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預寫給您
2021/01/05 20:32:49瀏覽1396|回應0|推薦51






「很抱歉,我們存稿量太多,請暫停投稿。」


「好的,沒問題呀!」小D收到電子郵件時,通常在心裡默默點頭答應。

她一向很遵守編輯的請求。距離下次可以投稿的日子還剩下不到半個月。她常常一下子就忘記時間,直到投遞稿件的前幾天才收心、努力讓自己沉靜下來寫點什麼。這已經是她多年來對自己維持筆耕的最基本要求了!稿酬雖然微薄,但也不無小補,當做偶爾購買書籍補給心靈糧食的經費,累積下來也挺可觀的。

然而,這一篇卻是個例外。十來天以前就預先寫好存著。終於可以有充裕存糧的感覺,不必急就章,可以慢工出細活一點嗎?就小D的慣常筆調以及隨興而寫的個性來看,也不一定能給她的文字加多少分數。

值得欣慰的是,在有限的投稿管道之中,這一家是最能讓她暢所欲言、不必擔心所寫的「風格或內容」能否達標的地方報刊。通常被別家報社退稿時,聽慣的「不合版面需要」,或是「憾未留用」等字眼,已經不能打擊她的士氣。只有再接再厲,把那些編輯話語「歡迎再度投稿」當鼓勵,也期許自己精進,終有「成功登頂」的一天?!

她其實也不是真的要像登山客不斷追求登頂的挑戰。能被這家媒體固定留用文章成為基本班底,是多年努力累積下來的成果,不容小覷。更要感謝此報編輯的寬容和廣納,至少,應該說沒有門第之見,筆者有沒有名氣,是不是名家不重要,誠心誠意的筆耕態度也是動人的元素之一。投稿者與刊物編輯之間能培養出一定的默契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就的事情。倘若筆者再盡量體諒編輯們的辛勞,投遞文稿前多花些時間與精力審稿,減少錯別字或筆誤的出現,對編輯來說當然功不可沒。

而小D急於存稿的真正預謀或野心,其實也是想要在往後的時日裡,能夠更專注在許多篇構思和醞釀已久的文字。因為她感覺那些寫進自己的「靈光剪貼簿」裡的關鍵字啊或主題什麼的,好像再也不想被桎梏在方格子裡,按照麥肯錫方格筆記三分法還被關進那著名的三大區塊,簡直跟監獄牢房沒什麼差別嘛!它們被關地有點久,早已蠢蠢欲動,不想再顧忌那麼多了。

正值氣候宜人的五月中下旬,進入盛夏之前的梅雨季才剛剛正式登場,邊聽著雨聲、邊敲打鍵盤,沒想到這樣的jamming,還挺爵士的。連樓下鄰居大聲公也要用他最擅長的吵罵聲參上一咖。不得已之下,她只好把陪伴她的背景音樂放到最大聲量,來掩飾他們這種老舊「共響屋」的極大缺點。大聲公受到警告多少會收斂一點,體諒樓上的「受災戶」。

關於「共響屋」的來龍去脈,以及讓小D深受其害的種種細節,應該另篇詳述,在此暫時略過。

好的。切入正題。這一篇「預寫給您」的文字,其實是想和您切磋一下,順便好好整理一下自己的文思。想問問您是否能給小D一些建議。她到底該從何角度和切面開啟這段文字的旅程,用什麼樣的基調慢慢深入她想要表達的中心主旨?在還未正式動筆前,是否真有全面性斟酌思量的必要呢?

