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吳音寧看民主台灣的賣官文化
2018/06/19 00:38:06瀏覽3113|回應1|推薦44

從吳音寧看民主台灣的賣官文化

當許多人在懷疑為何一個農陣團體的工作者,過去職務也只擔任鄉公所秘書的吳小姐能夠一轉身就擔任了年薪二百五十萬的果菜公司總經理,更嚴重的是看不懂報表的實習生還連連下錯決策,還很快沾上官場惡習,用公款買高檔酒送禮,完全一副政治人物的舉措。當全國都在檢討為何有如此荒唐的官資民營公司表現時,才更進一步發現原來又是一個靠爸族,堂堂的總統府資政老爸,如果說這其中沒有貓膩又有誰信?


民主社會原本以為人人生而平等,但是目前台灣的民主體制下,沾染了政治就能創造許多意外,羨煞所有按部就班的廣大人群,這個社會在無意外的情況下就製造了民主時代的封建貴族,就是一個小圈圈內的人他們吃香喝辣,毫不受民主社會的制約,甚至也形成了封建的世襲制度,看看當朝的許多政二代,那一個不是靠爸靠媽的裙帶階級呢?光看權力核心之外一圈又一圈的各種組織小團體,那個不想攀親帶故來擠入權力圈?那沒關係卻又想攀關係呢?那當然就有一種「斗內」(DONATE)的不成文規定在運作,斗內越多,日後討賞就能越大聲,這是另類的賣官文化,也是古時候的捐班,只要有人類,為了規避法律的約束,就會有一層又一層的洗錢弄權的套路。


以前的封建社會,從諸侯以下的官,都是世襲的,領地與采邑都是分封權貴所收,所以不可能私售或叫價,春秋戰國養士之風起,貴族還需花錢養士為己所用,後期因為需要大量人才協助君主統治,才有布衣卿相的平民人家子弟進入官場的機會。在中國古代,賣官鬻爵並不鮮見。追溯起來,首開賣官先河的乃秦始皇嬴政。依據秦始皇本紀 :十月庚寅,蝗蟲從東方來,蔽天。天下疫。百姓內粟千石,拜爵一級。根據秦代官制,爵位、秩品與職務是三個不同概念。


「爵」,是榮譽性的,沒有任職與薪資,僅表明社會身份是貴族,不是普通「平民」;「秩」,相當級別,「秩」的高低與收入的多少直接掛鈎,但僅有「秩」最多也只是個「非領導職務」;「職」,就是實質上有官職了,有職有權,是嚴格意義上的官員。秦始皇賣的「官」,其實只是個「爵」,其實只是個榮譽銜,供自己自爽用的,有個官銜至少讓街坊鄰居得以另眼相待,至少賺到他人眼神中的羨慕。

 

古代中國的官場,官吏的來源無外四種:一是世襲(接班繼承),老子英雄兒好漢;二是優選,如舉孝廉、行科考等,俗稱之為科班;三是軍功,四是花錢買官,是為捐班。賣官鬻爵這事早在秦朝就萌芽了,到清代更是被發揚光大。清朝最早的賣官可以追溯到康熙四年。當時國家初定,需要大量錢財,因此康熙下令,只要向朝廷捐獻糧食500石,或者白銀500兩,年輕的可以直接上最高學府國子監讀書,其他不願讀書的可以給個九品芝麻官的頂戴花翎。清朝的官吏制度是把職務和級別嚴格分開的,有了級別不一定就能當官。而一開始花錢買官只是買了個級別,例如花上6000兩銀子買個五品,你就可以得到朝廷發給你的官帽、官服,可以坐綠呢轎子,但就是不能任實職,不能管理國家事務,不能升堂斷案子。而且按當時的規定買官也有限制,一般是在五品以下。清朝初期還能很好地控制,特別是康、雍、乾時期。但花錢買官做畢竟是一大弊政,就象潘多拉的盒子,只要一打開就無法控制了。自從咸豐、同治以後,不但可以買級別,而且還能捐實職了,花錢越多,捐的官越大,官做的越快,後來乾脆連皇帝專賜的花翎也能買了。

清朝官員的俸祿是很低的,一品大員的年薪才180兩銀子,一個七品縣令一年僅45兩銀子,但他們的實際開銷卻遠遠不止這些,那自然是盤剝百姓了。當上了官以後拚命搜刮的另一個原因是要當更大的官,至少是要保住目前的這個官,這還需要銀子作武器。清朝的官員流動的很快,是「動態管理」。捐官的人很多,不少人還在那裡「候」著呢,既然拿了錢,大小總得給人家上個任把官當當吧?於是官員不斷「輪崗」,有的升了,有的平調了,也有的捲起鋪蓋回家了,官員就像走馬燈似的。老百姓卻因為官員不斷的調任而被編派攤銷,往往一聽新官上任就魂飛魄散,因為前虎才走,又來餓狼,只知道又要遭殃了。

以現代眼光看,賣官鬻爵是非常醜惡的,但是,因為人性的貪婪,一旦權來握時,誰又不想順便把好處也弄到手呢?就算是民主時代,比封建時代毫不差別的依然是人性的貪婪,民主選舉贏者通吃的特性,那麼多騰出來的位子與銀子,又怎可不想方設法過水撈撈好處呢?一方面透過不可意會的私下暗盤外,也有許多透過當面叫價,看看陳水扁的海角七億是怎麼一回事?還不是吳淑珍四下把有需要的人叫到官邸,進行著一筆筆醜陋的交易?反正陳水扁與吳淑珍的各種利用總統職權所進行的買賣交易黑錢已經透過法律的判決得以確認,但是,目前我們看到許多光怪陸離的蔡政府作為,坦白說,我也懷疑內情不單純,譬如卡管案,搞不好是私下已經把台大校長的職位給賣了,卻不意殺出個管咬金攔走了台大校長的職銜,能放嗎?肯定是不行的,怕有人會翻出私下的交易,所以只好卡管到底,連教育部長都只好犧牲了,有了卡管案,再看吳音寧事件,就讓人恍然大悟了,應該是前金已收,搞到下不了台,如果不續挺下去,那後謝不就打水漂了啊?這些事情的醜陋應該總會有水落石出的時候,我們需要驗證嗎?就等著繼續看著各種證據的出現囉!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eadlink167&aid=112595052

 回應文章

其正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8/10/23 08:57

且等著看吧!"龜尾"很快會露來的.

讓他們去"揚",讓他們去臭屁."臭屁的先死!"

我們"且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你說的陳水扁是很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