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老屋新生。
2018/01/30 19:11:08瀏覽587|回應0|推薦0

2012年的老屋新生獎,主旨在硬體修繕營運,藉由有理想的經營者經營文化的軟實力,延續舊空間、新生命,使得老屋在不同世代經營下產生貫穿傳統與現代的能量,創造出更深刻的人文涵養。2017年底公告「2018年度桃園市老屋再生活化補助計畫」,計畫補助項目,包含老屋建築整建或修建、老屋室內修繕及老屋活化經營三項,補助40-90萬元不等,並採隨時申請隨時審查的方式辦理。2018年1月桃園市政府公告「補助老屋室內修繕計畫」說明「凡是40年以上合法建築物,具備歷史、文化,並保有再生價值者,或未達40年以上合法建築物,經市府文化局認定具有歷史、文化價值者也可以申請」。[1]指出約1978年以前建造建築物稱為「老屋」。桃園市府都發局住宅發展處指出,桃園老宅及古蹟修復活化是因政策工具不足導致成果不佳,並非是桃園市民對老屋翻修的心態保守。桃園市都市發展局及文化局共同研擬相關規範,期望老屋在編列預算、獎勵機制、輔導規劃下,協助修復、營運及活化。

    老屋活化再利用是21世紀以後面對舊世紀產物懷舊的心態,文化資產不只是保存,老屋的商業利用是讓民眾重視舊屋的價值誘因,商業利用活化、翻修、保留的種種作法都是提高對家鄉、家族認同感的根源。

   讓時光暫停的,不見得是刻意營造的場景,而是幾座建築質樸的原貌。從這些建

   築上我們歸納出幾個常見卻面臨消失的建築工藝,例如:鐵窗花、磨石子、磁磚、

   壓花玻璃等……,多年來隨著工資上揚、建材推陳出新,舊式建材像是逐漸褪色

   的記憶消失  在新式建築中,卻也成為分辨老房子的方式之一[2]

 

以「木窗」來說,沒有鐵窗的時代也少有鑰匙門,木窗的鑲嵌玻璃有通透、霧面及壓紋,有如星芒、花卉等紋飾,有隱私性。舊玻璃質脆價廉、木窗要定期上漆進行維護,木門由內栓住,外出通常門不鎖,扣環處需要額外加鎖,因為物廉所以惜物。直條的木窗代替著鐵窗是簡易防護的功能。

    「磨石子」是冰冷的質感,地面和牆面用細長銅條勾勒出範圍,填入按照比例調配的水泥石漿組成的磨石子,這模式與琺瑯彩填銅胎的效果相當類似,它能夠展現礦石的原色,也可以在水泥沙漿中加色粉加以變化,完工後的觸感十分細膩。圖形上常見的有幾何構成與樸素的圖案,輔以老花磚運用在牆面,耐看且樸實的人文環境。將值得紀念的團案鑲嵌在牆面,成為家族的記憶。「統一的結構、相同的格局,卻盛載著多變的裝修飾材。」這是蓋房師父的風格與屋內家族意見的綜合體。高樓大廈未普及的年代裡,老屋是三合院、一條龍等的磚房,家族集資蓋的祖宅,祖宅的定義集結著家族的情感,以臍帶的血緣連結關係,老宅所有人經常是幾大房共同持有,不能隨意出售的物件,反映上一代對「家」的概念,世代改變,高樓的興建,現代樓房的便利性吸引人不斷地遷居,在地坪不變的情形下,層樓累積了民眾數,稀釋了傳統建築裡家族與土地的連結性,節慶儀式公寓化,大樓管理委員會以公約約制了習俗與公領域的使用,無形中當地文化慢慢產生質變。

    台灣殖民政治帶來的文化面貌,建築樣貌上的多元性,匯聚成台灣老屋結構相近,多樣的裝飾。建築元素從防盜防外人的功能上,開始融入屋主與造屋匠師的巧思,看似相近的宅院款式,隱含著地區流行樣式、工匠流派的差異、屋主對「家」的期許。記錄建築的過程中往往反映出當地氣候、人文發展。台灣獨特的住居文化在遇見老房的過程,浮現出許多線索,上世紀消逝的無形文化資產,於此世紀格外珍貴。

 



[1] 補助40萬元修繕老屋翻新再生- 中時電子報2018年01月03日 04:10 中國時報 甘嘉雯/桃園報導

[2]走近老房子,讓我們重拾舊時光的美好  老屋顏工作室/辛永勝、楊朝景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riangle409&aid=11007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