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60.王安石〈傷仲永〉學習評量
2014/10/19 01:51:26瀏覽4611|回應1|推薦21

 

王安石〈傷仲永〉學習評量

 

超連繫:王安石〈傷仲永〉演義

、形音義測驗:

 

1.

以錢幣「乞」之:音  ㄑˋㄧ   ,義              

 

2.

日「扳」仲永:           ,義              

 

3.

環「謁」:音         ,義              
【辨:謁見、怒不可遏、遏止、揭發、偈ㄐˋㄧ語】

 

4.

「稱」前時之聞:音         ,義              

 

5.

掣「ㄓˇㄡ」:

、摘釋、解釋:

 

1.

世隸耕:                          2.書具:                           3.旁近:鄰近。指鄰近的人家。

 

4.

收族:敦睦族人。          5.秀才:                           6.自為其名:給自己寫的詩訂題目

 

7.

立就:                              8.文理:                           9.「邑人」奇之:

 

10.

「稍稍」賓客其父:    11.利其然:                     12.先人:

 

13.

「泯然」眾人矣:        14.通悟:                         15.材人:

 

16.

「卒」之為眾人:        17.受于人者「不至」: 18.環謁:到處去拜見。

、填空

 

1.

仲永之(    ),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    )遠矣。卒之為(    ),則其(    )也。【答】通悟;材人;眾人;受于人者不至

 

2.

今夫不受之天,(    );又不受之人,(    )而已邪?【答】固眾人;得為眾人

 

3.

請填入適當的文學家名字:
(1)(      )的山水田園詩淡遠閒靜,情景交融,詩中時有禪意,故有詩禪之稱。
(2)(      )之文最為峻削,而短作尤悍麗絕倫,且立論極嚴,如其為人。
(3)(      )提倡散文,排斥駢體,名為復古,實有創新,影響及於門生故舊,使古文蔚為風氣。
(4)(      )的寓言繼承先秦寓言的傳統,並有新的發展,使寓言由說理轉變為以諷刺世態為主。
【答】王維;王安石;韓愈;柳宗元

、單一選擇

D

1.

〈傷仲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傷仲永〉的「傷」字,有哀悼之意
(B)
「指物作詩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觀者。」其中的「文理可觀」,意謂文質彬彬
(C)
「或以錢幣乞之」,意謂有時向人請求資助
(D)
「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這是愛屋及烏的表現。

C

2.

〈傷仲永〉一文,通篇不見一個「傷」字,但傷嘆之情溢於言表,這種寫法可稱為:(A)一語見地法        (B)虛實兼顧法        (C)題文暗合法        (D)遣兵調將法。

C

3.

〈傷仲永〉一文,就思想內容言,尚可作為哪一門學問的補充資料:
(A)社會學       (B)心理學       (C)教育學       (D)歷史學。

A

4.

〈傷仲永〉一文中,最能警醒世人,達到勸學目的句子是:
(A)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B)
受之天也,如此其賢也;不受之人,且為眾人
(C)
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
泯然眾人矣。

C

5.

〈傷仲永〉一文主旨是:
(A)仲永小時穎悟過人,但終為凡夫俗子
(B)
教育必須得法,否則賊害人才
(C)
人不能專靠天資,努力向學更重要(學習方能成材)
(D)
人不能圖小利,最後必害己害人。

C

6.

〈傷仲永〉文中全然不見一「傷」字,也無任何與之相關的字眼,這種作法稱為:
(A)畫龍點睛        (B)逐層脫卸        (C)題文暗合        (D)欲擒故縱。

C

7.

〈傷仲永〉文中記敘部分分兩段,而以何句為轉折:
(A)自是指物作詩立就  (B)父利其然也  (C)予聞之也久  (D)又七年,還自揚州。

D

8.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有關此段文句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受之天」指的是後天的教育
(B)「受之人」指的是先天的稟賦
(C)「得為眾人而已邪」是說成為和一般常人一樣的人
(D)旨在強調透過教育學習方能成才。

B

9.

