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在家工作 揮之不去的「孤獨感」?
2020/03/07 10:56:42瀏覽1117|回應0|推薦26

  在看到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接受商周專訪裡提到(文見:20年都遠距工作 唐鳳:我採取番茄時鐘法!),在家工作會是未來的工作趨勢,而文中也提及她如何克服孤獨感,並拿捏工作與生活間的分寸,讀完之後,非常有感,因為我自己也在家工作20年,扣掉曾經在社會上工作的一、兩年,時間不可謂不短。「在家工作」對我來說並不陌生,甚至在畢業之後的頭一年,到踏入社會之前,還有一段時間,因為跟出版社簽約而在家工作。


  而最近因為疫情的關係,看到這篇文章,提到「在家工作」裡的「孤獨感」,或許有些人會認為「孤獨」是伴隨著「一個人」而來的。


  我想為「孤獨」說明一下,的確,一個人在面對電腦寫稿或創作時,「一個人」是必要的,因為不管是寫什麼,如果旁邊有人,可能會打亂思緒,所以我工作的時候都是一個人,如果家裡有人來找我講事情的話,簡單點的可以立即回答,稍微需要動腦筋的話,我會選擇晚點再回答。


  這時候,我只是「一個人」。


  對,不管是旁人或是家人,知道我的工作,他們都「看到」我是一個人。而「一個人」跟「孤獨」又不太一樣,「一個人」是一種現實的狀態,一台電腦、一張桌子、一張椅子,加上坐在上面的我,就是「一個人」了。


  而「孤獨」是從內心散發出來的,是在座位上的「我」,感到孤零零,像是被世界遺棄了,有種不被重視、被忽略的感覺。


  但是,感覺是很容易欺騙人的。


  而且,當你面臨截稿日時,還會在乎被世界遺棄、不被重視的感覺嗎?如果被某些壓力所逼,不得不拋棄感覺,而集中精神趕稿、趕案子,那種不舒服的感覺必須忽略,而專心一致的在工作當中。其實這種狀況,我想就算不是在家工作的人也是一樣吧?


  況且,拜科技發達發賜,在工作之外,我還可以透過網路,跟許多的人,比如編輯也好、同為創作的人也好,甚至跟我的工作領域無關的人,可以透過臉書私訊、line等,這些即時通訊軟體,來溝通公事或是非公事上的事情。


  可以說,我仍然是和人有互動的,只是沒有面對面,沒有聽到他的聲音而已。這時候跟我在互動的人,其實很像是一個隱形人,雖然「看」不到他的臉、「聽」不到他的聲音,但是這個人或是這個族群還是存在的,只是在網路的另外一邊。


  那麼,所謂的「孤獨感」只是一種感受,如果你心情不好,透過網路跟人家傾吐心事,那份感覺也會慢慢消失,因為有個看不見的人,是會跟你互動、幫你取暖的。


  所以,如果害怕在家工作的「孤獨感」,如果能夠釐清那只是份「感受」,而且有辦法處理的話,其實一個人可以集中效率,起碼不會在專心工作時,突然有人來問你等等要吃什麼下午茶?或是問你要不要團購?這部分是你自己可以掌控的。


  對一個想在家工作,卻無法克服孤獨感的人,不妨想想,人雖是群聚生物,但並不是非得24小時黏在一起,當你跟一個人相處再長,也是會希望有幾十分鐘個人的獨處空間。


  相對的,像在家工作的人,就算可以一天工作八小時,並且連續上一星期的人,其實也並非完全是「一個人」的狀態,我們會將工作和生活做個切割,在不用工作的時候,跟家人說說話,或是跟朋友約好時間碰面,或是跟工作的人找個時間面對面接觸,畢竟,有些事情還是得當面談,會比網路溝通來個仔細。


  既然選擇在家工作,那麼因為它所延伸出來的孤獨感,自然要想辦法消弭,或是去接受,如果可以擺脫孤獨感,那麼,在家工作也就不視為難事了。

( 心情隨筆工作職場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ttt8280&aid=13195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