太多啦。
2009/09/06 21:25

唉,我跟你是不同的!! 看著下面文字,請告訴我"無謂的人身攻擊"在那? 我是個可以面對錯誤的人,不會像妳一樣硬掰!這是一。

第二呢,如果有人說:"時季常是頭豬",可我明知道時季常不是一頭豬,我第一次會勸。第二次那人又說:"時季常是頭豬",我不能罵那個人是智障嗎? 請注意我是舉例而已,你被罵豬,我是不會幫你出頭的啦,就事論事......很難圍勢!

不要裝著一幅道貌岸然的臉孔,要知道多少罪惡假汝之名? 更何況又有誰知道--時和不是你呢?你們看起來就是一幅在賣假藥的貨色---哦,不是!賣假藥的從業人員!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唉!時和,你會不會太Exhausted啊?
2009/09/06 14:24

你又剪又貼,又打了這麼多字,應該已經Exhausted?喝口水,去背你的國一英文吧!

你這種貨色,有臉自稱大學理工系背景?還敢替台灣博士生著急他們英文太差?你都不替你自己急嗎?

這種低劣的腦袋,還想要談邏輯?你大概也就只能看懂寫真集!

哼!莫怪人家說你豬,怨你自己不讀書!!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6 15:04 回覆:

這位先生或女士,希望你在發言時保持基本的禮貎,否則請你不要再來此地說話。

大家談話或有認知不同,總要以禮相待,即使認為對方說的話不對,也沒有必要做這種無謂的人身攻擊。

像你對我已經有好幾次,我可以忽視,但對前來小弟網誌訪問的善意網友,你做這樣無謂的人身攻擊,在我的立場上,我不能忽視。

希望能得到你的合作。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論相對與絕對
2009/09/06 13:04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6 03:48 回覆:我所說的相對的、比較的,而不是絕對的。文字裡寫得很清楚,你應該看得到的。譬如說,現在台灣出國留學的意願和人數都比以前減少,這些都是相對的。以前很多人出國讀研究所,一方面是想拿洋學歷,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的研究所數量不夠。後來台灣的研究所數量增加了,出國讀研究所的動機自然減低,這也是相對的。

首先,兩個數字比大小,只有大於,小於,等於,沒有第三種關係。說相對與絕對,那就是在鬼扯!你的訓練讓你的邏輯變形到難以想像的地步。煩請賜告校名系所,以免後來又有人去念而遭了殃! 同是台灣生,相煎何太急?

至於台灣出國留學的意願和人數都比以前減少,是否正確? 請看下文,

2007/05/08  記者:記者韓青秀、校園特約記者姜兆宇/台北報導

國內景氣低迷,大學生畢業起薪低,使出國留學人數逆勢上升。教育部統計,去年我國劉學生人數創下新高紀錄,從2005年的3萬4千多人增加到3萬7千多人,成長幅度高達9.1%,前往美國、英國的留學人數最多,不過留日人數成長最多,增加了約20%。

教育部的這項統計還不包括前往大陸深造的人數。教育部國際文教處長張欽盛表示,近年來各國積極來台辦理留學說明展,各大學也鼓勵在校生申請出國當交換學生,提升學生的國際視野。更重要的是,國內工作不好找,國內研究生也滿街跑,為了增加自我競爭力,出國留學人數有逐漸回溫的趨勢。

國內競爭力下滑,國人所得不增,薪資水準惡化。據統計,大學畢業的社會新鮮人起薪平均僅二萬六千多元。目前就讀美國華盛頓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楊鈞皓不禁感嘆,「台灣真的很不景氣呀!只有特定的產業較活絡,整體國家的力量卻不斷衰退」。他認為,連大學生都能明顯感受到景氣低迷,政府的鴕鳥心態卻看不見競爭力衰退,國內學歷的價值大幅貶值,讓台灣學生更想出國去。