「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意謂:
(A)不具天賦,且不受教(困而不學者),則必成普通之人
(B)
不具天賦,且不受教,則比普通人還不如
(C)
不具天賦,且不受教,則比作者還不如
(D)
不具天賦,且不受教,則必被眾人恥笑。

C

10.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主要是因為:
(A)智商太低     (B)年紀太小    (C)出身農家    (D)父親不使學。

A

11.

「其受之天也,賢於材人遠矣。」意謂:
(A)仲永天資聰明,只要接受教育,就能超越常人
(B)
仲永天資聰明,日後定能成為賢人
(C)
仲永天資聰明,常人再努力也無法超越
(D)
仲永天資聰明,不能與常人接受相同的教育。

D

12.

「泯然眾人矣」其故在:
(A)小學大遺       (B)大智若愚       (C)曖曖內含光       (D)未見其學。

B

13.

「得為眾人而已邪」意謂:
A)只能成為普通人              (B)變成比普通人還不如
(C)應該要超越普通人        (D)應該和眾人平起平坐。

B

14.

「稍稍賓客其父」,「賓客」作:
(A)名詞         (B)動詞        (C)形容詞        (D)連接詞。

A

15.

「稍稍賓客其父」一句中的「賓客」,是屬於同義複詞,判斷下列選項「 」中的詞語,何者亦屬於同義複詞:
(A)石崇以「奢靡」誇人          (B)「得失」無動於衷
(C)「文理」皆有可觀者          (D)憑窗「遐想」。

D

16.

「稍稍賓客其父」意謂:
(A)客人逐漸地來見其父                     (B)客人與其父行賓客之禮
(C)
稍稍令其父知曉賓客之禮             (D)稍稍以賓客之禮待其父。

B

17.

下列「 」中的詞語,其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未嘗識「書具」:書桌               (B)「泯然」眾人矣:消失的樣子
(C)賢于「材人」遠矣:樵夫           (D)「卒之」為眾人:突然。
【解】
(A)文具。(C)有才能的人。(D)最後。

A

18.

下列「 」內的字,何者非指稱方仲永:
(A)卒「之」為眾人                              (B)借旁近與「之」
(C)「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D)于舅家見「之」。【解】(A)助詞,無義。

D

19.

下列「 」內的字詞,解釋不正確的是:
(A)世隸耕:世代務農                        (B)書具:文具
(C)借「旁近」與之:附近人家        (D)並「自為其名」:為自己取名字。

D

20.

下列「    」內的字詞,解釋正確的是:
(A)「收族」為意:收容同族的人      (B)「邑人」奇之:鄉下人
(C)「稍稍」賓客其父:稍微地          (D)或以錢幣「乞」之:請求。
【解】
(A)團結同族的人。

D

21.

下列文句,何者有省略成分:
(A)未嘗識書具    (B)不能稱前時之聞    (C)從先人還家    (D)借旁近與之。
【解】
(D)原文宜為「借旁近(人家)與之」。

D

22.

下列文句中,完全沒有錯別字的選項是:
(A)這是一個廣告的世界,每個產品都挖空心思,想要獲得消費者的青睬
(B)入夜後,廣告招牌的霓虹燈令人眼花瞭亂
(C)博學多聞的張老師,信手沾來都是文章
(D)他每次遲到,都得找個冠冕堂皇的理由。
【解】
(A)青「睞」。(B)「撩」亂。(C)「拈」來。

D

23.

下列文句中「于」字的用法,相當於白話的「從」的是:
(A)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              (B)賢「于」材人遠矣
(C)
從先人還家,「于」舅家見之      (D)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D

24.

下列四「之」字的詞性,不同於其他三者的選項是:
(A)傳一鄉秀才觀「之」         (B)或以錢幣乞「之」
(C)余聞「之」也久                 (D)仲永「之」通悟。
【解】
(A)(B)(C)均是代名詞。(D)助詞,無義。

C

25.

下列何者是〈傷仲永〉一文的主旨:
(A)仲永小時穎悟過人,但終為凡夫俗子        (B)教育必須得法,否則賊害人才
(C)人不能專靠天資,努力向學更重要            (D)人不能圖小利,最後必害己害人。

D

26.

