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繫心活48期--福州的名人名巷
2020/02/10 16:51:51瀏覽137|回應0|推薦0

福州的名人名巷

如果有機會到福州,別忘了去「三坊七巷」看看,這是市區當中唯一保留的老城區,自晉、唐就有許多貴族和士大夫聚集於此,歷朝都有建設,明清之後改變不大,有很多歷史文化名人出自這裡。由於保存完整,範圍廣達38公頃,因此被稱為「中國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國明清建築博物館」,十年前還獲得政府批准為「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街」,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三坊是:衣錦坊、文儒坊、光祿坊;七巷則是:楊橋巷、郎官巷、塔巷、黃巷、安民巷、宮巷、吉庇巷。另外還有一個南後街為其中南北向的中軸主幹道,三坊七巷分列於這條大街的西東兩側。

上回去福州參加研討會,主辦單位特別安排我們過去三坊七巷看看。不過去那兒之前,先到林則徐祠堂參觀,我和內姪在裡面就徘徊許久,整個三坊七巷反而來不及參觀,我這裡就只以介紹林則徐為主。

林則徐是乾隆五十年到道光三十年間(1785-1850)的人,剛好是大清王朝由盛轉衰的的關鍵年代。幼年的他聰穎能文,關心社會正義,從小就露出不凡抱負。傳說他幼時元宵節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到宮廟走走,老師看這情景歡喜,心血來潮出個上聯讓小朋友練習對:「點幾盞燈為乾坤作福」。其他小朋友絞盡腦汁思索,說了幾個童稚的作品,老師莞爾。沒想到輪到小林則徐時,只見他不慌不忙地說:「敲一聲鼓替天地行道」,讓老師大吃一驚。另有一次老師帶學生去附近鼓山出遊,看到此地有山有海,心胸開闊,於是又出個上聯:「海到無邊天作岸」,小朋友又繼續琢磨,海應該對山,山什麼呢?小林則徐此時對出:「山登絕頂我為峯」,再度讓人驚艷。這些佳作傳回林父耳中,他覺得這孩子有靈性,更要善加引導。

成年後的林則徐是個認真做事的人,而且想得多、看得遠,他以欽差大臣的身分到廣東,看到鴉片對國人的危害,這不僅是個人財產、健康、品德的問題,還會削弱國力,為社會帶來不安,說什麼也該禁。課本上簡單提他禁菸,但來這個紀念館可以看到他怎麼禁。他一開始先跟英國人談,但對方以為這又是一個滿口場面話,但只要更多銀兩就可打發的中國官員,因此沒放在心上。然而後來發現這回來真的,英國人才領教到這個人很不一樣。

另外,查禁的鴉片該如何處理呢?林則徐做事是個一絲不苟的人,從驗收、押運、存儲、看管、守衛等環節都做了嚴密的安排,林則徐親自監督,總共收繳菸土19179箱又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全部集中與虎門於183963日開始銷毀,歷經23天才處理完畢。

但究竟如何「銷毀」?

如果直接焚燒,其實還是能從剩餘的殘骸中去提煉出煙膏來抽,因此林則徐不用此法,而是請問前輩田溥縣令,採用引海水浸泡成鹵,再加進石灰燒化,灰燼隨著海水退潮時帶出海。

當時在旁觀看的人潮非常多,大家親眼看到過程安排的妥貼,不容人從中化整為零、偷天換日,許多人表示欽佩與信服。但消息傳回倫敦,頓時愁雲一片,居然造成米價、銀價的上漲,英國遂發起鴉片戰爭。後來清廷敗給英國,林則徐成為戰敗的代罪羔羊,被道光皇帝以「辦理不善」為由,流放到新疆,但「待罪之身」的他在那裏繼續認真觀察,發現北方惡鄰更是滿清大患,因此又從千里之外提出許多重要的建言。有人說他是「滿清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這是有道理的。

這個展區呈現出許多相關的物品,有他連夜寫好的幾千字奏摺,字跡清秀、端正,洋洋灑灑,從頭到尾一絲不苟。相較之下,另一位大臣的奏摺,前面還算整齊,但後面越寫越亂,似乎寫久了心激動渙散,字跡也隨之潦草。再回頭看林則徐寫的,雖然眼光透徹,看到中國未來大患,但一筆一畫始終保持穩定,想必他內心清明不亂。

我看了跟內姪說:看他的字跡很親切熟悉,因為我幾十年前就有一本《林則徐行輿日課》,這是他為了坐轎子時讀書所抄的佛經,小小的,攜帶方便,他是一個很好的佛教徒,再忙也會把握零碎的時間讀誦佛經,我勸內姪回臺灣可以去我的藏書中尋找來看。

內姪則跟我說,他覺得道光皇帝把他發配新疆其實是要保護他,不然留他繼續在廣東會很危險,很多人要害他。真的嗎?聽起來雖有道理,但我不確定,現在年輕人讀歷史似乎很有自己的獨特看法。

這裡還有一區介紹現在的毒品,宣導反毒。這部分參觀的人較少,我進去仔細看看,現在的毒品比過去更多,很多還做成糖果的樣子,顏色鮮豔,模樣可愛,看了真覺得人心險惡,現代人所處的環境還真危險。

我們兩個在這裡停留的時間太久,最後去逛三坊七巷的時間就遠遠不足,我只能匆匆忙忙地隨處跑、照個相,不斷跟內姪說,下次有機會我們再自己來,慢慢看。或者鼓勵他就自行前來,反正他現在應該知道在大陸旅行也不用太擔心。

三坊七巷還有什麼名人嗎?光是清朝以來就名人輩出,以下我草草寫過。

沈葆楨1820-1879):晚清洋務運動的重臣之一,曾總理船政,負責造船、練兵和培養人才,曾到過台灣,建立了億載金城防守臺南。他妻子林普晴是林則徐的女兒。

嚴復1854-1921):清末民初有名的思想家、翻譯家和教育家,曾翻譯達爾文的《天演論》,給當時社會帶來極大的衝擊,而書中內容「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用詞之簡、文字之美至今仍是傳唱經典。

林覺民1887-1911):他在民國成立前幾個月死去,死因就是廣州起義失敗,成為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他的絕筆信「意映卿卿如晤」曾入選中學國文教材,感動一代人。

林長民1876-1925):這是林覺民的同族兄弟,清末的思想家,他較為人所知是有個女兒林徽因,乃中國近代才女。

林徽因1904-1955):中國最早留名的女建築師,與先生梁思成(梁啟超之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她在文學上也有很多作品,被稱為民國才女。新中國成立後,國徽的設計是她生命最後的瀝血之作。

冰心1900-1999):是詩人、作家,特別在兒童文學著力很深,她把小孩看做「最神聖的人」,在作品中充滿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並歌頌母愛與童真。

還有許多人大家可能不見得那麼熟悉,這兒就不再寫了,總之來這裡真的可以體會到「人文薈萃」,你可能走個幾步就會又進到另一位名人的家。不過歷史是條長河,這些人不是一起同住在這裡,而是相繼出現,用自己獨特的方式,為福州的地靈人傑做詮釋。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fhcmoon2&aid=13170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