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10/10 14:45:30瀏覽3027|回應0|推薦48 | |
讀循吏列傳談良吏治國
看到現在的國家經營與治理,雖說是民主時代,但是,每個國家似乎都是治亂交替,偶有清明之治,卻也許多政治人物憑己喜好胡搞瞎整的不在少數。一切作為都只為自己的出路著想,絲毫不把人民擺上心頭,難道是人性之惡?還是因個人利害關係而以私害公呢?還有太多是在顯擺官威,以恐嚇百姓為樂,行事偏頗卻又鴨子嘴硬,死不認錯。與其每天看不值入目的報導,或是毫不作為的官斷,還不如進入書籍殿堂找找理想世間人物。 翻著古籍,想到古時候如何描寫有守有為的官吏呢?當然念頭浮出就是有作為卻又不太站得上歷史地位,卻又有歷史上的一筆,那就是史記中的所謂循吏了。但是從史記開始記載循吏後,其實在東漢的後漢書,同樣也有循吏列傳。當然每個時代都有這些依法辦事的好官,他們為了百姓的問題勤民聽政,宵衣旰食,那就來看看當時他們有些什麼樣的作為吧! 循吏依司馬遷的解釋謂本法循理之吏也。太史公曰:法令所以導民也,刑罰所以禁姦也。 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 孫叔敖者,楚之處士也。虞丘相進之於楚莊王,以自代也。「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文章介紹了堪比賢人的五位官吏,分別是楚國孫叔敖、鄭國子產、魯國公儀休、楚昭王相石奢、晉文公時的李離。史記分別讚美這幾位的奉職循理以為治的情形,其中,孫叔敖三月為楚相就可以施教導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緩禁止,吏無姦邪,盜賊不起。更重要是能秋冬勸民山採,春夏以水,各得其所便,民皆樂齊生。坦白說,能讓民生樂利,各得所便,吏無姦邪,盜賊不起就是了不起的政績了。有一次,楚莊王要改變幣制,以大錢替換小錢,結果百姓不便,紛紛罷市,有人告訴孫相說,市亂民莫安其處,次行不定。孫叔敖當下就請命楚王收回成令,下令三日就市復如故。有錯必改,不怕丟面子,這樣的作為連當今天下都少見,君不見當今的一例一休已經經年而民稱不便,更導致民怨四起,但是厚顏的政府卻依然故我,還連吹是政績,真是羞也不羞。 用錯人常是國政大亂的根源,如今這個英全政府搞得民怨四起,還把總統當囚徒般防衛人民抗議也真是羞煞古人了,只好換個賴獨看看,就怕日子不長久,人民還是被當賊般的防範呢!原本鄭昭君用所愛徐摯為相,造成國亂上下不親、父子不和,又想像當今用人唯親的近親繁殖政府就可以想像鄭國政治理的成果了。後來鄭國換以子產為相,只過一年,豎子不戲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第二年,市不豫賈;第三年,門不夜關,道不拾遺;第四年,田器不歸;第五年,士無尺籍,長期不令而治。看看古時治理多單純,百姓善良,只用三年就可門不夜關,道不拾遺,這樣子的治理換到當今都只能是夢想吧! 史記循吏傳另外記敘了公儀休、石奢、李離三人史績,其中公儀休奉法循理,百官自正,使食祿者不得與下民爭利,受大者不得取小,能夠安官不非分貪財與民爭利真是難得。哪像當今政府內一堆借用名義兼職自肥還嫌錢少,領了一堆研究金或被分配的各種名目獎金,比較古今人物真是今不如昔啊!當官當然就有誘惑,必然會有賄酪情事,誘人客有給相遺送魚者,相不受。客曰:「聞君嗜魚,遺君魚,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魚,故不受也。今為相,能自給魚;今受魚而免,誰復給我魚者?吾故不受也。」,不藉勢謀己利也為自己未來退位後著想,想如今多少貪贓望法者都是受不了誘惑而坐監能不汗顏嗎? 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堅直廉正,無所阿避。行縣,道有殺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縱其父而還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殺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廢法縱罪,非忠也;臣罪當死。」王曰:「追而不及,不當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誅而死,臣職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看看古人的依法行政,追犯人看到是自己的父親犯罪,就自綁到楚昭王處自求一死,讓忠孝能兩全,又不違法令,真是古今難得幾人吧! 另外,李離者,晉文公時的法務部長。有司法官因為過聽錯判殺人,李離自拘求死。晉文公說:「官有貴賤,罰有輕重。下吏有過,非子之罪也。」,因為底下犯錯李離自願承擔受過,曰:「臣居官為長,不與吏讓位;受祿為多,不與下分利。今過聽殺人,傅其罪下吏,非所聞也。」,他認為自己當官並未讓位給下屬,俸祿多也未與屬下分享,如今若因下屬過措,就要推卸責任,實在說不過去,因此,辭不受令。文公曰:「子則自以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晉文公以為若照李離的推論,是否晉文公也有罪,李離則說:「理有法,失刑則刑,失死則死。公以臣能聽微決疑,故使為理。今過聽殺人,罪當死。」遂不受令,伏劍而死。 從循吏傳中五位賢良官吏的事跡不難發現政治要清明,人民要能安居樂列,重要的社稷之臣是要有所為與有所不為,居高權重的社稷之臣作為其實看在人民眼裡。像孫叔敖與子產,都能仁厚愛民,善施教化,以政寬得人和,國泰而民安,而公儀休、石奢、李離,皆清廉自正,嚴守法紀,當公私利益衝突能勇於承擔,甚至甘願以身殉法,自我犧牲,維護君主和綱紀的尊嚴,做人民表率,社會怎會不感動,社會又怎會不移風易俗?. 歷史是一部最好的照妖鏡,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兩千年後的當今社會,有那麼多的為官治國表率可以參考,為什麼還是難得出現好的官員呢?實在值得再想想是否是制度上出了問題,提拔人才方法有誤所致。當初,司馬遷以緬懷與崇敬的心情寫出他們的政績和道德風範,意在闡明一個為政治國的根本道理:「奉職循理,亦可以為治,何必威嚴哉?」而這,也正道出了作者傾心嚮往的理想的吏治藍圖。期待現今政府不是自我吹捧,為黨為私,違背人民的付託,如果真有願意效法古聖先賢的治理道理,必然是個政治清明的社會。 而在後漢書也有記載循吏的故事,在後漢書篇中則是循吏列傳第六十六。因為所談人物頗多,實非一篇短文可以處理,日後再消化後再來記述。但可結用其贊,贊曰:政畏張急,理善亨鮮。推忠以及,眾瘼自蠲。一夫得情,千室鳴弦。懷我風愛,永載遺賢。道理是什麼呢?輕法簡政,為民表率永遠是不變的道理。韓詩外傳曰:「水濁則魚喁,令苛則人亂。理國者譬若張琴然,大弦急則小絃絕矣。故急轡銜者,非千里之御也。」推忠恕以及於人,則衆病自蠲除。一夫得情,千室鳴弦。只有以民為思的政府才是治國之道,在這個國慶佳節,希望有個普天同情的心情來迎接,而不是擔心國家被偷天換日,或許也是小百姓小小的心願吧!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