下列哪一句俗諺最適合形容仲永的遭遇:
(A)自作孽,不可活           (B)盡己在人,成事在天
(C)聰明反被聰明誤           (D)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B

27.

下列選項的單字摘釋,何者有誤:
(A)世「隸」耕:屬於                 (B)日「扳」仲永:扭轉
(C)環「謁」于邑人:拜見         (D)「稱」前時之聞:符合。【解】(B)領著

C

28.

文章題為〈傷仲永〉,作者之所傷者,應不包括下列何者?
(A)傷仲永之父目光如豆、貪得小利,不使仲永學
(B)傷邑人尋勝獵奇、一味吹捧,反而斷送仲永前途
(C)傷仲永出身貧賤,致無法受教
(D)傷時人不知教育學習的重要,徒然令許多天才淪為庸才。

A

29.

方仲永早慧能詩是因為:
(A)得之於天賦        (B)得之於家學       (C)受之於師       (D)受之於其父。

A

30.

方仲永雖是神童,然而最後卻是「泯然眾人矣」,其關鍵應是:
(A)仲永之父不使學(受于人者不至)         (B)仲永未嘗識書具
(C)邑人以錢幣乞之                                   (D)仲永出身微賤,世隸耕。

C

31.

王安石認為「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的人最後會如何:
(A)一定成為有才幹的人               (B)一定成為平凡的人
(C)連做一平凡人也不可得           (D)傻人有傻福。

A

32.

世稱司馬光為「司馬溫公」,是根據封爵而來(「溫公」是「溫國公」的縮略語)。下列世稱,也是根據封爵的選項是:
(A)王荊公       (B)韓文公       (C)杜工部      (D)柳柳州。

C

33.

由〈傷仲永〉一文所述,下列何者可形容仲永的情況?
(A)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B)非學無以廣才
(C)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D)皇天不負苦心人。
【解】
(B)是作者由仲永之事而領悟的道理。(C)是對仲永之事的描述。

D

34.

有關王安石〈傷仲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傷仲永的「傷」,有哀悼之意
(B)
本文旨在勸人不能圖小利,圖小利最後必害人害己
(C)
文中言方仲永「泯然眾人矣」的原因是「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
(D)
本文最能警醒世人,達到勸學目的句子是「今夫不受之天,固眾人,又不受之人,得為眾人而已邪」。

D

35.

作者以仲永天才夭折的現象,揭示何種道理?
(A)
其父貪財,居心可鄙              (B)旦夕禍福,不可逆料
(C)天嫉英才,天才早逝              (D)天賦固佳,亦應受學。

C

36.

作者以為「不受之天」,又「不受之人」的人最後:
(A)一定成為有才幹的人                 (B)一定成為平凡的人
(C)
連做一平凡人也不可得             (D)出類拔萃。

C

37.

關於〈傷仲永〉一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為王安石晚年之作             (B)文章中多次言「傷」,以呼應題目
(C)全篇的文眼為「不使學」 (D)全文從正面立說,以闡述學習和成材的關係。
【解】
(A)年輕(二十三歲)時的作品。(D)由反面來分析、議論。

、多重選擇:

B
C
D

1.

〈傷仲永〉一文末句「得為眾人而已邪」,所運用修辭方式和作用同於下列何者?
(A)「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B)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C)南陽諸葛廬,西蜀子雲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D)兩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E)
「風俗之厚薄奚自乎?」自乎一二人之心之所嚮而已。
 【解】(A)(E)提問。(B)(C)(D)激問,把問題反面想一想是否和題旨相符合。

B
D
E

2.

〈傷仲永〉一文的主旨,可和下列何者互相發明?(A)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B)學不可以已 (C)思而不學則殆 (D)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 (E)玉不琢,不成器。

C
D
E

3.

〈傷仲永〉一文的章法,何者正確?
(A)以「傷」字為明線,以「不學」為暗線,交織成篇
(B)本文先議後敘,後抑先揚
(C)文中記敘部分,具承上啟下作用關鍵句是「予聞之也久」
(D)「王子曰」一段,係模仿史家論贊之筆法,以寓褒貶之意
(E)本文以「受之天」與「受之人」交叉對比,強調學習的重要。【解】(A)「傷」是暗線,「不學」是明線。(B)先敘後議,先揚後抑。

B
D
E

4.

