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卡拉絲的愛恨之歌......
2019/02/09 04:09:56瀏覽1259|回應1|推薦35

73歲的艾莎麥斯威爾夫人,在瑪麗亞出生前便征服了社交界,

她每年舉辦三次盛大的宴會,無論是在巴黎、紐約、威尼斯或蒙地卡羅,

她花別人的錢舉辦宴會,別人說她是寄生蟲,她卻說:

“他們有錢,我有想像力;這是一種公平交易。”

要說對瑪麗亞的後半生,影響最大的人,

艾莎麥斯威爾夫人,自然是個不能忽視的關鍵人物。

瑪麗亞30歲那年,麥斯威爾夫人已經是全球頭號的宴會主持人;

她的宴會充滿了新奇的花樣,集聲色奢華之大全;

無疑給瑪麗亞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窗口。

遊艇、盛大的晚宴,流亡的王公貴族、百萬富翁......

剛剛征服了歌劇界的瑪麗亞,對這一切感到炫目而好奇。


也許人們都會認為,不能隨心所欲是一種痛苦,而且是極大的痛苦!

可是,當凡事隨心所欲時,可能也是難以想像的另類痛苦吧?

不然,當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世界之後,

發現再也沒有可以征服的地方時,他沒有狂喜,

他的野心並未因勝利獲得滿足,他反而哭了,他哭什麼呢?

就像蕭伯納說的吧,人生的兩大悲劇:

一是沒有獲得你心愛的東西,一是得到了你心愛的東西。

                當瑪麗亞幾乎沒有不能攻克的角色時,歌劇對於她,已失去了挑戰的樂趣!

就如同亞歷山大,她感到不知何去何從了......

對瑪麗亞卡拉絲的戲迷來說,國際社交界或許不如國際歌劇界那樣重要,

但是對歌劇女王來說,應該是完全不同的意涵,

那是一個充滿新奇的領域,一個有待攻陷、享受勝利的山頭........

那時瑪麗亞卡拉絲的事業,已經達到巔峰狀態,

她唱过22場“夢遊者”、52場“茶花女”、41場“魯契亞”、73 場“諾瑪”等等,

1947年後的10年裡,她又創造了28個舞台角色.......

在這樣的狀態中,探索國際社交圈神秘而陌生世界,是充滿新奇吸引力的。

記得蕭伯納的經典名句中,還有一句是:

人生有兩齣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

也許瑪麗亞不能算“躊躇滿志”,但是她那時在事業巔峰,

時代雜誌節錄刊出她給母親的信後,形象受嚴重損傷,

還爆出她是一個:“最受觀眾歡迎、最受同事討厭的歌唱家”;

搭檔史蒂法諾揚言“再也不跟她同台.....”,

還有同道預言:“總有一天,她要自己一個人唱”等等

又因樹大招風,官司纏身,加上不時取消演唱會......

而她的丈夫經紀人米奈吉尼,又對她的演出價碼不斷調高,

導致維也納國家劇院取消她“茶花女”的演出,給她的貪心迎頭痛擊.....

她的說法是,她“對錢沒有興趣”,但“她的價碼一定要多過其他人”。


當她發現所有人攻擊她,說她把錢看得比她的才藝和使命更重時,

時髦社會的代言人艾莎麥斯威爾總會出面為她辯護。

這時她迫切需要“星媽”保護,而艾莎樂於客串這個角色......

雖然在艾莎眼中,只有社交、頭銜、金錢、盛大舞會是真實的,

但她很清楚瑪麗亞的價值,所以也想方設法攏絡她。


眾所周知,蕭伯納的作品除了極具理想主義與人道精神之外,

最大的文字特色,就是幽默、諷刺........

                        艾莎麥斯威爾夫人,被蕭伯納稱為“世界第八奇蹟”,

這樣的封號,相信讚嘆和恭維的成分是很低的,

不過,能讓大師如此“諷刺”,必然也不會是等閒之輩。


艾莎的鋼琴彈得很好,曾為默片伴奏,一天12小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

曾在一些宴會中為人彈鋼琴,和唱一些百老匯劇中的歌曲,

她還寫過一些不怎麼的歌曲.......並寫專欄,出過自傳.......

1957年,她的伴奏生涯達到高峰,她為瑪麗亞伴奏;

瑪麗亞在宴會中,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唱藍調!

她急切希望嘗試新事物,希望在工作之外,有充分的休閒生活,

但是這些新鮮的社交活動,不但無法讓她放鬆,

                                結果,只有忙得更加的筋疲力盡。

 

瑪麗亞在1957年以前,她非常專注於她的歌唱事業,

所有與工作無關的事,她都一律揚棄。

自從投入艾莎的社交圈之後,狀況頻出,令她的觀眾難以接受!

外界的負面批評越來越多,諸如:自我放縱、無法履行任務、背叛藝術等等。

後來她與歐納西斯的感情發生變化,精神受到慘重的打擊,

接著健康出了問題,事業也開始走下坡......

她精彩的一生,就這樣遺憾的、黯然落幕。

這本書,跟著我有非常非常長一段時間了,

寫這一系列的故事,主要也是依據這本書的內容,

書中有許多描寫她演出歌劇的過程與細節,

還有她學藝的波折,但本文沒有談論,或做詳盡介紹,

主要偏重在她的人際關係,和個人情感方面的糾結........

以及探索她的情緒與性格上的發展關係。

“卡拉絲的愛恨之歌”的作者阿雷娜‧史塔辛諾波洛斯Arianna Stassinopoulos,

1950年生於希臘雅典,10歲時,第一次聽到瑪麗亞卡拉絲演唱“諾瑪”;

英國劍橋大學經濟系畢業,成績優異,

是著名的辯論社“劍橋社”的第一位女社長。

她花了兩年的時間閱讀卡拉絲的文字資料,

並到各地旅行,訪問她的親人、朋友、敵人.......

還得到卡拉絲親筆寫給她教父的書信,用第一手的珍貴資料寫成此書,

                    可以說是一本最客觀、生動並深入探討卡拉絲心靈的傳記了。

瑪麗亞與歐納西斯,第一次見面,就是在艾莎麥斯威爾夫人的宴會上,

                                兩個希臘名人,很快就彼此吸引著,

隨後即展開了一個堪稱20世紀,希臘最偉大的愛情故事;

   下一篇將寫他們這一段如歌劇詠嘆調般的愛戀,

                   今天先將一些枝節修剪過,希望故事能有更濃縮、更精彩的呈現。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illianyi&aid=124611419

 回應文章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9/02/10 08:50
感這一系列越來越精彩了,寫卡拉絲生涯的峰迴路轉,還有她所遇到的這位艾莎夫人,資料滿豐富詳細的,真讚。
lillian(lillianyi) 於 2019-02-10 11:24 回覆:

夏老師好,新春快樂!

因為看“卡拉絲愛恨之歌”的譯本多年,

這書內容豐富,寫得很棒,不敢掠美,

所以才特別介紹那位美女作者阿雷娜;

翻譯的施寄青老師也譯得很棒,

還經陳國修先生校訂,在前面的文中也曾提過,

此書伴我多年,有如益友良師.......

如今能整理出一些頭緒,說說她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真是感到很高興啊!  

謝謝老師鼓勵。   假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