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青年築夢 維繫中興新村歷史空間》
2014/06/23 10:18:07瀏覽893|回應0|推薦1

我們節目在2009年8月下旬,曾製播一集〈莫讓青史盡成灰 臺中霧峰光復新村〉(註一),當時提及興建於1956年的光復新村,是台灣省政府疏遷(遷都)歷史的第一座眷舍,該集節目獲得很多迴響。

中興新村則是緊跟著光復新村,在南投縣南投市興建的花園城市社區,這是由國人主導的都市規劃成果。它在台灣精省之後,原來的眷舍被收歸國有,居民逐漸搬離;接著,被規劃為「文創暨高等研究園區」,由中部科學園區管理局(簡稱「中科局」)負責管理。而由於遲遲沒有使用單位的進駐,諾大的園區便沉寂了下來。

在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就讀的高珮華同學是南投子弟,看見家鄉這項變遷,於是組了團隊,在2012年提出「Time to Revive! 中興新春-中興新村全區優質文教復興策略」為題,參與青年發展署舉辦的青年政策論壇徵件選拔,獲得優勝;2013年他們再將提案內容轉化為行動方案,以「新村‧興屋」為題,參加青年發展署舉辦的「社區行動計畫」補助方案,經評選入圍,獲得10萬元的補助金,因而負起重大的使命走向有些寂廖的中興新村。

珮華同學他們團隊很努力、很有耐性地跟中科局溝通理念,而幸運的是遇到耐心且有同理心的承辦人,徵得同意使用光榮西路一街41號宿舍;他們費了很大功夫整理環境,還找到原來居住的林蔚庭先生的子女,並得到他們協助提供許多照片,以及種種具有紀念價值的文物如擔任家長會委員的聘書、獎狀等,在屋子裡展示。他們希望透過這個歷程,找回人們、人群和人生的「聚落」,還有對理想家園的期盼等。

我們來拜訪他們、聆聽簡報述說行動內涵與行動方式的時候,我發覺他們的電腦上有「土地正義」的貼紙;他們定期舉辦「新村小旅行」活動,帶大家體驗這裡所具有的社區紋理;他們言談間所傳遞出來的條理和專注,讓人感受到無窮的熱力,以及豐富的學養。

也是經由這次的拜訪,方得知規劃興建中興新村省政府辦公廳、二樓連棟式、三樓公寓式房舍的建築師,就是有「永恆的建築詩人」美譽的王大閎先生;珮華同學他們團隊為王大閎先生做了一份年表,從中看見王建築師有很多的代表作,其中很動人心弦的便是國父紀念館。銘傳大學建築系所徐明松助理教授就有這樣的描述「王大閎則選擇以屋頂表現中國文化的傳統元素與表徵,且於大門口以一座起翹的屋簷,打破傳統建築屋簷所擁有的穩定感並象徵著國父革命掀起的一角,讓國父紀念館整棟建築帶來力量與向前飛揚的氣勢。」(註二)

經由一群熱血青年實地進駐中興新村,活化了當地的文化景觀,倡議保存在地文化,並引進文化創意思維,辦理講座及活動,提供民眾交流的空間,凝聚了居民的社區意識。更重要的是,他們捲動了一股國有土地政策應具有的深層思維:世代正義。

他們的行動,讓我感受到知識份子的風骨,看見優質公民的素養;雖然任務艱鉅,還是有向前邁進的毅力和決心!他們積極爭取保留的中興新村,所具有的歷史空間意義,多麼需要加以傳揚,多麼值得用來薰陶我們的心靈,並藉之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感謝師大地理研究所團隊提供圖片

*更多訊息請閱下列網頁:

註一、http://blog.udn.com/selin7777/3268383

《莫讓青史盡成灰 臺中霧峰光復新村》

註二、http://www.liontravel.com/webpd/webpdsh00.aspx?sKind=1&sProd=13TNBLUIDA?utm_source=facebook&utm_medium=post&utm_campaign=architecturefb

完成於 2014.05.30 播出日 2014.06.11

( 在地生活中彰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4447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