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聽法國人唱卡門? 】Riccardo Muti給我的三堂課
2020/08/20 12:44:27瀏覽13016|回應0|推薦15

加碼~聽俄國人唱《黑桃皇后》,聽德奧人唱《風流寡婦》,聽英國人唱Britten???

結論~更要聽義大利大指揮在義大利歌劇院的威爾第! 

歌劇歌手光練出美聲就夠辛苦困難,不信可看這Goggle演講歌劇的生理學”.....為什麼要為難他們的語言發音呢? 請聽我的苦衷。  

p.s. 男低音羅俊穎老師出奇好的俄文歌劇/歌曲演唱,實在是台灣聽眾的福氣。其他敝人不熟悉的台灣歌唱老師們,純粹頑笑請見諒喔!

【ㄋㄞ不起來的風流寡婦】

這個問題其實始於大都會串流《風流寡婦》那天,我赫然發現原來要放的是英文版,失望瞬間湧上心頭,而且是落差很大的失望。 

語言發音屬歌劇的元素之一,在我心中歌劇換語言唱可是大事! 

怎麼說哩,和老公談戀愛時常常車上聽《風流寡婦》 Die lustige Witwe, 裡面的漢娜唱起歌來ㄋㄞ勁十足,不然也不會讓希特勒如許著迷。不過並非檢討我為什麼ㄋㄞ不起來,而是德文歌劇居然能夠在輕歌劇時代達到以前ㄋㄞ不到的境界。

Jonas Kaufmann & Diana Damrau (德籍/德籍

德文在這把lieb ()唱得特別長而重,以長母音ie為韻腳的很多Hab mich lieb! 愛我/du hast mich lieb! 你愛我見黃色ㄤ而德國女生的Sei mein! Sei mein! [()是我的, 是我的]怎麼聽那個鼻音(nasal sounds )就是甜踢踢的~見下圖綠色

如果聽英文版,韻腳少了很多,hear, dear也都是短音;而know, word , so 等的”喔”音能拉的長度也不能與”ie”相比…..且聽聽下面英文版便知﹕

 

而事實上,德文不夠好的歌手,也無法表達出Sei mein! Sei mein!ㄋㄞ….

第一幕最後快板如進行曲與情感溫柔的歌詞交叉時,快板歌詞便會是押短母音韻,變得活潑生動 (《風流寡婦》全劇德文歌詞見此)用聽的便知

 

有興趣的目前可分三幕看個比較可以的德勒斯登版本(可設出英文字幕)

第一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DwaJd0ofno

第二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K1HDA9MGmA&t=6s

第三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Q-MviefXls&t=178s 

【聽俄國劇院的俄國歌劇】

另個緣起是我從20年前首度聽柴可夫斯基《黑桃皇后》並不感動,甚至懷疑柴大大會不會寫歌劇啊”…直到我偶然聽見俄國人自己唱的,忽然瞭解了。

《黑桃皇后》莫斯科Moscow State Stanislavsky劇院(串連至2020/11/5)

成功的歌劇歌手至少需要能夠掌握義大利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等等,甚至其他國家語言,一般來說十幾年跑不掉,其中當然歌劇發源地義大利語是所有歌手必備的能力。但是俄語(或斯拉夫語系)就並非人人都能掌握。 

大多歌手會從IPA(https://languagelog.ldc.upenn.edu/nll/?p=155)入門,但是IPA自己也承認無法光就其系統完全了解如母音長度等,跟著專家訓練還是很重要。 

俄國歌手既從小熟悉故事精神(這是普希金的),又是毫不費力很溜的語言,自然知道重音與節韻在哪裡,在俄國演出時(當然指揮也是俄國人)詮釋自然較靠近作曲家的理想。而且異常清晰的對白(有時詠嘆調&朗誦調會混再一起), 才聽得出抑揚頓挫裡的情緒,不會講俄文時歌手只硬背,抑揚頓挫都不可能,更無法從歌詞咬字上表現情緒。聽道地發音,真的發現感受不同。 

俄國語言也有種特別的鼻音(很多)…就稱作是種悲愴與思想的鼻音吧!所以聽不到大概這個歌手的俄文就不夠好。 

反過來,俄國劇院唱義大利歌劇時,非常有趣,乍聽還是翻成俄文在唱哩捏捏捏,

近日有機會聽Prokofiev《戰爭與和平》,也是和個人多年前的美國版本感受差異很大 

《戰爭與和平》全曲Moscow State Stanislavsky劇院(2020/11/26截止串流)

