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諸葛亮〈出師表〉學習評量
|
|
超連繫:諸葛亮〈出師表〉演義
|
一
|
、注音、國字:
|
|
1.
|
崩「殂」: 2.「亡」身於外: 3.「陛」下:
|
|
4.
|
妄自「菲」薄: 5.「陟」罰: 6.「臧否」: ,
|
|
7.
|
「裨」補闕漏: 8.「行」陣和睦: 9.「遠」小人:
|
|
10.
|
「聞」達: 11.「猥」自枉曲: 12.「攘」除:
|
|
13.
|
「ㄓㄣ」酌: 14.「攸」關: 15. 諮「諏」:
|
|
16.
|
「駑」鈍: 17.職「分」: 18. 禕:
|
|
19.
|
咎:
|
二
|
、摘釋、解釋:
|
|
1.
|
危急存亡之「秋」: 2.「亡」身於外: 3.「恢弘」志氣:
|
|
4.
|
妄自「菲」薄: 5.引喻失義: 6.陟罰臧「否」:
|
|
7.
|
作姦犯「科」: 8.宜付「有司」: 9.不宜「異同」:
|
|
10.
|
「簡」拔: 11.優劣得所: 12.親賢「遠」小: 詞,
|
|
13.
|
貞「亮」死節: 14.「諮諏」善道: 15.遂許先帝以「驅馳」:
|
|
16.
|
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17.不求「聞達」: 18.不「效」,則治臣之罪:
|
|
19.
|
深入「不毛」: 20.斟酌損益: 21.臣本「布衣」:
|
三
|
、填充:
|
|
1.
|
漢定上書為章、( )、表、( )四種:章用來( ),( )用來按劾,表用來( ),( )用來表示意見。答案:奏。議。謝恩。奏。陳情。議。
|
|
2.
|
宋謝枋得《文章軌範》引安子順之語:「讀諸葛亮〈出師表〉不墮淚者,不( );讀李密〈陳情表〉不墮淚者,不( );讀韓愈〈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不慈。」此三文並稱為( )文三大傑作。答案:忠。孝。抒情。
|
|
3.
|
諸葛亮,字( )。耕讀於南陽隆中,自比( )、( )。助劉備聯合孫權,大敗( )於赤壁。劉備崩後,輔後主( ),整軍經武,革新政治,而後北伐曹魏,積勞病逝軍中,諡曰( )。 答案:孔明。管仲。樂毅。曹操。劉禪。忠武侯。
|
|
4.
|
〈出師表〉一文選自( ),文中以「( ),( )」勸勉後主,而以討賊興( )自誓。〈出師表〉共有兩篇,本文為〈( )出師表〉。 答案:昭明文選。親賢臣。遠小人。漢。前。
|
四
|
、選擇題:
|
D
|
1.
|
下列文句「 」內的詞,何者不是指短暫的時間? (A)「已而」,夕陽在山,人影散亂 (B)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 (C)「少焉」,月出於東山 之上,徘徊於斗牛之間 (D)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
D
|
2.
|
下列各選項「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何者兩兩相同? (A)我沉「ㄇˋㄛ」,但這並不代表對你就「ㄇˋㄛ」不關心 (B)「ㄇˋㄠ」失鬼指的就是那些容易「ㄇˋㄠ」然行事的傢伙 (C)長期處在「ㄐㄧ」餓狀態,怪不得他一副面黃「ㄐㄧ」瘦的模樣 (D)諸葛亮任蜀相後,事必「ㄍㄨㄥ」親,萬分辛勞,於是『鞠「ㄍㄨㄥ」盡瘁,死而後已』便成了他的宿命。
|
C
|
3.
|
下列文句,何者述及「因果關係」? (A)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B)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 (C)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 (D)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
|
A
|
4.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味著賞罰: (A)不宜有異 (B)不宜有同 (C)可同可異 (D)不論異同。
|
C
|
5.
|
下列各組「 」內的注音寫成國字後,何者兩兩相同? (A)有「ˋㄓ」竟成/「ˋㄓ」理名言 (B)身陷「ㄌˊㄠ」籠/「ㄌˊㄠ」苦功高 (C)四面「ㄔˇㄨ」歌/「ㄔˇㄨ」材晉用 (D)「ㄙˋㄨ」夜匪懈/「ㄙˋㄨ」昧平生。
|
C
|
6.
|
〈出師表〉:「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思是說: (A)有罪必罰 (B)刑期無期 (C)賞罰公平 (D)賞當其功。
|
D
|
7.