請您看看她的方格筆記本展開的雙頁面上,已經用紅筆畫分了幾個區域:最上面的1/5留白,一條紅線橫貫雙頁面;下面的所有空白再平均三等分,以直線分隔開來。最上面橫幅空白區上她填寫著:「被價值觀綁架,久久不自覺。透過『鞋子』的意象與漸進的崩解,點滴式地描述...」

三等分的最左邊,貼上一塊舊紙條,是還沒學過三分法之前隨興寫在手札中的雜思,上面的筆跡潦草寫著:

「灰姑娘的惡姊姊們為了穿上王子撿到的鞋子,紛紛把腳切掉一截,勉強套進鞋子裡...這故事的啟示:原來身處台灣的文化氛圍和種種現象下,讓人感覺像一雙早已穿不下的文化小鞋。應該是自己的腳早已長得太大、太野了?!在沒有覺知的狀態下,返台後的這些年一直沒有真正的歸屬感...今後不用為了適應而試著切腳、改變自己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大可正正當當、理直氣壯地做個大腳婆吧!終於深刻體會何謂『切足適履』了!」

三等分的中間部分,因為跨頁留白最大,隨筆記下了各種可以作為申述的範例。希望藉著童話「灰姑娘的故事」和其中「切足適履」的寓意,用文章的血肉,尋找與全篇的骨架結構的完美結合。小D順手記下一些自己的記憶與經驗,例如:「學生時代的她,在台北重慶南路旁的專門賣鞋的金陵街徘徊選購鞋子的記憶。那時,她總是喜歡穿小一號的鞋子,不知為何。」接著補充一點:「或是明明買了剛好合尺寸的鞋子,穿過一陣子就會有太緊的窘迫感。」在這兩個陳述旁邊,小D畫了一個大括弧,旁邊再做如是註記:「這兩點或許可以當做貫穿全篇的情節、暗示或伏筆,營造一種怪異的現象,甚至因而引發的心結....」

現在敲鍵盤定稿中,小D會想在「心結」這兩個字下方畫線、加上粗體並填上色彩,最好是血紅色的,像這樣:心結

真的,動筆前已經想得太多,文章還沒半撇,心結已經像葡萄串了。另外還有兩個補充的例子,大概也不會有用武之地了。為了鉅細靡遺,還是記錄下來。

其一:「不該買廉價的鞋子,沒穿幾次鞋底就整個直接脫落,尷尬極了!」

其二:「以前的鞋子,帶回台灣因為氣候潮濕或因環保材質,自行崩解的例子也不少。」

雖然正在運用現學現賣的聰明人都會聰明運用的「麥肯錫方格筆記法」。但是,小D似乎並沒有真的很嚴格地遵行其中的邏輯順序。只是比以前亂七八糟、毫無章法可言的潦草手札稍微多了點規範,看起來整齊些罷了。她在方格筆記本那一頁最右邊的三分之一空白處上所記錄的字眼,好像既不是因也不是果,就當做是後來又想到的追加附記好了:

「以Cinderella灰姑娘為引子倒敘、回溯或開頭。因為不對的鞋子,或掉了一只鞋子後的因果關係,讓她再也找不到適腳的另一只。而且時間逼近子夜十二點的不安和焦慮正蔓延,找不到真正的『出口』或『入口』逃走。」

等等!您終於忍耐到極限...不得不發表想法了:

「我不知道這些被妳從方格監獄裡釋放出來的文字,是不是真的自由了。以一個專業編輯的角度來看,它們只是從一個牢房換到另一個牢房罷了。或是像放牛吃草似的,把那些文字之牛放個風、透透氣,到了晚上再把牠們趕回牛廄關起來。真正的創作是要內化這些材料,像料理一樣,同樣的食材,不同的人憑技術、想法和經驗,烹調出來的成果在色澤、口感和美味上也會有極大的差別。其中的營養度應該不相上下,但最怕的就是過度調味或火候與時間沒有拿捏得當。」

編輯的這些字句簡直像高靈傳遞過來的寶貴訊息,好像靈犀相通似的。除了由衷感激之外,小D只能再竭盡所能演繹這個還不知道真正主旨和動機的文思到底會匯流何處。難道小D彙整的這些素材,形式上或許應該試試還原童話的語言,也就是說,可以試試看改寫「灰姑娘」這題材,變成小D版的「灰姑娘」。

