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瓦磘長溝留月.雙和脣齒相依》
2017/12/01 10:12:03瀏覽3323|回應1|推薦13

壹:請問你的大河願景?

*你是否贊成公園、學校操場、社區中庭花園等平常正常使用,在大雨時成為臨時蓄洪空間,以降低房屋淹水的機率?」

*「如果政府可提供家戶淹水損失補助,你認為淹水達幾公分以上才應該提供補助呢?(註明:羊毛出在羊身上,淹水補助也需要全民買單)」、、;

*、、、

前述提問是2011年,新北市府以【2030大河願景】為主軸進行系列論壇和多次工作坊上,向民眾請教的問題,大大的提問海報上,各式意見(即答案)均被貼上了圓點點。當年的6月22日,新北市政府成立四條溪流的整治諮詢委員會, 流經雙和地區的瓦磘溝是前述四條溪流中的一條,永和社區大學主任張長義教授是整治諮詢委員之一。

他們學校以這條溪流為軸線,發展出很具有在地性、深度的課程,經由閱讀文獻、拜訪耆老、舉辦「雙和十缺十美攝影競賽」,在2014年底,彙整出版了一本書—《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從書中看出,由於永和地區居民平均每人擁有的綠地面積是0.5平方公尺(約一張報紙大小),所以很多人希望瓦磘溝趕緊加蓋,以增加活動和停車空間。

書中也敘及,1995年的時候,台灣省政府有意將瓦磘溝填平作為建築用地,整治為暗溝通水;當時的慈暉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長勳先生,鑑於雙和地區綠地嚴重不足,認為填平瓦磘溝將影響生活品質,於是結合前立委趙永清先生成立「瓦磘溝觀光運河促進會」,反對填平瓦磘溝;他們更結合台大城鄉所、水利專家、綠地公園景觀專家等一起腦力激盪,強烈主張:一定要保留瓦磘溝。他們將此決議直接送達省政府建設廳;省政府最後採納了建議,沒有填平瓦磘溝。

在前輩們努力爭取到瓦磘溝得以持續仰望日月星辰的情境中,永和社區大學努力收集國內外營造溪流環境有成的案例,讓雙和鄉親認識了解;他們也一一列出加蓋與不加蓋的利弊得失,供民眾深思參考。

貳、脣齒相依.長溝留月

我們從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繪製的「瓦磘走讀小地圖」來看,瓦磘溝兩岸的中永和,真的是唇齒相依!

雙和地區原本散居著平埔族凱達格蘭族的居民,他們在這裡形成兩個聚落:擺接社與繡朗社。直到清朝領台,漢人到此開墾的人數日漸增加。乾隆年間,隨著眾多的漳泉墾民來台,在林成祖開發新莊、板橋之後,開始有墾民打著成祖墾號,順著新店溪南下經如今的秀朗橋達南勢角一帶的中和地區。南勢角的地勢較高,被稱為「崎仔頂」;永和智光里這一帶地勢最低,就叫做「崎仔腳」。

中和也有「廟口」,指的是廣濟宮與福和宮一帶,兩座宮是中和最具代表性的廟宇;位於廣濟宮與福和宮間的「枋寮老街」,則是中和最古老且人氣最旺的夜市,著實不愧「中和第一街」之稱。同治10年(1871)修的《淡水廳志》中已經指出,枋寮是當時擺接堡十七庄中唯一的街道, 它是因森林茂密、伐木製板的匠寮而得名;加上當時有新店溪—瓦磘溝的水運,形成貨物集散中心而成漳和庄最大的聚落。

說到中和,便要提到興建於民國40年的秀朗橋。秀朗橋下昔稱秀朗津渡,又稱尖山晚渡,是中和八景之一。從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網站上看見早年渡口的小舟,提到這是通往景美的渡口,還有林芷香女士寫的詩:

“尖山山下古津頭,遠近婦人共一舟,船過急流無湧退,只因日暮費勾留。”

據說當初造橋是為了反攻大陸才建造一座戰備橋,當時橋邊的營區是現在的陸軍通信指揮所。在當年,要到景美、宜蘭只有這條道路,所以地理位置很重要。然而,秀朗橋名聞遐邇,肇因於台灣第一宗銀行搶案─「李師科搶劫羅斯福路三段浦城街口土地銀行案」;因有高額的破案獎金,結果讓王迎先先生被熟識人所誣陷,遭到調查小組逮捕,被迫認罪,氣得在秀朗橋上投水自盡。

秀朗橋和台北106縣道是重疊的,這條道路從林口海邊開始,蜿蜒穿過新莊、板橋、中和、新店、木柵、深坑、石碇通往平溪,彎彎曲曲,路途很長。但也從中看出相關的地緣關係。

上星期節目中曾提及,瓦磘溝水源橋附近有「冷水泉」被稱為「潭墘甘泉」,日治時期曾設有水廠,供應板橋地區的部分飲用水源。

近百年前的板橋,居民原以水井取地下水為飲用水,然而地下水混濁異臭,難以飲用,於是在日治大正13年(1924)著手籌建自來水,但由於板橋鎮內找不到適當水源,延至昭和1年(1926)才在鄰鎮永和潭墘地區找到湧泉,於是興建自來水道系統工程,原水經過消毒後加壓到瑞穗山上,借重力供應用水;輸送至舊板橋後火車站洗煤炭,再將剩餘的水源供給礦廠員工與居民用水。

流淌過雙和的瓦磘溝,承載過許多生命的悲歡離合,也得到許多關注的眼光。或許就要像它這樣被很多人放在心上,才不會被加蓋或填平;也才有機會編織夢想:當夜晚的微風輕拂之際,映照出〝長溝留月〞的美麗波光!

完成於2017/11/27 播出日2017/11/29

*參考資料:

~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網站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T1RYnGDsJhRkpyaqcy0Po0hzkyZB4HrH

《瓦磘溝社區抱報》

~《我家後巷有小河~瓦磘溝的前世、今生與未來》 許明正等作者群 / 指導單位:新北市政府文化局 / 出版發行:開學文化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09257652

 回應文章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7/12/01 11:31
鄉土文史湧現
作者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