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國家音樂廳的雜音問題談起
2016/07/20 10:20:27瀏覽1152|回應0|推薦10

近來,國家音樂廳於演出期間出現類似木頭爆裂的雜音問題,再度成為藝文界備受關注的議題;常在音樂廳欣賞音樂的觀眾,或許也注意到了,除了偶有發生的雜音,坐在廳內,有時還會聽到從廣場或不同樓層之間傳出的竄音。

「聲音」是音樂廳的生命,因此,經過專業設計建造與經營的音樂廳,無不對聲音的品質斤斤計較。兩廳院在剛剛落成時,曾被列名為世界百大劇場,原因之一,就是音樂廳擁有絕佳的音響效果;國家音樂廳深受許多國際上知名音樂家的青睞,因為它的聲響表現,能夠為每一場演出加分。在這樣的場地演出,演出者可以盡情表現,而作為聆賞的觀眾,則能獲得細緻精彩的聽覺體驗。

為了獲得這樣的品質,音樂廳建設之初,用了大量的木材做為建築材料,從天花板、舞台、反響板,到管風琴的琴身,都是以木頭打造而成。如此一來,音樂廳不但有非常溫暖的音色,再加上適度的殘響,便形成了「餘音繞樑」的感受。

然而,每個選擇皆有其代價。木板的敏感度高,再加上台灣氣候的溫濕度變化大,地震也多,建物能夠維持一定的安全與穩固已經不太容易,更何況是一流的專業音樂廳,要始終維持優異的聲響品質,更是困難,必須透過經常性的大規模維修與更換設備,才能勉予維持。就我個人的經驗,國際上許多知名的劇場會有寒暑假,固定提供劇場進行年度的維修,每隔一陣子,場館還會更進一步,做大規模的整修與設備汰換。

兩廳院每年也有固定的維修期,但主要偏重在設備安全性的加強,以及老舊設備的修繕與更換。此次音樂廳出現雜異音,根據個人過去在場館的工作經驗推斷,經年累月的使用積累,加上熱脹冷縮、結構變形等因素,應是重要的原因。

兩廳院已落成逾29年了,多年下來的使用,勢必會影響壽命年限,老化問題遲早必須面對。然而,過往的維修並沒有涵蓋天花板的木造結構,再者,為了節省經費,把全天候的溫濕度控制,改為必要時區域性調整空調強度,也可能會有影響。除了雜異音,音樂廳的音響問題,事實上還有「竄音」問題,若以國際一流音樂廳為標準,這些都是必須慎重以對的問題。

兩廳院最初的建造,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對於細節處處用心,非常難得,能成為世界一流的展演場所,實當之無愧。然而,雜異音和竄音等聲響問題,攸關音樂廳的存續命脈,若無法好好解決,則將會陷入難以避免的惡性循環。問題要能根除,勢必得進行大規模的健檢修整,而這是必須透過形成共識來面對的困境。

不但需要政府提撥足夠經費支援,由於北部迄今沒有第二座足以作為國家音樂廳替代場地的國際級音樂廳,一旦音樂廳長期閉館,勢必對所有人產生影響。面對此情此景,從政府、場館主事者、表演團體,乃至於媒體和一般觀眾,社會全體必須要有「共體時艱」的體認。透過更多的溝通形成清楚的認識與意識,使眾人願意一起面對與承擔,才有可能找出根除問題之道。

音樂廳的聲音問題其來有自,許多時候避免不了。不過,結構老化與場館維護的問題,不是素有「國家文化櫥窗」之稱的兩廳院所獨有,其他興建中的專業場館也必須要引以為鑑,並且及早設想因應之道。期待兩廳院的困境,能夠一併帶來更多相應的啟示。

(本文轉載自2016/7/14中國時報藝術外一章專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66917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