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世界土壤日.蚯蚓種蓮霧》讀《土壤的救贖》系列之二
2017/12/15 10:17:05瀏覽2619|回應0|推薦12

《土壤的救贖》作者KRISTIN OHLSON女士的足跡也走過美國很多地方,她提到前往北塔柯達州伯利郡拜訪史莫.富勒夫婦的耕作地所見;在那平均年降雨量只有三百八十公厘的地方,史莫一家不用肥料(而且不用灌溉)、種出一片叢林般濃密生物量的情景。

史莫先生請益指導的對象則是布朗先生夫婦和兒子,他們的耕作地有兩千一百八十五公頃之廣,他們從使用大量化學肥料的耕種方式至瀕臨破產;1998年布朗去跟薩佛瑞學習、土壤微生物學者美國農業部土壤資源署尼可斯女士建議他們減少化學肥料的用量。2006年,布朗先生和富勒先生參加在堪薩斯州舉辦的【大草原免耕研討會】,聽到來自巴西的卡雷格里先生介紹南美洲農民如何用「雞尾酒」覆蓋作物培養健康的土壤。布朗注意到,他開始混種簡單的兩三種覆蓋作物之後,農地的逕流就大幅減少。

「雞尾酒覆蓋作物」改變了玉米株的根部結構,讓玉米根蟲在那裏被掠食者逮住。研究土壤科學的漢尼先生從布朗先生和其他農民的經驗得知,目前大部分土壤試驗是四十到六十年前設計的,那時多將土壤視為化學物質的混合物,而不是活生生的複雜系統。他在研究之後建議農民,在雞尾酒覆蓋作作物中混種草類和豆科植物,以便充分利用大部分土壤中現存的龐大氮儲藏,以此作法減少肥料的支出。

2008年,布朗先生到加拿大演講的時候,遇見牧農丹尼斯先生,丹尼斯先生表示自己採取「大量放牧」,畜養1111公噸/公頃草食動物;布朗先生家當年則是採取55.6公噸(大約99隻牛)/每公頃草食動物。丹尼斯先生的例子可說是以法國瓦讚和薩佛瑞見解為基礎的實踐,也就是上星期節目中提到的:「過度放牧並非取決於土地上的動物數目,而是這些動物停留的時間長短。」許多草被拉扯啃食,迫使植物把碳基糖輸送到土裡;許多蹄子踏破土壤的堅硬表面,許多草被踩進土裡,還有許多糞尿和獸毛四處散落,讓昆蟲和微生物分解。布朗先生家目前大概是338公噸牛隻重量在一公頃的牧場上;2012年KRISTIN OHLSON女士拜訪他們時,農地的土壤有機物已經從1.7%上升到5.3%,他們的目標是12%。

2017年10月出版的第80集《青芽兒》期刊中,有一篇北京有機農夫市集召集人常天樂先生書寫的〈美國有機農業年度會議—MOSES【美國中西部有機與可持續教育服務中心】會場小記〉,常天樂先生在文末說,MOSES大會讓他看到3000多位美國農民聚在一起,為自己,也為自己所關心的環境、社區、健康的食物精誠合作。這兩集節目中的農民,應該都在這個行列當中。

從一本書,得以看見土壤保育的科學家、農民、美食家們,遍布在世界各國努力的故事。在台灣的新北市坪林,有採取「野放式」經營的茶農余三和先生,他的核心思維就在保土保水。在宜蘭大學任教的陳永松老師,思及「澳洲雪梨和北京舉辦奧運會時,都曾經以蚯蚓來吃廚餘,一方面減少垃圾,一方面當作改良土壤的介質」的措施。永松老師目前指導學生在宜蘭的金桔園、上將梨園中養蚯蚓,還有宜蘭社大實驗田中,進行相關的研究;爾後用鋤頭挖開土壤,用土地裏的蚯蚓作為評定成果優劣的指標。

了解自然和自然合作,農業就會變得簡單,變得更便宜。土壤科學家漢尼先生說:「只要我們不礙事,自然會完成大部分工作」。看來,我們要多了解地底世界,才可以獲得生機。還有很多精彩的故事,請聽眾或讀者閱讀該書,也請閱讀我們之前製播的節目:

~ http://blog.udn.com/selin7777/54553465《世界地球日.響應種豆年》

~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6309701《生物世界的恩怨情仇》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4848926《小社區裡的迷你小學~樹幹管線裡的秘密》

*參考資料:

一、《台灣的土壤》 陳尊賢、許正一合著 遠足文化出版

二、 http://e-info.org.tw/node/101076 江惟真編譯;鄒敏惠審校

《不搶救來不及 多國響應全球土壤保護行動》

三、《THE SOILWILL SAVE US土壤的救贖》。

作者:KRISTIN OHLSON 譯者:周沛郁 出版者:大家出版

四、《青芽兒》第80集 〈美國有機農業年度會議—MOSES【美國中西部有機與可持續教育服務中心】會場小記〉 作者:常天樂

完成於2017.12.12 播出日2017.12.13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09511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