|
〈出師表〉一文以真率取勝,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雖是對君上之進言,卻又兼具父執之訓誨 (B)全文洋溢著撫今追昔感慨而發的氣氛 (C)文中有事,文中有人,感覺出有一活生生的諸葛亮在裡面 (D)作者事與情分別下筆,且單純客觀言事之處頗多著墨。 【解析】(D)〈出師表〉主要著墨於情。
|
C
|
8.
|
《出師表》一文中「開張聖聽、 「平明之理」、 「諮諏善道」、 「察納雅言」、 「親賢臣,遠小人」。可看出是希望後主: (A)要濟弱扶傾 (B)改革政治 (C)以君德自勵,奮發圖強 (D)多採納自己的意見。
|
C
|
9.
|
《出師表》一文稱「先帝」凡十三次,其用意: (A)以先帝之威德,引後主生見賢思齊之心 (B)未忘先帝之恩德 (C)既以明對先帝之感念,且引用遺訓以增後主警惕 (D)以先帝之聲威,鼓舞後主奮發淬勵。
|
A
|
10.
|
「下列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裨補闕漏 (B)斟灼損益 (C)野人獻瀑 (D)彈精竭慮。
|
A
|
11.
|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讀〈出師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忠 (B)讀〈陳情表〉不墮淚者,其人必不慈 (C)讀〈祭妹文〉不墮淚者,其人不仁 (D)讀〈祭十二郎文〉不墮淚者,其人不孝。
|
C
|
12.
|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意謂忠諫之路受阻是由於: (A)有輕視自己的行為 (B)引證事理,態度不夠敬慎 (C)過於自卑而不知自重,引證取譬不得其當 (D)所引證和取譬的事理都是無足輕重的。
|
D
|
13.
|
「五月渡濾,深入不毛。」「深入不毛」意謂深入: (A)沙漠地帶 (B)沼澤荒地 (C)荒山野嶺 (D)蠻荒之地。
|
A
|
14.
|
「今當遠離,臨表涕泣,不知所云。」「不知所云」意謂: (A)感傷之至 (B)欣喜之至 (C)憤怒之至 (D)以上皆非。
|
B
|
15.
|
「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其中「諏」之音義為: (A)ㄑㄩˇ,獲取 (B)ㄗㄡ,詢問 (C)ㄗㄨˇ,阻止 (D)ㄗㄨ,出租。
|
A
|
16.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此語有何意? (A)士為知己者用 (B)忠臣出於亂世 (C)良禽擇木而棲 (D)感恩圖報。
|
A
|
17.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猥自枉屈」意謂: (A)委屈自己,貶抑身分 (B)委屈自己,跑冤枉路 (C)屈辱自己,充當下人 (D)屈辱自己,冤枉手下。
|
B
|
18.
|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比喻劉備: (A) 視人如己 (B)求才若渴 (C)自貶身分 (D)選賢與能。
|
C
|
19.
|
「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此「大事」係指: (A)善後事宜 (B)財務之事 (C)託孤輔佐之事 (D)征戰之事。
|
B
|
20.
|
「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句中之「明」是指: (A)自知之明 (B)知人之明 (C)明心見性 (D)耳聰目明。
|
D
|
21.
|
「夙夜憂勤,恐託付不效。」句中「效」字與下列何者相同? (A)討賊興復之「效」 (B)「效」命於疆埸 (C)東施「效」顰 (D)不「效」,則治臣之罪。 【解析】(A)任務。(B)報效。(C)摹仿。(D)題幹與此為成功之意。
|
B
|
22.
|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句中「貞亮死節」意謂: (A)死於節義而名留千古 (B)忠貞信實,能為節義而犧牲 (C)有高超的貞節,死於節義 (D)有崇高的理想,而能潔身自好。
|
D
|
23.
|
「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出師表)「亮」意謂: (A)光明磊落 (B)坦直無隱 (C)狷介不阿 (D)誠信賢良。
|
D
|
24.
|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布衣」意謂: (A)穿著布衣 (B)廣布德惠 (C)崇尚節儉 (D)一般平民。
|
A
|
25.
|
「作姦犯科的行為,是要不得的。」文中「科」的意思是什麼? (A)法律 (B)刑事 (C)定罪 (D)學科。
|
D
|
26.
|
「受命以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缺空的成語是: (A)左支右絀 (B)憂心忡忡 (C)驚心駭目 (D)夙夜憂勤。
|
C
|
27.
|
「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句中「亡身於外」意謂: (A)因公忘私,奔走在外,無法顧後 (B)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C)為國家效命於疆埸 (D)流亡他鄉,心懷故國。
|
D
|
28.
|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句中「爾來」之意為: (A)原來 (B)已經 (C)算起來 (D)自那時以來。
|
A
|
29.
