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兩岸的災後輿論與思維
2015/08/19 13:08:13瀏覽284|回應0|推薦0

前一陣子台灣的風災與天津的大爆炸,都造成生命與財產的重大損失,而是兩岸政府、民眾與媒體的後續反應,可以說是截然不同。

在台灣,各級政府遭遇的災情不同,首長處理情況也不一樣,其中又以台北市長柯文哲,颱風當天待在家裡用手機社交軟件Line聯繫市府,而沒有去市政府專門的災害應變中心坐鎮指揮,乃至於台北市沒有及時停水,導致黃泥水造成輸水供水的嚴重損害,引起的爭議最大。很多人看到了市長夫人陳佩琪在臉書上提到,難得一整天柯文哲都在家吃飯,冰箱都被清空了,就非常憤怒地指責柯文哲夫婦;而另一方面,也有大量的柯文哲粉絲在網上為柯文哲辯護,新聞媒體或社交網站熱議的主題,也是柯文哲引發的藍綠交鋒。

而在中國大陸方面,天津大爆炸之後,各界忙於救災與調查之餘,媒體則是在報導中加重了關於救災英雄的悲壯感人事蹟,以及黨與政府的愛心關懷,對於事件造成的損害相關報導比例逐漸下滑。雖然習近平主席早在第一時間就下令要嚴查事故原因並且追究責任,但是也有媒體觀察人士認為,這次災害總的來說,感謝政府感謝黨的基調已經形成。

其實以客觀角度來看,無論是台北市或者天津市,在意外災難發生前的預防和事發後的處理上,的確都有值得檢討改進的空間,但是耐人尋味的是,兩邊的輿論似乎都沒有朝向真正有幫助的方向走。台灣藍綠對立已久,很多人慨嘆“只有藍綠,沒有是非”。明明各級首長乃至於執行層面都有相關法規與應變程序,但卻往往被首長視而不見,“官大學問大”的現象到處充斥;而出了事情,也很少有人願意就事論事,客觀地把遭遇的狀況與應變的過程和標準程序拿來比較,取而代之的是彼此攻訐謾罵,尤其是高人氣的民選首長,只要掌握死忠的網軍,就可以引導媒體把問題轉為藍綠立場的政治鬥爭,除了要相關首長辭職下台之外,剩下的只有謾罵與抹黑,而沒有具體的檢討改進。這樣的鬥爭不但對於解決問題幫助不大,也讓社會人心浮動,鬥爭暴戾之氣愈演愈烈,雙方見縫插針,把人與人之間最基本應有的良知與同理心都消耗殆盡。

中國大陸走的則是另一種極端。大幅報導救災英雄悲壯事蹟,以及政府與黨的救助,讓社會人心朝正面方向走固然不是壞事,但卻也失去了讓社會反省、讓政府改進的原動力。執政黨與政府本來就應該服務民眾,如果發生的重大災害是可以預防,而且應該預防的人禍的話,政府事後的任何救災作為,也都只是在彌補先前的過失而已,實在沒有必要,也不應該要民眾感恩戴德。一味的謾罵固然讓人寒心齒冷,但一味地粉飾太平,只會讓民眾更不相信政府,從而將懷疑與不滿壓抑在心裡。長此以往,總有一天會大幅反彈的。

一個健全的民主法治社會,需要依法行政,也需要適當地包容與感謝。適當地問責,有助於釐清事實真相從而彌補改進,讓整個體系日趨完善;而適當地表揚公僕的善行,也有助於讓社會更溫暖,讓公務人員士氣更高昂。如何拿捏箇中分寸,實在值得各界仔細思量。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bennychang&aid=28219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