 

俄國還有許多重要歌劇,以上只是粗淺的舉例個人經驗(俄國製作vs 非俄國製作),請包涵。

 

【那法國歌劇呢﹖】

頭一個就想到最甜膩膩又辣的《卡門》,法語也有種鼻音~如最有名的” Lamour est un oiseau rebelle”愛情是隻自由小鳥是慵懶的Habanera舞曲(歌詞於此)裡面每個taime, 都必須/..”…而年輕時形象兇悍的卡拉絲,唱起來也是又甜又辣地/..”……請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5V6NQDc2Y 

若看巴士底歌劇院版本1997,法國次女高音Béatrice Uria-Monzonz 45min起,絕對會讓你/..”個夠《卡門》全曲如下

Seguidilla ("Près des ramparts de Séville")

Seguidilla是種西班牙賽維亞的民間舞蹈,歌名又叫做[(我家住在)塞維利亞城牆附近]…此時她為了讓荷西(法文要念西)放她走,更是魅力使盡。 

法文帶出來的鼻音是渾然天成的誘惑劑,幾句就來一下是鼻音魅惑的大宗!另外一個特色是因它與德義英文唱歌時不同,許多子音氣音不發生(不發聲的母音有時唱歌反要發聲),很多音較輕,如此句與句間,感覺更圓滑(legato)綿柔。不會多出很多st等摩擦般的音。 

我找資料發現有音樂專家提及法文歌曲演唱方式時,指出太多老師教出來的唱歌鼻音過重。原來只需要稍稍一點就好。我想這就見仁見智吧! 

歌劇發展另一極為重要的"Pelléas et Mélisande" 《佩利亞與梅麗桑德》也是不能沒有那兩位主角夢囈般的鼻音,濃郁地讓人更漂浮、更沉醉啊!

《佩利亞與梅麗桑德》全曲參考

 

不過幸而大多歌手法文都不差,法文歌劇無需太擔心鼻音消失。

【看義大利大指揮在義大利歌劇院的威爾第】舉Muti為例 

這兩日剛好連聽了義大利威爾第權威Riccardo Muti指揮2013羅馬歌劇院的那布果”Nabucco艾爾納尼”Ernarni等,又證實了自己另一個想法。 

聽大都會串流半年多來,感覺義大利歌劇的指揮者,有種越近代越求快的問題,狐疑中比較對象是李汶Levine,因為他年輕時就不求快。 

但是在Muti手下,下面兩齣威爾第早期歌劇根本判若兩人,因為他更懂得何時要~慢到能彰顯出悲情與壯闊。 

簡單地說便是他對音樂的掌控可以讓它既是完美配角又是主角。管弦樂與聲樂如潮水波波襲來,氣氛的醞釀,則明晰地讓你聽到如{漸強。強。弱。強…}&{快。慢。快} 交錯配合劇情歌詞氣氛進行,保持持續張力。 

這是在Muti指揮管絃樂曲時,我沒有注意到的地方。而Muti可是生在拿坡里,美聲歌劇的故鄉。 

慢板詠嘆調,音樂上有時作曲家會停下音樂,讓歌者清唱十數個小節。在此樂團停~起之間,Muti讓歌者(甚至是合唱團)的慢拍長音,自然而無壓力地渲染發展,在歌聲乍停未歇時,管弦樂已經無縫接軌。他的謹慎細膩或許讓管絃樂不夠火燙熱情,卻在歌劇上成為最佳支柱 

下面提及三齣我沒有聽到一次搶拍”…他很清楚自己的音樂應如何呈現也能了解歌手發聲特質(有的需要運氣而遲一點大都會指揮屢屢會變成樂團搶拍) 

較快的音樂時,樂團各部依舊能澄澈透明~因為是羅馬歌劇樂團,我有點訝異能做得到(如前言,羅馬的歌劇史因為宗教重心,發展不及米蘭和威尼斯等地)~各個獨奏樂器都不讓其他齊奏壓過去,我聽到比大都會多很多的獨奏樂器他甚至2015曾主持威爾第學院(Riccardo Muti Italian Opera Academy)教導年輕人歌劇。

其實威爾第的美學精神,就是義大利美聲進化後的體現啊! 

