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年志工團 組隊圓夢想》之二
2011/01/26 00:42:14瀏覽795|回應0|推薦1
《青年志工團   組隊圓夢想》之二

之前我們介紹了幾個青年志工團體的社區行動,今天要跟大家分享青年在漁村和農村的參與情景。
 
*蘭嶼青年足跡  發願部落遊學
幾位蘭嶼青年,組隊調查部落文化資源,舉辦工作坊,帶領外來的遊客進行一週的「部落遊學」,設法讓部落文化產業朝永續發展的方向前進。部落中5-6戶民宅約45個床位擔任接待家庭,提供學員住宿;同時聘請部落婦女輪流負責膳食;課程內容涵蓋達悟文化的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而且理論與實務兼具,委請部落族人擔任講師。看起來是部落總動員,讓學員真正深入達悟文化的核心價值,達到教學相長的最加成效。

這個遊學課程,安排兩天一夜的「徒步環島」,最讓人印象深刻。
蘭嶼面積45.7平方公里,環島一周約38公里。它跟海岸山脈、綠島一樣,都是菲律賓海板塊送給我們的禮物;處在深海的火山受到水壓太大的影響,無法形成激烈的火山爆發,但是火山日復一日地噴發形成的熔岩流,會將海底火山慢慢地築高;大約在距今一千萬年前,當火山口成長到水深五百公尺的上方時,水壓減低了,它就以雷霆萬鈞的威力,噴出大量的火山灰、火山角礫岩和岩漿,露出海面形成島嶼,蘭嶼、綠島和海岸山脈,就是這樣子形成的火山島。
(有關菲律賓海板塊的介紹,請詳閱)

蘭嶼的地名充滿了他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故事,以及達悟族對民俗植物、生態學、地景的認知意象,譬如圖中的玉女岩,玉女岩是漢人取的名稱,聽說從海上往回望,它們像芒草束一般,達悟人因而稱它為芒草束;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相傳當地有一對夫妻,經常吵架吵得不可開交,小孩子站在父母中間想要阻止衝突,抱著母親傷心地哭著,結果,三個人都變成了石頭,因而被稱為「和好岩」。

蘭嶼傳統家屋門口都可以看見靠背石,家戶之間隔牆頂則是部落之間的聯絡道路。沿著海岸邊行走的時候,可以看見許多羊群,有的低頭吃草,有的凝望遠方;聽說牠們身上都有記號,不會走錯家門。
這幾位青年朋友都說,這回慢慢行走蘭嶼,才發現它的深度內涵;他們已經跟部落裏的長輩合組民間組織,將為家鄉的永續發展持續努力!
 
 *「夏耘~巡田水」的青年志工
 為家園的持續發展而努力的青年志工,不讓蘭嶼達悟青年專美於前,有一群青年,也在青輔會和台灣農村陣線的支援之下,到農村“巡田水”,作田野調查紀錄。
我們節目於2010.07.28 播出的【米樂無為  輔農興邦】(請詳閱),節目中介紹2010.07.17在凱達格蘭大道夜宿的群眾運動。夜宿凱道的民眾第二天一早,在總統府前的這條馬路上“種稻子”,以最務實的農耕景象提醒執政者,要有良好的國土規劃和農業政策。

那批稻秧後來被帶到美濃和溪洲,真正種回土地的懷抱中。一百二十天之後,稻穗金黃了,所以有一大群人來參與收割。在美濃的農田裏,我們看見稻子被割出【土地正義】四個字,這四個字深深烙印在人們的腦海裏。

到農村“巡田水”的行動緣起於2009《農業再生條例》通過之後,許多知識份子(特別是深具智慧的農民)認為這個條例將對台灣的農村造成深遠的不良影響,所以組成陣線積極提出主張,跟執政者有幾度會談;青年人受到感召進入農村,寫出了許多感人的紀錄(相關資訊請詳)。
 
中部地區大葉大學的青年志工發起「飢餓三十」活動,體驗沒有食物的苦楚。

看見這麼多青年志工的行動,我認為他們真正呼應了區域和平志工團榮譽團長馬英九總統勉勵青年志工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文化交流推動者」與「新科技與商機創造者」的期許。他們像一盞一盞的燈火,閃耀在地球的許多角落,為人們帶來希望與光明,溫潤了許多人的心,也充實了自己的生命內涵,真教人感動。
 
完成於:2010.12.31
播出日:2011.01.05
 
*參考資料:《帶你玩蘭嶼》     作者:湯谷明          台東縣永續發展學會出版
                    《台灣土地故事》 作者群:王執明等   大地地理出版公司出版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4827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