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用「愛」來幫助弱勢團體爭取人權
2010/05/30 01:28:24瀏覽1557|回應3|推薦4


盧梭在他的《社會契約論》中,開頭寫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卻無處不在枷鎖之中」。既然是生而自由的,那又怎麼會「無處不在枷鎖之中」呢?

隨後盧梭提出一個「天賦人權」的概念來解釋這個現象:雖然任何人,只要生而為人,即享有「人權」。「人權」是屬於每個人生命的一部分財產,是不可剝奪的自然權利,不容剝奪,不可讓予的。剝奪或放棄這些權利,就是剝奪或放棄人的做人資格,是違反人性的。

不過,當人類希望能進一步提高生活幸福機能,形成社會團體時,願意將一些權力讓出,組成政府,讓政府能夠執行「公共意志」,以完成人們提升幸福的願望。故國家的存在是基於「公共契約」。按照理論,如國家或政府違反了「公共意志」,則人民是可以起來推翻的。

通過時間,這經典化過程的真理淬煉,「人是生而自由的」的概念,逐漸成為一個發揚人性的信念、引起普羅大眾共識的基本核心價值觀:能夠讓每個人的自由不受任何一方勢力所挾制及綑綁,就是構成正義的最基本元素。

後續西方大思想家孟德斯鳩、伏爾泰也受到盧梭的影響大力倡導,使得「天賦人權」不但是導出往後注重人權的民主政治理論基礎,更是十七、十八世紀時,歐洲中產階級興起後,與封建專制制度的抗爭中的提出的大纛。

為了對抗當時假借基督宗教神聖外殼,而實際剝奪人權的羅馬天主教教皇制度,還有依附他們,以君權神授為基礎的專制君王政權和貴族特等階級,出身中產階級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們舉起了「天賦人權」的旗幟。

經過一連串喚醒人民權利醒覺的民主運動,這些努力總算開花結果。

一七七六年美國大陸會議發布《獨立宣言》,將「天賦人權」寫進政治綱領,成為人類歷史上首生的「人權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權利。」

這真是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個突破性的里程碑。這個《獨立宣言》除了宣告要保障由造物主賦與的生命、自由的基本權利之外,還要保障人類「追求幸福」的權利!

將人類由最基層,吃、喝、行動、人身自由
的保障,往上提升到另一個高度的境界。

其實「人權」最需要被保護的族群,往往是這個社會中最沒有聲音的弱勢團體及邊緣人。而這些人的權利通常只能交給社會地位高、具有發言權力的人,或是擁有實質權柄的人加以保護。但是這些有能力來提供保護的人,多半屬於上層社會階級,是屬於基本人權幾乎不可能被侵害的族群,而很難有感同身受的經驗

綜觀在人類歷史洪流中,歷世歷代以來朝代的更替,「民主革命」是最具驚天動地的變化。

既有革命,就有流血,經過孫逸仙博士的觀察,對人權進化歸納出來一個結論:人權從來不是天賦的。

人們享有種種權力,全都是爭取而來。他說,舉諸西方的種種民主制度的實施,莫不證明此點。 更進一步說,擁有權力的人,都是不會自動放棄他們擁有的權力,一定會利用之,而且會愈想擁有更多。所以,要打破這種專制壓迫及壟斷,惟有進行「革命」。

所謂「革命」,就是以「非常手段」去摧毀那些不合理的制度及枷鎖。人民的一切權力的獲得,都是來自「革命」。所以「革命民權」才是人民真正的權力來源。

換言之,「革命民權」是人民透過革命手段,取得一定的政治權力,特別是參政權力。 孫博士認為要達到民主,達到主權在民的政治理想,惟有實行革命,推翻專制政權,建立主權在民的合眾政府。

這和「天賦人權」學說的意念相反。

「天賦人權」是說人權是與生俱來的,後來是因為人民自願放棄一部分,而被得寸進尺的剝奪。現在人民覺醒了,要討回來這些權利。而「革命民權」是說人權本來就無一物,全是靠革命爭取來的,換句話說,你不向有權力的人革命去爭取,你本就不該有人權。

但是,歷史已經證明了:「民主革命」不一定能帶來「人權」。

這裡還有一個關鍵之處:弱勢的族群那有能力去革命爭取啊?說實在,他們能夠苟且偷生,明天還能看到日出,就該慶幸萬千。維護他們的人權,完全是看人們由內心深處發出來的良知。當社會文明越來越進步時,便會察覺出來那些因為弱勢而被無形剝奪的自由與平等,還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應該挺身而出為他們保護住。進而立法規範保障因為弱勢,而無法進行自我保護的工作權、尊嚴權、平等權,將人性的光輝徹底發揚出來。藉著這樣的人性光芒的散射,我們無形中也能同感到那份人間的愛,使我們的生命滿了意義。

用愛爭取來的人權,比起用革命爭取來的人權,竟是那樣更令人滿足,落實那個追求幸福的權利。



P.S.  這篇文章是應 AWC ( Association of World Citizens) 之邀而作。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anoclub&aid=4079442

 回應文章

客旅貞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價值
2010/05/31 11:57
我想﹐應該是人生來就是有“價值”--天賦價值﹐因為我們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權益﹐是讓我們把這個“價值”得以發揮的管道。如果一個人有權利﹐這權利沒有幫助他發揮生命的價值﹐卻反而激發他的貪婪﹐要更多權利﹐那麼他不是顯示其價值﹐而是顯示其貧窮。
我們如果為任何弱勢團體發聲﹐爭取權益﹐為的是讓他們的價值得以發抒。但“愛”的確是個推動力。美國特殊教育的課程之所以有政府經費支持﹐也是那些特殊孩童的父母一直為他們爭取的﹐那麼父母的“愛”就是這些孩子得到權益的主力﹐然後也嘉惠其他有類似困境的人。看到人的“價值”﹐也願意多給他們機會發揮其價值的社會﹐也應該會是個“富有”的社會(不是單從財富來定奪。)因為這樣的社會是在神的一個增長律裡﹐凡有的﹐還要加給他。
NAPA(nanoclub) 於 2010-06-01 05:05 回覆:
價值是追求目標,富足是滿足的心。若是價值觀正確,滿足之後可以得到真正安息,那真的是凡有的,還要加給他了。特殊教育是項"投資報酬率"低的教育,但是由於它對於人性的顧惜,那種發出愛的光芒,使我們內心深處得到安慰。

溫哥華 千里傳音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人飢己飢、人溺己溺
2010/05/30 05:52
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可以從弱勢團體受到的待遇來決定。
NAPA(nanoclub) 於 2010-06-01 04:57 回覆:
嗯,社會越文明應當越能夠扶助弱勢團體,讓他們能夠得到真正的人性尊重。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加油
2010/05/30 01:39

用愛與分享來教育弱勢學童

加油

NAPA(nanoclub) 於 2010-05-30 01:40 回覆:
謝謝鼓勵,會盡最大努力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