教育部表示,早期國內經濟不富裕,民國78年廢除留學核准制,當時留學人數還不到萬人,民國86年時留學人數增加為二萬七千多人,之後更逐漸成長超過三萬人次,不過隨著國內研究所紛紛成立,加上SARS風暴、美國911恐怖攻擊等,到了92年時,一度創下新低紀錄,留學人數銳減至二萬六千多人。


去年(2006)留學人數創下新高

為了推動留學風氣,教育部還陸續增加公費留學名額、留學貸款等措施,從93年起留學人數止跌回升,去年更創下歷史最高人數,達到3萬7171人次,其中留美人數為一萬六千多人,約占44.25%,其次留英約占25.97%。而成長最高的留學國家以日本最明顯,比去年成長約20.59%、其次為法國、紐西蘭、德國、澳大利亞,留學英語國家的學生比率高達九成,而這些數字還不包括前往大陸進修深造的人。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總還是夠資格的
2009/09/06 12:13

西方科學以追求真理為其信條,在高等教育中,幾乎所有大學都以這句話為標桿: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我想除了在文藝美術戲劇這些不屬於科學範疇的科系外,任何一個有自尊又想把自己科系鑽研的東西稱為科學,那麼'絕對"才會是他們全力追求的終極。所以請不要再提那些有關'相對"的狗屎,那是在公廁牆壁上就可以找到的智慧,出自你口則是污辱那所給你博士的學校。

我之所以在此問題上,極端地有信心,是因為在台灣前五大醫學中心之一,有過合作關係。你說的'醫生以前去美,現在不去",正好與事實完全相反!

以前能不能學醫與其家庭經濟背景無關,純粹就是拼考試成績。家庭經濟好,不代表能學醫。我合作的醫學中心,其在外名聲就是'考不上台大醫科,又想唸醫科的醫生子弟所唸的學校",說到這裡,你了解了?

早期的醫生數目少,所有的醫生畢業即可執業,收入又能避稅,賺錢那才是海。你到中南部縱貫線去看,不少醫生一買就是半條街!今天健保,醫生收入不能避稅,快一半要上繳給政府。同時醫生人數以每年超過1300名增加,你以為經濟起飛,醫生收入就比以前好?這就不能怪人說你沒大腦!!

有醫生估計,全民健保後,外科醫生年收入不到以往的四成。內科醫生稍好一點,但也不到六成。按照你的邏輯,那是不是應該更多人去美?可是你的結論卻是:現在去的人少?

我直接把謎底揭開:你的結論錯了!!今天考美國醫生執照的學生,比以前高出5倍。所有學生都在為沉船前的逃生艇做著準備。如果這些學生又留美讀醫科博士,那九成九不會回來了。以該所大學來看,滯美醫生大約是持平的。你還打算繼續掰嗎?

你中國醫藥學院院長朋友的事情,我假設你沒有說謊且他年紀與你約同的情況下,答案只有一種可能:他家有勢力!台灣有多少醫學博士?他不會是唯一的一個。我在台北接觸到的醫學院院長,那個論資排輩不是30年以上的資歷----你朋友會不會太年輕了?

不要忘了當你談總經,不應該舉個體當例子,要有全局眼光,即使不能明見千里,也絕對不可鼠目寸光。如果肯學肯面對事實,你回台灣賣蚵仔麵線,總還是夠資格的。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用錢的的智慧
2009/09/06 12:08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6 03:18 回覆:感謝你花了時間去查一些資料,也做了一點計算,可惜查錯了資料。我所講的教育支出為當初的三倍,是指整個公立中小學校的教育支出(各學區的總和),而不是聯邦教育部的教育預算。

早防著你用這一招了! 沒錯,公立學校的經費主要來自三個來源:地方,州以及聯邦。但是,難題在於地方與州的教育預算的迷霧,一直都是稅法上的避難所,更不要提歷史資料的保存。這兩者想要追回到1983的話,那就難上加難。Matt22,當你說「我們學區教育經費有百分之六十是由自己學區徵收,所以,政府經費不是重點。」,又犯了用個體在談總經,這已是你第二次犯這個錯誤!!