下列「 」內之字詞,解釋正確的選項是:
(A)稍稍賓客其父,或以錢幣「乞」之:給予
(B)
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牽著
(C)
「卒」之為眾人:死去
(D)
方仲永,世「隸」耕:屬於
(E)
借「旁近」與之:鄰居。 【解】(A)請求。(C)最後。

B
C
D
E

5.

下列「 」內的詞語皆屬轉品用法,其中用為動詞的選項是
(A)「環」謁于邑人            (B)邑人「奇」之     (C)稍稍「賓客」其父
(D)與山僧「飯」訖而去    (E)露「溼」青皋。【解】(A)副詞。

C
E

6.

下列五個「之」字,用作助詞的選項是:
(A)受「之」天也      (B)傳一鄉秀才觀「之」      (C)卒「之」為眾人
(D)忽啼求「之」      (E)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解】
(A)於。(B)指仲永的詩。(D)指文具。

A
C
E

7.

下列文句中,有省略成分的選項是:
(A)父異焉,借旁近與之                 (B)其詩以養父母、收族為意
(C)日扳仲永環謁于邑人,不使學 (D)予聞之也久 (E)令作詩,不能稱前時之聞。

A
C
D
E

8.

下列有關〈傷仲永〉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全文一開始就點明仲永的籍貫
(B)「傳一鄉秀才觀之」,「秀才」即明清時代的生員
(C)「明道中,從先人還家。」「先人」是對自己過世父母的稱呼
(D)「又七年,還自揚州。」是王安石從揚州返回家鄉
(E)「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王子」就是王安石的自稱。
【解】
(B)泛指應科考的讀書人。通

A
D

9.

下列有關〈傷仲永〉一文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為傳狀類古文    (B)是王安石晚年退隱後所作    (C)為一寓言故事
(D)全文以「不學」為例,反面立意凸顯主題
(E)說明要成為人上人,需有良好的天資。

10.

下列有關〈傷仲永〉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選自《臨川先生文集》,屬傳狀類古文        (B)「傷」有惋惜、慨嘆之意
(C)文章主旨是要告誡人們應重視教育與學習    (D)全文語言簡鍊,樸實無華
(E)王安石寫此文,除勸誡世人之外,也有提醒自己仍須不斷努力學習的用意。

A
B
E

11.

下列有關「父異焉」和「邑人奇之」二句的說明,正確的選項是:
(A)句中「異」和「奇」都是「以……為異(奇)」,即意動動詞
(B)句中「異」和「奇」二字用法略有不同,前者強調「特殊、與眾不同」,後者重在「罕見、不尋常」
(C)句中「焉」和「之」所稱代的對象是一樣的
(D)「邑人」就是鄰居
(E)這兩句話表現出方仲永的天賦異秉。
【解】
(C)求書具之事/方仲永詩。(D)同鄉里的人。

A
B

12.

下列有關王安石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北宋臨川人
(B)
字介甫,號半山,卒諡文
(C)神宗時,上萬言書,條陳富國強兵之策
(D)其文議論宏偉,唯不擅詩詞
(E)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王右丞集》等。
【解】
(C)仁宗時。(D)亦擅詩詞。

B
D
E

13.

下列有關王安石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字半山,受封荊國公
(B)為史上有名的政治家、文學家
(C)神宗極為賞識,與司馬光共同推行新法
(D)〈傷仲永〉一文選自《臨川先生文集》,作者緣事說理,發人深省
(E)詩風遒勁清新,後人有「王荊公體」之稱。【解】(A)字介甫,號半山。

B
D

14.

下列注音,正確的選項是:
(A)腳「踝」:ˇㄌㄨㄛ     (B)「泯」沒:ˇㄇㄧㄣ     (C)罷「黜」:ˊㄓㄨㄛ
(D)震「懾」:ˊㄓㄜ      (E)貪「婪」:ˊㄌㄧㄢ。
【解】
(A)ˊㄏㄨㄞ。(C)ˋㄔㄨ。(E)ˊㄌㄢ。

B
D

15.