Ernarni全曲, 羅馬劇院, 2013

這齣服裝設計還帶著Versace美學,華麗目不暇給。 

如第三幕1:36:40 Oh, de verdanni miei《年輕的日子啊》Don Carlo國王感嘆自己年輕時在欺騙中度日苦頭吃盡終於能當上神聖羅馬帝國國王,威爾第讓一把大提琴開始序奏與負責伴奏,譜標為Andante(76 - 108 bpm) con moto有動態地行板。後半管弦樂加入營造感嘆的高潮莊嚴的感覺讓我還以為是慢板,弦樂細細碎碎的收尾至極弱音。 

觀眾掌聲完全不會超前部屬讓人吐血,也不會久拖,影響歌劇進行。感覺優質且出乎意料,和去Verona 的絕對是不同種人。並且呈現對指揮的高度尊重。 

■1:45合唱團唱出最重要的合唱曲Sir John Eliot Gardiner《弄醒卡司第里亞之獅》,咬字清晰整齊,猶如俄文他們知道自己在唱什麼樣的情緒,歌聲咬字自然會恰如其分地出現。情感表現也很一致,大小聲的控制來自指揮,但是整齊的音量變化顯示出對這首歌意義的重視。而第二次重複時的漸慢與稍慢,實在是太精彩,無怪乎觀眾都要瘋狂叫好。但是還是不敢拖久影響歌劇。 

■為確認漸慢Muti的用心,我找到名指揮Sir John Eliot Gardiner, 在威尼斯鳳凰劇院2010新年演唱會上指揮這首《弄醒卡司第里亞之獅》速度較快之外,也沒有稍稍漸慢的調整,合唱團還亂了拍~同是義大利合唱團,指揮懂不懂威爾第可能還是有差吧!? 

★★★★★★★★★★

2010起就有新聞寫,Muti和羅馬劇院約定要為威爾第誕生200周年紀念製作幾齣歌劇而在2013, 紐約時報已經寫道Muti拯救了羅馬歌劇院讓它恢復往日榮光。Muti離開La Scala並不是愉快的分手,接著2005去羅馬時也是黯然離去,那時就已拯救過一次了。但是他熱愛義大利的心不曾稍減,2013他是羅馬歌劇院終身榮譽指揮。 

另篇訪問裡Muti說﹕「威爾第是歌劇的最大支柱之一。他不僅代表著義大利,而且代表著全人類的靈魂。人們都可以在威爾第音樂中找到自己內心的聲音」而他更認為成功是團隊合作的成果與羅馬本身深厚的歷史人文背景有關,不怕短時間前歌劇不如其他義大利城市興盛。

★★★★★★★★★★ 

以下是2013 Muti指揮《納布果》,再度解決我於2017大都會版本(LevineDomingo先後醜聞纏身告別樂壇最後合作時)很不夠感動”的困惑…其實並非出自八卦。 

首度在歌劇中對猶太奴隸的合唱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感動,是在數年前羅馬浴場(也是羅馬劇院演奏),那時是因為威爾第創作與歷史的感動。當時威爾第希望義大利統一,不再受奧匈帝國統治。 

《納布果》歌劇全曲2013

 

大都會2017那場演出(結束串流)劇評歌手(非指揮)表現不佳Domingo聲音已不堪適合男中音。這不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說法,2019 Salzburg festival劇評Luisa Miller說他唱得像個tired tenor疲倦的男高音。女主角除了音準不錯外,被形容為胸腔內有雲霧(我的說法是嘴巴含麵包唱歌)含糊不清,花腔怪異得似乎是用矇混過去的~這不正與語言不熟悉造成的問題有關嗎? 

■Levine 2001的指揮(版本同上述大都會) https://www.metopera.org/discover/video/?videoName=nabucco-va-pensiero&videoId=808137918001,算是比較感人的。後來此段合唱傾向於較小聲。而大都會若是只把威爾第作品借來當猶太人的悲歌,也算是種悲歌吧… 

2011《納布果》Muti在羅馬劇院脫劇演講成為美談

Muti給我音樂感動,比較上聽得出Muti讓弦樂伴奏沒有埋沒於歌聲中。因為弦樂琵音往往聽不清楚。而在此合唱團是以把小節唱滿滿的柔性攻勢,加以弦樂琵音,哀戚逼人。 

Muti也給我理念的感動~從他起,這首歌也是民主的象徵 (或說"反Berlusconi"). Wikipedia提到上述2011影片全部過程~第二段歌詞“ Oh mia patria,sìbella e perduta”(“哦,我的國家,如此美麗,如此迷失”)…結束後,聽眾鼓掌想安可。Muti違反歌劇和作曲家Verdi規定,向聽眾發表了簡短講話,抗議貝魯斯科尼Berlusconi布魯斯柯尼政府大幅削減預算,影響了歌劇藝術的演出。這是首都羅馬,這麼好的樂團,這麼好的合唱團……” 

