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Excerpt:約翰.伯格的《簡潔如照片》之〈在詩裡〉及〈過去的一刻〉
2021/09/23 04:54:39瀏覽345|回應0|推薦5
Excerpt約翰.伯格的《簡潔如照片》之〈在詩裡〉及〈過去的一刻

書名:簡潔如照片
作者:約翰.伯格
譯者:祝羽捷
出版社:廣西師範大學
出版日期:2019/10/01



Excerpt
在詩裡(Once in a poem)

詩歌即使是敘事詩也不同於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關於這樣或那樣的戰爭的最終以勝利或者失敗告終塵埃落定,一切就都走到了終點。
詩歌,不論其結局如何,穿越戰場,撫慰傷者,聆聽勝利者或恐懼者的狂野獨白,都能帶來某種平和。它不是通過麻醉或簡單的安慰,而是通過承諾——所經歷的一切不會消失,不會像從未發生過一樣。然而,這並不是紀念碑式的承諾 (人還在戰場,誰想要紀念碑?)。這種承諾是語言給予這些經歷的認可和庇護,這些經歷極待宣洩。
相比故事,詩歌更接近祈禱。但在詩歌中,語言並沒有為誰而祈禱,而是語言自己去傾聽和接受。對於宗教詩人來說,詞語是上帝的第一屬性。而在所有的詩歌中,詞語在成為交流手段之前就已經存在。
……

詩人讓語言超越了時間的界限。或者更準確地說,詩人把語言當作一個地點,一個集會地點,那裡時間沒有終點,又包含並承載了時間本身。如果說有的詩歌不朽,那麼這種說法比文化史上某位天才詩人的不朽意義更為深遠。不朽在這裡應該和死後的名聲區別開來。詩歌之所以不朽,是因為它屈從於語言,相信語言能包容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所有經驗。
詩歌給人承諾的說法會讓人誤解,因為承諾是投射到未來的,而詩歌恰恰主張未來、現在和過去共存。一個現在、過去和未來都能適用的承諾更應稱之為確信。


過去的一刻(Once in the past)

個人的死亡完全屬於他自己。它不屬於其他任何人,甚至不屬於兇手。這意味著死亡已經成為一個人生命的一部分。這不僅僅在於人們對死亡有所預期和準備,還在於和死亡有關的內容已經註定,至少部分已經註定。在過去,這是洞察世事的關鍵。後來,人們對自由的新主張動搖了決定論的說法。絕對自由的說法伴隨著線性歷史時間的產生而誕生。這樣的自由是唯一的安慰。只有當時間是單線性時,對未來事件或命運的預知才意味著決定論,也就意味著人們沒有自由。如果時間是多線性的,或是迴圈的,那麼預言和命運可以共存,人們可以自由選擇。
……

對但丁來說,時間就是歷史的種種彷彿在某一刻同時上演。反之,歷史的目的是將時間聯繫在一起,如此一來,所有人都是共同追求和征服時間的兄弟與夥伴。[奧西普‧曼德爾施塔姆 (Osip Mandel' shtam)]

在19世紀傳承下來的公理中,只有一些關於時間的公理沒有被人質疑。至少在歷史的尺度上,被左派和右派、進化論者、物理學家及大多數革命家所接受的,是19世紀對時間流的單線性和統一性的觀點。
時間流統一性的概念,即在這個統一的時間內,所有的事件都可以在時間線上暫時地相互關聯,這取決於人腦合成的能力。如星系和粒子本身沒有任何意義。這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現象學問題。一個人必須從有意識的經歷開始。
儘管有鐘錶和地球的規律轉動,人們仍對時間的流逝感受不同。這種印象通常被認為是主觀的。根據19世紀的觀點,時間客觀存在,不可辯駁,且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就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一特性來說,時間沒有限制。
我們不應該這麼快就拋棄體驗。假設我們接受時間,時間不會減慢或加快。但有時我們感覺時間似乎以不同的速度流逝,這是因為我們對時間流逝的體驗涉及兩個相互對立的動態過程:積累和流逝。
瞬間的體驗越深,積累的經驗就越多。這就是我們感到某一刻更漫長的原因。再來看時間流逝。時間對於活著的人來說不是長度的問題,而是深度或密度的問題。普魯斯特理解這一點。
這不僅僅是一種文化真理。這種情形在自然界中亦存在。太陽和雨水交替的日子裡,春天或初夏,植物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生長,一天可長幾毫米乃至幾釐米,這如同時間密度的週期性增長。這些令人驚歎的生長和積累的時間,與種子在土壤中尚未萌發的冬季時間不可同日而語。
時間的內涵,引發了時間維度的問題。無論是第四維、第五維還是第三維 (與時間相關) 都不重要,它只取決於空間 / 時間模型。重要的是這個維度並不適用於規律而又統一的時間流。我們可能有一種感覺,即時間並沒有帶走一切。認為時間帶走一切的論斷是19世紀的信條。
人們之前就認識到這個難纏的時間維度問題了。它存在於所有關於時間輪迴的認知中。時間如同輪子轉動一樣流逝前進。然而輪子轉動需要一個產生摩擦力的表面,比如地面。車輪轉動正是因為摩擦力。時間輪迴的認知基於一個模型,即有兩種力在發揮作用:一種是朝一個方向移動的力 (時間),另一種是阻止移動的力。
身體會衰老,時刻迎接死亡。沒有一種關於時間的理論能夠赦免。死亡永遠與時間結盟。時間流逝得或許很慢,而死亡往往突然降臨。
然而,過去人們也認為,“死”伴隨著“生”,也是事物從無到有的前提。事物相互依存,因此“死”不會毀滅也不會重來。
“生”如此短暫,讓人時常歎息。時間是死亡的代理人,也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但是永恆——死亡不能摧毀的東西——則是另一回事。關於時間輪迴的觀點將這兩個要素聯繫在一起:轉動的車輪和它依附的地面。
現代主流思想已經把時間從這種統一性中解脫出來,變成了一種單一的、全能的、積極的力量。這樣一來,它將“死”的鬼魅特性轉移到了時間本身的概念上來。時間成為戰勝一切的“死神”。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le14nov&aid=168265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