下列哪些成語是用來形容「用功苦讀」:
(A)篳路藍縷    (B)韋編三絕    (C)泯然眾人    (D)牛角掛書    (E)汗牛充棟。
【解】
(A)創業艱苦。(E)藏書甚多。

A
B
C
D

16.

所謂「轉品」修辭,指的是一個詞彙,在語句之中改變了它原有的詞性,下列何者屬轉品修辭?
(A)父「異」焉                (B)邑人「奇」之         (C)父「利」其然也
(D)稍稍「賓客」其父    (E)忽啼「求」之。

、閱讀測驗:

 

()

  至議變法,而在廷交執不可,安石傅經義,出己意,辯論輒數百言,眾不能屈。甚者謂:「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罷黜中外老成人幾盡,多用門下儇慧少年。(《宋史.王安石傳》)

 

 

【語譯】到議論變法,便在朝廷上爭執不下,安石附會經義,出於個人理解,一爭辯議論就好幾百句話,眾人不能使他折服。他甚至還說:「自然變異不值得害怕,先祖先王不值得效法,別人的批評不值得憂慮。」把朝廷內外的老成官員幾乎全罷黜,而多進用自己門下輕薄靈巧的年輕人。(儇:音ㄒㄩㄢ,聰明而輕薄。)

B

1.

此段文句旨在:
(A)讚美王安石慮周行果                      (B)說明王安石性格強硬剛愎
(C)讚美王安石矯世變俗的心志          (D)嘲弄那些以「老成人」自命的。

D

2.

「安石傅經義」,句中「傅」字意為:
(A)教導      (B)學習      (C)通「敷」,敷衍      (D)通「附」,附會。

 

()

    天質自森森,孤高幾百尋。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虛心。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明時思解慍,願斫五弦琴。(王安石〈孤桐〉)

 

 

【語譯】梧桐自然的素質是長得 蘢茂密,傲然兀立將近百尋。它高聳入雲,正直挺拔;植根於大地,樹幹中空而虛心。它樹齡愈老,樹根愈長得粗壯;陽光酷烈,枝葉便更加茂密。在清明的時世,為了解除民生疾苦,它甘願被砍下來製成五弦琴。

C

1.

「孤高幾百尋」,句中「尋」字,意同於:
(A)眾裡「尋」她千百度               (B)未果,「尋」病終
(C)室廣八尺,深可四「尋」       (D)「尋」君去就之際,非有他故。
【解】
(B)不久。(C)八尺。(D)探究。

B

2.

這首詩是托物言志,其中語意雙關,既寫實又主觀抒懷的是:
(A)首聯     (B)頷聯     (C)頸聯     (D)末聯。

C

3.

詩中用以自比愈挫愈勇的剛強性格的是:(A)首聯 (B)頷聯 (C)頸聯 (D)末聯。

B

4.

詩中哪一聯最能表現作者的獻身精神:(A)頸聯 (B)末聯 (C)首聯 (D)頷聯。

D

5.

「明時思解慍」意謂:
(A)清晨彈琴,寵辱偕忘    (B)善保清明之氣,消除世俗的煩惱
(C)靜待他日,轉怒為喜    (D)消除民怨,以達政治清明。【解】慍:怨怒、痛苦。

 

()

    京口瓜洲一水間,鍾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語譯】京口和瓜洲相隔著一道江面,從這裡到鍾山,只隔著幾重山巒。春風又一度吹綠了江南的原野,明月什麼時候才照著我歸來?

A

1.

「春風又綠江南岸」的修辭手法同於下列何者:
(A)曲肱而枕之   (B)白髮三千丈   (C)千呼萬喚始出來   (D)松柏後凋於歲寒。
【解】
(A)轉品。(B)(C)誇飾。(D)譬喻。

C

2.