|
「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師說)此句中各「無」字,與下列哪一句「無」字相同? (A)事「無」大小,悉以咨之(諸葛亮〈出師表〉) (B)橫「無」際涯(范仲淹〈岳陽樓記〉) (C)後遂「無」問津者(陶潛〈桃花源記〉) (D)思「無」邪(《論語》)。 【解析】(A)題幹與此作「無論」解。其他作「沒有」解。
|
D
|
30.
|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陸下平明之理。」意思近於: (A)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 (B)賞善罰惡要公正,才能告慰先帝 (C)勵精圖治,攘除姦凶 (D)將有所作,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無因怒而濫刑。
|
B
|
31.
|
「若有作姦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科」意謂: (A)社會習俗 (B)法律條文 (C)綱常倫理 (D)人情世故。
|
C
|
32.
|
「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慢」意謂: (A)待人傲慢 (B)態度從容 (C)怠慢職守 (D)招待不周。
|
D
|
33.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句中「聞達」意謂: (A)名實 (B)知名 (C)顯能 (D)名位。
|
D
|
34.
|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意謂: (A)苟且偷生,不矜名節 (B)自恃清高,隱居山林 (C)只圖苟且,不圖利祿 (D)本性寧靜澹泊,世亂則隱,無心仕進。
|
A
|
35.
|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意謂: (A)賞罰公平 (B)有罪必罰 (C)有功必賞 (D)刑期無刑。
|
C
|
36.
|
「躬耕於南陽」,「躬」字的意思是: (A)暫時 (B)恭敬 (C)親自 (D)辛勤。
|
D
|
37.
|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缺空填何者為宜? (A)開張聖聽 (B)妄自菲薄 (C)猥自枉屈 (D)察納雅言。
|
D
|
38.
|
「陛下亦宜自課,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自課」意謂: (A)自我勉勵 (B)自動課讀 (C)自強不息 (D)自我省察。
|
C
|
39.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加『 』的詞語,其音是: (A)ㄘㄤ ㄆㄧ (B)ㄘㄤ ㄈㄡˇ (C)ㄗㄤ ㄆㄧˇ (D)ㄗㄤ ㄈㄡˇ。
|
C
|
40.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句中「陟罰臧否」意謂: (A)處罰邪惡 (B)嚴懲罪惡 (C)獎善罰惡 (D)縱容邪惡。
|
B
|
41.
|
「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句中「異同」的用法同於: (A)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B)「去來」江口守空船 (C)群賢畢至,「少長」咸集 (D)事無「大小」,悉以咨之。
|
B
|
42.
|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諸葛亮〈出師表〉),「淑」意謂: (A)溫柔 (B)善良 (C)平正 (D)剛直。
|
D
|
43.
|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優劣得所」意謂: (A)棄瑕錄用 (B)求賢若渴 (C)得其所哉 (D)人盡其才。
|
D
|
44.
|
「斟酌損益,進盡忠言。」「斟酌損益」意謂: (A)謹慎節制 (B)人盡其才 (C)賞善罰惡 (D)權衡得失。
|
C
|
45.
|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句中缺空處的成語是: (A)好高騖遠 (B)朝三暮四 (C)妄自菲薄 (D)巧言令色。
|
B
|
46.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句中「遠」字意同於: (A)忘路之「遠」近(桃花源記) (B)「遠」罪豐家(訓儉示康) (C)「遠」親不如近鄰 (D)貴「遠」賤近(典論論文)。
|
D
|
47.
|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所以」意同於: (A)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B)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二虜者,歲以百萬計 (C)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D)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
B
|
48.
|
「親賢臣,遠小人。」句中「遠」字之意和下列何者相同? (A)相迎不道「遠」 (B)君子「遠」庖廚 (C)銜「遠」山,吞長江 (D)忘路之「遠」近。 【解析】 (A)不道「遠」:路途遙遠。(B)題幹與「遠」庖廚:遠離,動詞。(C)「遠」山:遠處。(D)「遠」近:遙遠。
|
B
|
49.
|
「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句中「察納雅言」意謂: (A)明察野人獻曝之言論 (B)明察接納正直之言 (C)謹慎接受文人雅士 (D)接受文官的諫言。
|
D
|
50.
|
「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缺空的成語是: (A)苦心孤詣 (B)志慮忠純 (C)沆瀣一氣 (D)優劣得所。 【解析】(A)苦心孤詣:用心良苦,造詣獨到。(C)沆瀣一氣:音ㄏㄤˋ ㄒㄧㄝˋ ㄧˊ ㄑㄧˋ。比喻氣味相投,多用於貶義。
|
D
|
51.