Dr.黃說了:「三倍這個數字是由專門的教育改革機構算的,我已經忘了是那一個。」 ,其實就是一個好用而常見的藉口。你可能忘了!你也可能從未記得!!你就算記得,也可能是因為你從未思考過而記住了一個錯誤數字。事實上,你覺得有辦法知道51州政府開支的精準資料還能回溯資料1983嗎?你說yes的話,你在美國這16年是不是白混了?各州科目挪移與定義上的不同,長期以來一直在統計上造成問題。你想的是在作夢!

幸好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預算代表的人民的喜好,所以不知地方預算數字也還可以從好學校的數目來得知其人民態度!好的公立學校很少,所以美國人對教育改善的重視度也還是被證明不高啊!你們的批駁更證明我立論的正確啊!

如果覺得那樣還不好,想追根究底,那州預算與聯邦預算可以只用聯邦預算來看啊!因為州預算除非州長有洞見,否則在議會很容易被攻擊:「州長,為何你比聯邦預算高(低)5%,理由是什麼?」。總而言之,如果你要知道全局觀點,那聯邦預算能給你精準的資料。舉一個與我們討論主題相關的例子來看:聯邦預算中E&S與Higher Education的比例約在3:2,各州也都大略落在這範圍--雖然依照院所數目,會讓總數比例有相應變化。

更別忘了,今天我與你爭論的不是絕對預算,而是用錢的的智慧!!

我認為老美知高中爛而不求好,你則堅持「美國人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改進他們高中教育成效。」(Matt22,這是你說的「率性自然」與「著眼在大多數的人口層面」? 你也不太習慣用腦袋?),卻沒有注意到Higher Education的聯邦預算2008僅為1983的3倍,如果計入通膨(116.2%)與人口膨脹(2008為1983的1.36倍),事實上Higher Education的聯邦預算幾乎沒有增加,但大家都同意美國高等教育辦得聲譽日高!!

看著美國高等教育的結果,你敢說美國人不知道如有效率地用錢?你還說美國人不知道如何有效的改進他們教育的成效?這矛盾不是明擺著嗎!當你寫這麼多字來回覆,為何不肯花上10分鐘看一下聯邦教育預算,用你的腦袋好好想想為什麼?

我花了二十幾分鐘查閱資料,讓我對克魯曼的文章,有了更深了解,我深刻體認到他為什麼能拿到諾貝爾獎!!我想他的博士頭銜當之無愧,貨真價實。一個人不打妄語,是基本的學術修養,也是你對自己所學的基本尊重。sed magis Amicus VERITAS。

課後習題:美國人對其高中教育,為何急著救爛,而不求好? Matt22,陰謀論?想想吧你!


matt22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自求多福– 美國公立中小學的教育
2009/09/06 00:35
喜歡看時季常先生的文章,率性自然,時和先生的網誌,誠懇樸實。尤其令人欽佩的是:著眼在大多數的人口層面。(全方位思考人)朋友的批評,本來可以錦上添花,豐富話題,但火藥味十足,就讓人不易消受了。(救爛不求好)一語中的,但未必是(陰謀論),多半是各方利益角逐的的結果。我前舉例的部分公立學校,也是美國有心人,為培養資質優秀,但家境中下學生的補救辦法。我們學區教育經費有百分之六十是由自己學區徵收,所以,政府經費不是重點。但即使如此,每個小孩唸高中時去大學(非社區大學)修課數千美金的學分費,加上交通接送,則是自掏腰包,另外暑期活動(JHU, Stanford, Harvard)一期不過三周,三四千美金,就不是普通家庭可以負擔了。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6 04:01 回覆:

感謝你的肯定。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三流的腦袋,四流的邏輯
2009/09/05 18:28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5 12:20 回覆:台灣人有喜歡當醫生的傳統,能夠學醫的,大半家庭有一定的經濟背景。二、三十年前及更早,只要稍有條件的人,都會想辦法出國,老的到日本,年輕的到美國。所以美國有一堆台灣醫生,這是自然。