他後來指出保持文化在義大利的必要性~的確,義大利子孫是靠祖先留下的藝術與天然資源(觀光)過活的~他相信在像義大利這樣的國家中殺死文化是對社會的犯罪。文化是使人民團結在一起的精神粘合劑” 

然後,他邀請觀眾一起和合唱團唱《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再次打破歌劇慣例。歌劇觀眾紛紛站起來,並與合唱團一起唱歌。Muti“ 80%的聽眾知道歌詞並跟著唱,影片中也看到年輕人找解說上的歌詞一起唱,而合唱團的某些成員卻在流淚。” 

Muti說這是他一生中第一次一起和聽眾演出合唱,並回身指揮聽眾,也是最後一次。 

這兩齣Mutti指揮的威爾第歌劇,主角歌手一半是重複的,兩齣共同的俄國氣質女歌手Tatiana Serjan畢業後可是又花一年2002-3在杜林Accademia della Voce (Turin)把義大利歌劇進階學好,另位ErnarniIldar Abdrazakov則是俄國音樂世家,義大利歌劇唱得好都有其原因,而義大利聽眾完全沒有排外,在謝幕時掌聲絕對分得出歌手表現的精彩度。 

謝幕時我聽到的是Viva Muti…誰不會對他的敬愛更深一層呢? 他沒有只管賺美金,很長時間在義大利奉獻一己之力。 

奧地利採石場《納布果》(有英文字幕) 1:27《飛吧,思想,乘著金色的翅膀》, 相較下還是太快,無法傳遞出哀傷。

 

第三齣是威爾第過了中期三大傑作後想突破自己的Simon Boccanegra.作曲家想更淡化跑馬歌色彩, 後續作了許多修改,成為巨作。 

帥! Muti一出場,掌聲未歇馬上演奏國歌大家趕緊站起來..原來是總理Mario Monti前來欣賞開幕,坐在皇家包廂。至少刪預算的布魯斯康尼下台了。Muti心情應該不錯。可惜他不知道後來國家舉債,照樣讓預算被砍。 

Simon Boccanegra》全曲, 2013開幕羅馬劇院開幕演出,得到非凡成功。

這個製作Muti很強調是前皇家莎士比亞協會主席Adrian Noble所導演,布景來自奧斯卡獎得主Dante Ferretti之手,裝飾來自另一奧斯卡獎得主Francesca Lo Schiavo, 服裝設計由數度奧斯卡提名的Maurizio Millenotti負責,顯得相當重視! 

除此之外, Muti也實現了他前述威爾第代表著全人類的靈魂的精神主要歌手除了男高音幾乎都是國際牌”…. 

在此我們仍可看到合唱團優質的演技(本劇很多群眾戲), 彼此眼神與肢體交流而非死板看著前方。而全世界的歌劇歌手沒有不學義大利歌劇的,因此好手的確很多,展現義大利文化上的軟實力。 

【還有很多國家的歌劇啊

當然,如果每個國家的歌手都只唱自己國家的歌劇,像是醫學分科那樣,大概只有義大利人和德國人(靠華格納)活得下去。 

但我沒特別提到英國歌劇~

Britten《仲夏夜之夢》全曲法國Opéra Orchestre national Montpellier會串流到2020/12/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qV-ZiIrZqk 

英文歌劇發音上相對簡單,各國歌手都沒有英文語言障礙。英美在現代歌劇上有諸多貢獻。個人非常喜歡Britten : 有經典文學與人性探討

《魂斷威尼斯》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k8a-Yti5I

《仲夏夜之夢》https://www.youtube.com/embed/0qV-ZiIrZqk

“Peter Grim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MyBUetbE38

“Billy Budd”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9S_nIxzKU....

“The Turn of the Screw” https://youtu.be/BAAkJrLfBgQ 2020/8/21即將終止串流

上述的狂想也只是種期待,標竿,希望不要屢屢聽到歌手”含著麵包的歌聲”,錯失了各國語言於音樂歌詞上之美。 

最記得第一次到捷克便看到布拉格劇院德佛札克” Rusalka, 當初感動再也無可取代應該是從那時候就埋下了這些瘋狂的點子與心願吧

( 興趣嗜好偶像追星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albertineproust&aid=149206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