|
「臨表涕泣,不知所云。」是形容: (A)緊張惶恐 (B)自責太深 (C)無限感慨 (D)感傷至極。
|
B
|
52.
|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句中前後兩「效」字意為: (A)前者作「成功」,後者作「任務」解 (B)前者作「任務」,後者作「成功」解 (C)都作「成功」解 (D)都作「任務」解。
|
A
|
53.
|
下列「 」內的字,何者不當動詞用? (A)性行「淑」均,曉暢軍事 (B)親賢臣,「遠」小人 (C)蓋「追」先帝之殊遇 (D)恐託付不「效」。
|
D
|
54.
|
下列「 」內的字義,何者有誤? (A)此悉貞「亮」死節之臣也/信實 (B)作姦犯「科」/法律條文 (C)以「諮」諏善道/詢問 (D)深入不「毛」/指異類。
|
A
|
55.
|
下列「 」內的注音,何者有誤? (A)臧否/ㄗㄤ ㄈˇㄡ (B)斟酌/ㄓㄣ ㄓㄨˊㄛ (C)駑鈍/ㄋˊㄨ ㄉㄨˋㄣ (D)諮諏/ㄗ ㄗㄡ。
|
D
|
56.
|
下列「 」內的詞語,何者代換後文意改變? (A)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平民 (B)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失敗 (C)「諮諏」善道,察納雅言/詢問 (D)陟罰臧否,不宜「異同」/相同。
|
B
|
57.
|
下列「 」內的詞語解釋,何者有誤? (A)陟罰「臧否」/善惡 (B)忠志之士,「亡身」於外者/奔走 (C)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選拔 (D)中道「崩殂」/死亡。
|
B
|
58.
|
下列之修辭,何者錯誤? (A)諮諏善道,察納雅言/對偶 (B)陟罰臧否,不宜「異同」/排比 (C)深入「不毛」/借代 (D)性行淑均/錯綜。 【解析(B)不宜「異同」,偏重於「異」之意,屬偏義複詞。
|
A
|
59.
|
下列引號中之詞語,何者是謙詞? (A)庶竭「駑鈍」 (B)不宜「異同」 (C)後值「傾覆」 (D)益州「疲弊」。
|
A
|
60.
|
下列引號中之數目字,何者非虛數? (A)「三」分天下 (B)「九」霄雲外 (C)「八」面玲瓏 (D)「一」敗塗地。
|
D
|
61.
|
下列文人作品,何者不是寫於貶謫之中? (A)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B)范仲淹〈岳陽樓記 (C)柳宗元〈始得西山宴遊記〉 (D)諸葛亮〈出師表〉。
|
C
|
62.
|
下列文句的修辭,何者有誤? (A)深入「不毛」/借代 (B)陟罰臧否,不宜「異同」/偏義複詞 (C)親賢臣,遠小人/譬喻 (D)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對偶。
|
A
|
63.
|
下列各句,何者用字完全正確? (A)裨補闕漏 (B)憂讒畏饑 (C)文采不張 (D)若合一鍥。 【解析】(B)應為「憂讒畏譏」/出自〈岳陽樓記〉。(C)應為「文采不彰」/出自〈臺灣通史序〉。(D)應為「若合一契」/出自〈蘭亭集序〉。
|
D
|
64.
|
下列各項敘述,何者有誤? (A)「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指託孤之事 (B)出師表中,孔明認為後漢傾頹的原因在於親小人,遠賢臣 (C)「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明」指知人之明 (D)「攘除奸凶」/指消滅孫權。
|
C
|
65.
|
下列成語,何者不適合用來比喻「自卑而不知自重」? (A)妄自菲薄 (B)自暴自棄 (C)自矜自伐 (D)自愧鳩拙。
|
A
|
66.
|
下列成語解釋何者有誤? (A)引喻失義/引用善喻之人而失忠義之士 (B)郢書燕說/穿鑿附會 (C)優劣得所 /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適當的職位 (D)計日可待/為期不遠。
|
D
|
67.
|
下列有關諸葛亮的敘述,何者正確? (A)隱居耕讀,自比管仲、孫臏 (B)出師北伐曹魏失利,抑鬱而死,諡為忠烈侯 (C)文章以「雅潔」著稱 (D)為我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 【註:(C)文章樸實真摯。】
|
B
|
68.
|
下列有關諸葛亮的陳述,哪一項是錯誤的? (A)字孔明 (B)隱居耕讀,自比管仲、廉頗 (C)劉備三顧茅廬,遂出仕 (D)為卓越之政治家兼軍事家。 【解析】(B)諸葛亮隱居隆中,自比管仲、樂毅。
|
B
|
69.