你認為: 能夠學醫的,有一定的經濟背景,都會想辦法出國。我不反對你說的驅動因素。接著看你這蠢物怎麼說!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5 12:20 回覆:當台灣經濟起飛了,出國的誘因自然減低了,人離鄉賤,在台灣當醫生做得好好的,出國又要重新開始,算算不是很划算,自然留下來的人就多了。

你認為: 就因為台灣經濟起飛了,上面兩個你認為的驅動因素就都不存在了?大半學醫家庭就沒有一定的經濟背景了?都不會會想辦法出國了?

不管台灣窮或富,醫生都是富。你硬要說經濟是誘因,那如何解釋你上下兩段文字的差異?這麼明顯自我矛盾的兩段文字,想不通就算了,也不知道要謙虛一點,還在那裡硬拗一通。

博士?我呸!!麥擱假啦? 你一定是個在賣蚵仔麵線的啦!

時季常(ubhuang) 於 2009-09-06 03:48 回覆:

我所說的相對的、比較的,而不是絕對的。文字裡寫得很清楚,你應該看得到的。

譬如說,

現在台灣出國留學的意願和人數都比以前減少,這些都是相對的。以前很多人出國讀研究所,一方面是想拿洋學歷,一方面也是因為台灣的研究所數量不夠。後來台灣的研究所數量增加了,出國讀研究所的動機自然減低,這也是相對的。

再加上,拿了洋學歷的投資報酬率,現在顯然也比以前低很多。以前出國拿個碩士,回國就有個講師當,拿個博士,回國就從副教授開始,很容易找工作。現在拿個洋博士,就算是名校,回來競爭激烈,就算找到大學教職,也是從助理教授開始。反而那些留在國內拿碩士博士的,人脈關係容易建立,有些人還沒畢業,工作早已經在那裡了。

相比起來,願意出國的人自然減少了。

同樣的,台灣醫生為什麼不像以前那樣,大量的來美國了呢?以前台灣比較窮,條件比較差,對很多台灣醫生來說,在美國當醫生,比在台灣當醫生的待遇和條件好很多,自然想要來美國的動機就變強了。

但這也是相對的,來美國當醫生並不是能說來就來,還是有代價要付出的,有些人覺得不值得,或是做不到,自然也就不來了。

當台灣條件變好了,到美國來的代價也許在"實質上"(絕對的價值上)沒有太大變化,但"相對"的代價就變高了,這些台灣醫生來美國的恴願自然會受到影響。也許美國醫生的待遇還是比較高,但是有沒有高到值得付出那些代價呢?這當然也是重大的考慮。

我有一個朋友,現在在台中某醫學院當院長,他來美國讀了七年書,拿了一個博士,另外加修了一個專科。他出國之前就已是醫生,等他七年後回國,他的同學早都已經賺翻了,在他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他就告訴我,不少同學都在取笑他,腦袋有問題。

他的老婆比他還會讀書,比他更快拿到博士,工作能力一流,但是生活能力卻不太好,是個標準的小女人。她拿到了綠卡,想要留在美國。但是她老公卻還是決定回台灣,原因很多,有感情上的,也有經濟上。

經濟上,他算一算,他回台灣更有保障,更有發展。雖然比他大學同學少賺了七年的錢,但是他有洋博士和洋專科,如果進入大學,有當教授的資格,他的同學卻沒有。在美國,他雖然也有那些資格,也拿到綠卡了,但是總是要從頭來過。

所以他回國了,加上他本來就是個實幹的人,果然平步青雲,不必三年,就擁有了一片天。他幾乎每年都到美國來待上半個月或一個月,參加學術講習兼見見老朋友,有機會順便玩玩。

提醒一下,我們在講相對的事,不要把它講成絕對。

說實話,我還滿想回台灣去賣蚵仔麵線的。What's wrong with that?

頁/共 7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