這首詩的名句「春風又綠江南岸」,論者以為「綠」字最具點化之妙,能使詩的境界全出,下列詩句「 」中的字,何者亦具有此效果:
(A)玉壘浮雲「變」古今     (B)無邊落木蕭蕭「下」
(C)紅杏枝頭春意「鬧」     (D)一去紫臺「連」朔漠。

D

3.

有關這首詩的敘述,何者錯誤:
(A)旨在表達作者思鄉之情                (B)「一水」指長江水
(C)屬近體詩的絕句,押平聲韻        (D)押韻之字僅是「山」、「還」。

 

()

  每覽子桓之論,「日月逝于上,體貌衰於下,忽然與萬物遷化」;及長沙所述,「佚遊荒醉,生無益于時,死無聞于後,是自棄也」;感此數語,掩卷而悲,並日而學。又傭力之暇,餘晷尚富, 野之質,本乏知交。雞膠膠則隨暗影以披衣,燭就跋則攜素冊以到枕;衣上落虱,多而不嫌;凝塵浮冠,日以積寸。非門外入刺,巷側過車,不知所處在京邑之內,所居介公卿之間也。
  夫人之智力有限,今世之所謂名士,或縣心于貴勢,或役志于高名;在人者未來,在己者已失。又或放情于博弈之趣,畢命于花鳥之妍;勞瘁既同,歲月共盡,若此皆巧者之失也。(洪亮吉〈與孫季逑書〉)

 

 

【語譯】每次看到曹丕〈典論論文〉上說:「歲月消逝,體貌衰老,很快地隨著萬物死亡。」以及陶侃說的:「放蕩遊樂,荒廢正業,活著對當代無益,死了也不能留名後世,這是自暴自棄啊!」常被這幾句話感動,合上書本悲嘆,夜以繼日,勤勉不懈地學習。公餘閒暇時間還有很多,加上生性懶散,知心朋友本來就不多(正可潛心向學)。清晨公雞喔喔啼叫時,就在模糊的光線下披衣起床讀書,夜深燭火將盡時,就拿著書本並枕而臥;我整天只沉在書本裡面,無暇他事,所以衣服上生了很多的蝨子而不在乎;帽子上積聚的塵土,日積月累得寸來厚。如果不是有客來訪,投進名片,或是巷子邊有軒車經過,我根本就忘了自己是住在京城裡,也忘了自己是生活在公卿達貴群中。
  大抵人的智力是有限的,當今所謂的名士,有的內心只念念不忘著尊貴的權勢,有的勞心於顯赫的名聲;但操之在人的尊貴的權勢和顯赫的名聲,尚未求得,而操之在己的學業成就卻已失去了。又有些人是縱情賭博和圍棋的樂趣,有的付出全部精力在賞玩美好的奇花異鳥;他們同樣是辛勞憔悴,也同樣浪費掉了美好的時光。像這種都是自以為聰明的人的過失啊!

D

1.

本文的主旨是:
(A)名利虛浮不實,勿汲汲追求            (B)讀書的意志要堅定不移
(C)人的智力有限,當求適情適志        (D)人的時間有限,當專心向學。

D

2.

「凝塵浮冠,日以積寸。」是形容:
(A)過於懶散     (B)衛生不好     (C)時間消逝太快     (D)讀書精神專注。

B

3.

「在人者未來,在己者已失。」意謂:
(A)只要付出自己的精力,自可求取功名
(B)功名利祿尚未求得,自己的學問成就卻付之闕如
(C)未能求得學問,功名也是無從獲取
(D)權勢功名皆身外物,不必強求。

C

4.

「燭就跋則攜素冊以到枕」,「燭就跋」是說:
(A)晨曦初現      (B)日正當中      (C)夜闌之時      (D)燭火已滅。
【解】
)跋:燭燃盡。素冊:猶言書冊。

C

5.

「餘晷尚富」是形容:
(A)精神尚好     (B)錢財頗多     (C)還有多餘時間     (D)尚有體力讀書。
【解】晷:音,本義為日影,引申為時日。

( 知識學習考試升學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100227459&aid=18289728

 回應文章

小彩的美加台生活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5/27 10:29
好像又回到國中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