|
下列何句所指稱的人物不是諸葛亮? (A)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B)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 (C)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D)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
D
|
70.
|
下列何者為同義詞? (A)三顧茅廬/倨傲鮮腆 (B)妄自菲薄/夜郎自大 (C)優劣得所/浮雲蔽日 (D)不宜異同/理應一致。 【解析】(A)倨傲鮮腆:待人態度傲慢。(C)浮雲蔽日:小人向君主進讒言,使君主受蒙蔽。
|
D
|
71.
|
下列何者為義反詞? (A)斟酌/衡量 (B)中道/半途 (C)驅馳/效命 (D)自課/自是。
|
C
|
72.
|
下列何者與悲傷困窘之情無關? (A)楚囚相對 (B)痿蹶不振 (C)感激涕零 (D)淚濕青衫。
|
C
|
73.
|
下列那一組的詞義相反? (D)新亭對泣/牛衣對泣 (B)黍離之悲/兔死狐悲 (C)高風亮節/閹然媚世 (D)猥自枉屈/紆尊降貴。 【註:牛衣對泣:睡在牛衣裡,對著妻子哭泣,貧賤夫妻同過困苦的生活。紆尊降貴:有地位身分者,放下身段,去接近卑賤者,或從事低下的工作。】
|
A
|
74.
|
下列諸葛亮〈出師表〉中各句,何者具有勸勉後主行事應當公正無私之心? (A)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 (B)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 (C)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 (D)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
|
B
|
75.
|
出師表:「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句中前後兩「效」字之義分別為: (A)責任;效法 (B)任務;成功 (C)效用;效果 (D)功業;效果。
|
B
|
76.
|
有關〈出師表〉之敘述,何者正確? (A)共有二篇,前篇乃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曹魏所上 (B)漢定上書,為章、奏、表、議四種,表以陳情 (C)文中主要在勸後主追念先帝遺澤 (D)文中以老臣口吻倚老賣老訓誡後主。 【解析】(A)〈前出師表〉作於後主建興五年。(C)〈前出師表〉主要在勸後主尊賢納諫,親賢臣,遠小人。(D)諸葛亮以老臣兼師保口吻,對後主諄諄教誨,叮嚀再三。
|
D
|
77.
|
有關「表」的敘述,何者有誤? (A)漢定上書為章、奏、表、議四種 (B)章以謝恩、奏以按劾、表以陳請、議以執異 (C)古代人臣言事於君,稱為上書 (D)《瀧岡阡表》、《先母鄒孺人靈表》亦為奏表。
|
A
|
78.
|
諸葛亮在出師表中,勉勵後主之事,可用下列那句最為適當? (A)親賢納諫 (B)誓復漢室 (C)賞罰公正 (D)知人善任。
|
B
|
79.
|
諸葛亮死後,依諡法予以追諡,封為: (A)武穆侯 (B)忠武侯 (C)忠烈侯 (D)文忠侯。
|
五
|
、閱讀測驗:杜甫〈蜀相〉
|
|
|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翻譯: 諸葛丞相的祠堂要去那兒找呢?原來在錦官城外,柏樹茂密的地方。祠堂階前的春草映著綠茵茵的碧色,隔著樹葉還聽得見黃鸝鳥兒清亮的叫聲。 從前劉備三顧茅廬煩請他平定天下,所以在劉備與後主兩代中,都靠著老丞相的一片忠心開國與輔佐。他在討伐魏國的戰役中還沒得勝就先死去了,使得英雄豪傑都忍不住悲傷而讓淚水流滿了衣襟。
|
B
|
1.
|
本詩對仗的句子是: (A)一、二句 (B)三、四句 (C)二、四句 (D)七、八句。
|
C
|
2.
|
下列何句是用美景襯托寂寥之思? (A)錦官城外柏森森 (B)長使英雄淚滿襟 (C)隔葉黃鸝空好音 (D)丞相祠堂何處尋。
|
B
|
3.
|
下列何句可看出諸葛亮的忠勤國事? (A)三顧頻煩天下計 (B)兩朝開濟老臣心 (C)映階碧草自春色 (D)長使英雄淚滿襟。
|
D
|
4.
|
「錦官城外柏森森」之「森森」意謂: (A)寒氣逼人的樣子 (B)羽毛豐滿修長的樣子 (C)包羅萬象的樣子 (D)繁盛茂密的樣子。
|
C
|
5.
|
由詩文中可見作者杜甫深為諸葛亮的什麼精神所感動? (A)運籌帷幄,功蓋當世 (B)知其不可,力挽狂瀾 (C)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D)擇善固執,求仁得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