於是小D真的努力做了如下的嘗試:

「從前從前有一個女孩,從小就喜歡聽童話故事。到了歲暮之年依舊如此。而且,她每聽一次『灰姑娘的故事』,就要掉一次淚。她覺得自己可憐,到了這個年紀依然孑然一身,連個苦毒她的惡後媽和惡姊姊也沒有。她從少女的時候就有那樣的傾向,每次買鞋就特別喜歡買小一號的。這樣,她就可以在每次硬塞雙腳進鞋子裡的時候,也在意念上試著像故事中的惡姊姊們那樣『削足』。沒有了後跟的腳,血淋淋地隨船一般的鞋子,滑游前進,久而久之就不覺得痛了。這個女孩的一生說不上坎坷。但就是一直找不到合腳的鞋。也從遇不到一個能找到她,讓她去試那雙有名的Cinderella舞鞋的王子。難怪她一生似乎都有那種心結,覺得自己腳大,總有買小一號鞋子的強迫症,免得不受規範的腳,還會繼續長大。怕萬一那個命中注定的王子真的出現時,她穿不下那雙她不知哪一世遺落的小鞋就糟了。或即使買了合自己尺寸的鞋子,但穿了一陣子後就感覺緊迫。而且,因為有時間的恐慌症,一生都避免買那種掛鐘,更不會買那種每小時報時的響鐘。再加上年紀越來越大、視力不斷老化,每到陌生地方,如果不知道緊急出口在哪兒,就一定坐立難安。而故事的標準結局是王子終於找到辛德瑞拉,辛德瑞拉搖身一變不再是那個灰頭土臉的邋遢姑娘,自此永遠光鮮亮麗,和王子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長長久久,只要這個童話故事繼續流傳,他們都永遠活在時光凍結住的快樂結局裡,被當做標本一樣,供世人瞻仰。女孩堅信了大半生終於領悟童話畢竟是童話,自此不再讓這種樣板結局主宰她的人生、也不想被這樣的『惡夢』追逐下去。因為,她也終於領略所有的故事一直都有不同的出口,因為入口在人們不小心掉入之時,早已自動封閉了。」

灰姑娘這個童話故事,在世界各地流傳著無數的版本。以上只是其中一個似乎沒有真正定案、也不知會不會有最終定案的小D版本。而你的版本又可能會是怎麼樣的呢?咦,奇怪,小D好像徹底離題了,或是想要表達的主旨嚴重失焦了。不是說好要把「鞋子」當主角的嗎?世界原來是一只大鞋。我們的腳都太小了,根本不用切吧!

此時,編輯又以心傳訊說: 「原來妳這篇『預寫給您』似乎也是『預鞋』的諧音。希望妳這次預先寫好的「鞋文」,真的會是最合腳的一雙。能陪妳走得更長遠。再也不用削足,不必等哪個王子來測量認證,是從自己腳上長出來的最最合腳的天然鞋子。」

果然是高人,我都還沒意識到自己的潛意識已經出發,想要披荊斬棘走出新路。野心不小。

還有十一天,投稿限制就要解除。還有時間慢慢增減和修潤,如果您又發現什麼瑕疵或污斑之類的,小幅度的更改,應該不會讓鞋子變形才是。謝謝您,辛苦了,我們下次見!


2020/12/27 文與圖 發表於更生日報副刊
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444560
更副官網版本中的這段「小D憶。那時,她總是喜歡穿小一號的鞋子,不知為何。」可能是本人寄件時的失誤漏掉一串字。在此更正為:
小D順手記下一些自己的記憶與經驗,例如:「學生時代的她,在台北重慶南路旁的專門賣鞋的金陵街徘徊選購鞋子的記憶。那時,她總是喜歡穿小一號的鞋子,不知為何。」









( 創作小說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daidihu&aid=137463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