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一流的專業劇場與「蚊子館」
2016/06/29 10:58:52瀏覽653|回應0|推薦11

藝術家姚瑞中日前出版《海市蜃樓:台灣閒置公共設施抽樣踏查》,這項自2010年啟動的調查計畫,使得「蚊子館」成為近年來政府與大眾關切的議題。每當討論新的公共建設時,總有人質問:會不會淪為蚊子館?這樣的憂慮不無道理,也其來有自,不過,就即將於今年正式開幕的臺中國家歌劇院以及預計明年落成的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而言,似乎不需過度擔心。

以成為世界一流的劇院為目標,是兩座場館興建時所訂立的明確定位。臺中國家歌劇院及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的設立,除了紓解藝術工作者長期面臨的場地不足問題,也期待透過這兩座國家級劇院的完工,開啟台灣表演藝術在未來二十年更進一步的發展契機,並以優質的文化設施帶動中、南部都市發展。

打造一流的專業劇場誠屬不易,興建硬體所費不貲,軟體配套的建構也需投入大量的時間、財力和人力來滋養。然而,優質文化設施所能發揮的磁吸效應,卻不容小覷,甚至具有更為深遠的影響力。如今,這兩座國家級的劇場,從建築外觀到館內設計,已有成為台中、高雄重要文化地標之勢。在在跡象顯示,結構、制度、人才等條件皆備,只要具專業能力、經驗與視野的團隊,在經營時能展現耕耘決心,充分掌握、落實策略方針,同時,政府能夠持續給予必要的支持、監督與協助,降低藝術以外的干擾,要成為蚊子館的機率非常低,並且預示著城市文化價值新紀元的到來。

再者,有論者以「沒有觀眾」為由,來「預言」專業場館將會淪為蚊子館。不可諱言,中、南部藝文發展起步較晚,現階段觀眾人數的確「不足」,但換個角度來看,「不足」意味著擁有極大的成長潛力與空間。再說,拓展觀眾、提升藝文活動的參與率,本是專業館所經營的主要課題之一,需要時間積累,也需要各項推廣資源持續投注。

藝文人口的增加必須「從頭做起」,透過一流場館不斷企劃、製作、引介好節目,並吸引頂尖的幕前幕後從業人員匯聚,提供觀眾優質的聆賞體驗,一步一腳印去耕耘。因此,針對觀眾人數與館所經營的評核,各場館與監督單位應分階段訂定目標,全力以赴,以三年、五年、十年等發展計畫來做實質累積,設法發揮一流劇場的磁吸效應,民眾走進劇場,建立藝文欣賞風氣。

若是因為營運初期觀眾不夠多,就將劇院認定為蚊子館,則劇院一旦習於這樣的意見,為避免落入「蚊子館」的口實,必定會想方設法將入館人數最大化。如此一來,節目的選擇可能不再以藝術專業為考量,而與商業或營利的製作無異。這些「衝人氣」的作法,也許一時風光熱鬧,但治標不治本,不見得有助於藝文人口的培養,還可能因此偏離了以一流劇場追求核心藝術發展的設立初衷,反過頭來傷害了頂尖展演館所的定位,得不償失!

有沒有明確的定位目標、專業的經營人才與成事的決心,是展演館所是否會變成蚊子館的關鍵。相較於臺中國家歌劇院和高雄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有些藝文中心由於缺乏專業經營方針,各項硬體設備又不能滿足展演的基本需求,倒的確很可能淪為低度使用的蚊子館,值得留意與關切,投入資源加以改善。至於具清楚定位的一流劇院,與其擔心蚊子館的問題,不如「正本清源」,以更寬廣的格局展望未來,思索強化節目、人才、制度之道,投入足夠資源及支持,從而讓專業劇場產生應有的週邊效應,帶動藝文涵養的整體提升。

(本文轉載自2016/6/17中國時報藝術外一章專欄)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ublog&aid=6398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