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荖濃溪畔 世外桃源》
2015/11/20 14:07:39瀏覽1045|回應0|推薦11

上星期談到的高雄桃源地區,位居水源保護區之內,負責管轄的經濟部水利署南區水資源區,遂委託民間團體在當地安排諸多水源保育的學習活動;負責的團體叫做「台灣國際水利環境學院」,他們駐守在當地的工作人員就是一位布農族子弟。我應他們的邀約,前往共同探討學習的課題。

我從來沒有去過桃源地區,因而僅根據推斷準備了一些種子,作為跟當地鄉親互動的媒介。在座談會進行之前,我們先行往四社走了一趟,途中,近距離觀察羅氏鹽膚木開花結果的狀況,每個人都看得不亦樂乎。破布子樹葉上的「蟲癭」─小蟲子住的房子,也讓初學者驚訝於生命的奧妙與爭奪。在很多很多種樹葉上都可以看見蟲癭,造癭的昆蟲將卵產在植物體上,經由產卵時的伴隨物質或幼蟲取食之分泌物的刺激,而產生各式各樣的癭體組織,幼蟲在癭內發育成長,直至成蟲才咬破癭殼離開癭體;對昆蟲而言,植物提供牠們幼蟲的保護,卻傷害了植物本身,這樣僅僅對一方有利的現象,就叫作「片利共生」。有一本自然科學博物館發行出版的《博覽台灣》,書中一篇〈蟲癭─遺傳工程師的窩〉文中提到,在海拔二千五百公尺以上的中央山脈群峰上的雲杉,有蚜蟲的寄生;蚜蟲媽媽跑進雲杉芽的下方取食,等到春天來臨芽兒抽成枝條的時候,被寄生的組織就長胖了,外型很像毬果,內部卻是許多小小的凹洞;等牠產卵之後,小蚜蟲就住進這些凹洞公寓裡住和吃,並且慢慢成長,等到蟲癭裂開,新的一代再開始各自的新生活。從書中附的照片看來,那蟲癭和毬果真得很相像,難怪有人會將牠們撿回家。

往四社途中的一個轉彎處,我們看見了小小棵的江某(又叫「鵝掌材)),台灣有一句台語俗諺「江某柴、樹杞筍,火剛點,水就滾。」意思是江某與樹杞的木材很容易燃燒,而台灣到處都有江某,是分布很廣、數量又多的樹種;白色的木材,質地輕軟,可製作木屐、水瓢、火柴棒、免洗筷、木片便當盒、冰淇淋匙等,早期民生使用極廣的樹種之一。記錄片工作者蘇軒賓先生手上轉動的玩具,則是把江某輪狀的複葉摘掉、剩下約兩公分留在葉柄上而成的。江某的葉子還是世界上最大的蛾--「皇蛾」的食草,皇蛾的上翅兩側先端長得很像蛇頭,故又名「蛇頭蛾」,由於它的外形巨大又漂亮,常常遭到捕捉,現在就很少見了。幾年前我在新北市石門區的阿里磅農場看見一隻,覺得很幸運。

圖中小朋友往上拋起飛翔的猿尾藤,是我在台北仙跡岩步道旁撿拾的,桃源一位布農族長老Talum(漢名顏光明先生)說他們家旁邊就有;我們建議小朋友們學習仔細加以觀察,並作記錄;我觀察猿尾藤開花時,感覺味道清香,好像可以拿來製作香水,只是量一定不多。

我們用葛藤製做的背帶,原住民鄉親頗有同感,因為這也是他們運用的自然材料。對於周遭的地景變遷、動植物生態等,都可以成為環境教育探討和體驗的素材,本來就是森林之子的當地鄉親,也頗感興趣,大致都認為可以進一步加以學習。

希望很多人來荖濃溪這個河段的部落走讀,來這裡陪桃花綻放紅紅的笑顏,來這裡「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透過親臨現場的走讀學習,深刻體會原住民族的文化瑰寶,深思水資源保育的嚴峻挑戰。

完成於 2015.10.31 播出日2015.11.11

( 在地生活高屏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36214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