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國際鍾肇政在靜宜大學
2015/05/31 01:29:24瀏覽364|回應0|推薦26

周五及周六中央研究院人文中心在談台灣的學生運動與社會運動。
周六中研院社科所在談戰後農村改革。
周六及周日國際鍾肇政研討會
報名了一堆研討會統統很想聽 統統時間重疊
而且還有課要上及meeting。我不是累了.
只是熱愛生命.感覺到生命的短促。

而鄰居的帳單跑到我的信箱.我沒看客戶名就直接要繳費.
和別人預約了一堆事. 沒看記事本. 真的想不起明天的事

不然便是把週一當週日. 我不是要喝蠻牛 是要學習放下。

我想到我還會再見到的鍾老.我想到我說過的承諾.

我想到我遇見鍾老.面對文本時我缺乏太多的背景知識與觀點。

我錯過了相遇的時間.我不能錯過人真誠彼此相對.卻相知不深。

於是我去聽國際上的鍾老。

少有的是各國學者談鍾老開了好幾面窗.

我明白講評人點出故事探討與敘事探討的差異.決定論文的高度。

我更明白.視野來自於學者不同生長背景.甚至是族群.國界意識等等來決定。

國界與國族認同是浮動的.隨作者的成長與社會環境改變而沒有固定的模式。

這是我念史學研究所八年.博士論文繞開藝術風格談藝術家的決定性定位.

這決定性的定位是因為隨著藝術家個人脈絡而有不同發展。於是

我這觀點打破了藝術風格建構的美術書.

以歷史脈絡意識連接起藝術家風格的片段與創作跳躍時期。

這是我由這場研討會由評述鍾老學者身上回想起自己過往的訓練。一次次應證。

國際學者點出了一些開頭的思考意識.有些仍在發展中稱不上是問題意識。

然.國內女學者激昂的回應有如怒濤.促使我思考研究是始於理性.終於感性。

與立場波動無關.與學術思惟有無盲點/不夠深入有關.

其問題在於千里始於足下。啊.不是嗎??

日本學者的謹慎性在中日對譯上.在註腳與建立表圖上.

他給我很多及很大的啟示.

如果我能得到基金會短期研習補助.我會正式發公文申請到日本的多所大學

多次有交通費補助前往日本查資料.影印資料.

並且委託日本友人幫忙買書.運回台北。

(拜託拜託我真的需要那研究補助.如此我可以持續手工紙研究及研究新鍾老)

雙管齊下。

靜宜大學把典藏鍾老的書都擺設出來了。書影有著陳年的面像與社會即影。

以上的書影極為吸引我.一方面部分書封的藝術性高.

一方面有當時社會的制式環境.

另一方面可以呼應台灣美術史及國際思潮的影子。

於此.可以寫一篇鍾老文本與書影的裝幀風格。

這些舊照片.彌補了我們來不及參與過去的鍾老。

甚至是類自傳小說背景主角人物的想像文本。

中午於樹下用餐完.步行了校園一會。拍了些公共藝術。

有些迷路.

於歷史的前面我卑微.於藝術的路上我行走.這宇宙我來過了.

我能留下些甚麼?我想問自己.也想問鍾老.他已留下的.還想留下的以及....。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2378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