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周敦頤《通書》哲學概說─《周子通書白話讀本》文摘
2011/05/12 14:56:54瀏覽2478|回應1|推薦2

 

周敦頤《通書》哲學概說

 

◎自在老師 /

 

周敦頤濂溪先生為北宋理學的開山祖師,著有《太極圖說》與《通書》。其中《通書》為宋明理學開宗的重要著作,闡發儒家內聖之學與成德之教的心性精義。前賢肯定《通書》「默契道妙」,贊之為「千載不傳之秘固在是」!

《通書》全書四十章,二千六百字,言簡義豐,體小思深。各章條列述義,看似獨立,實則義皆相關。以下即就《通書》之思想作一綱領式之概述。

(一) 宋明理學之內涵特質與通書之價值


所謂的「宋明理學」,乃特指發展而興盛於宋朝、明朝之儒家心性哲學。其本質與方向,是儒家的「內聖之學」;其內涵是「成德之教」;其特質是進一步確立及闡發先秦儒家本有的「成聖」之超越根據─即所謂「道體」或「性體」─以此開展精微深密的「性理」或「心性」之學。此是宋明理學之主課題。然其目標與理想─修己成德以達治國平天下─與先秦儒家則是一致的。

此是宋明理學的內涵特質。作為理學開山祖師的周敦頤,其代表著作─《通書》─於此哲學思想規模,不僅有創導之功,實亦有著「開宗明義」之學術意義。理學之基本理路,及儒學精神之總方向,在《通書》中,均已深切把握與確立,此為《通書》之於學術思想上之價值貢獻也。

 

 

(二)通書對道體的契悟與闡釋

  《通書》對道體的契悟與闡釋,為全書思想之根基,亦為全書中頗具形上玄義,而為一般視為較深奧難解者。

《通書》凡四十章,其思想主由《中庸》與《易經》(尤其是《易傳》)二典契入而發揮之。

其所契悟與闡釋的道體(誠體),乃一形而上的、超越層面的,能實現一切,且能起創生作用的「創造性實體」,為「即存有即活動」之道德創造之真幾。當代哲學大師牟宗三先生依此名之為「寂感真幾」。

《通書》於道體的詮釋,以〈誠上第一〉為主,以《中庸》之「誠」合釋《易經》之〈乾彖〉。所謂「『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乃藉宇宙之生化以言天道,又進一步緣天道以言人道,主旨終落在「誠者,聖人之本」上。「誠」之把握與體現,為全書宗旨。

《通書》對於「道體」(誠體)自身的詮釋,以「寂然不動,感而遂通」(聖第四)描述道之「體」與「用」,又以「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動靜第十六)形容「道體」(誠體)之妙運萬物。

道之「體」,無形跡、無方所,故以「靜無」或「寂然不動」來描述;其「用」,能感能應而有跡於現象界上,故又以「動有」或「感而遂通」來描述。然「體」「用」不二,動靜一如,「發微不可見」而「充周不可窮」(誠幾德第三),是為「道」之全體大用也。

 

(三)內聖成德的實踐要領

《通書》承繼儒家內聖之學與成德之教立說,故十分重視實踐,其要點略述如下:

 

甲、   志學之旨趣

凡事始於立志。內聖成德的實踐,亦必始於「志學」。所謂「志學」,即是發自內心之誠,自願、自覺地做清澈自己生命的聖賢工夫。

  《通書》對於「志學」,以〈志學第十〉為綱領,以「志伊尹之所志,學顏子之所學」為方向目標,前者為治國平天下之賢相,後者為內聖修德的典範──此亦為《通書》思想之總綱也。

此外,〈顏子第二十三〉、〈文辭第二十八〉、〈富貴第三十三〉、〈陋第三十四〉等章,也有輔助性之論點。蓋士君子既志於聖道之學,則唯務實於進德修業,於個人窮達之分,不宜過於計較,亦不可徒務於文辭,忘其修身之志。文辭唯用以傳道啟後學耳。能如此,方是真志於學也。

 

乙、  氣性之偏與師友的啟發

此部份之論述,主要見於〈師第七〉、〈師友上第二十四〉與〈師友下第二十五〉等章。


《通書》言成德之教,重在師友之啟發、化導,以求「自覺地」實現道德。而道德踐履之入手處,首在變化剛柔等氣質之偏,使之得中。如此則是為師之事。為師者啟發誘導,「俾人自易其惡,自至其中」,則唯是啟導其「自覺」也。師者「先覺覺後覺」,學者「闇者求於明」,如此,「師道立」而成德之教始於是矣。

 

丙、  聖學之要─無欲與誠之體現

周子特別重視「無欲」,《通書》以此為聖學之要。如〈聖學第二十〉言:「一為要。一者,無欲也,無欲則靜虛、動直。靜虛則明,明則通;動直則公,公則溥。明通公溥,庶矣乎!」無欲則誠體朗現,廓然大公。

至於實踐,則由「五常、百行」等日用人倫為具體入手處,以達於化育萬民,如此即使「誠」具體真切的落實;「無欲」之要,亦在此方能展現其實義,而不致落於偏枯也。此部份還可參見〈誠下第二〉、〈公明第二十一〉、〈公第三十七〉等章之闡述。

 

丁、聖功之本─思與知幾

  聖學以「無欲」為要,然而人生而有欲,志學之人,如不透過內省去私之工夫,以化人欲之萌,以去惡存善,成聖成賢之境殆不可得。

人欲之萌見於何處?內省去私之工夫從何著手?前者《通書》以「幾」(ㄐㄧ)說之,認為「幾」是善惡之所由分(見於〈誠幾德第三〉);後者則以「思」為聖功之本。

「思」即是「知幾」的工夫,即是誠體發用、反觀自省的工夫。故〈思第九〉曰:「幾動於彼,誠動於此」。反觀自省的對象,特重於行為的源頭──動念之「幾」上。而其最終境界在於「無思而無不通」,故曰:「無思而無不通,為聖人」(思第九)。此是成德工夫之最內在、最深微者。

 

戊、慎動與改過遷善

 

儒家思想是踐仁成德的學問。講道德必然要重實踐,講實踐,則不能不重視改過遷善。道德踐履的「慎動」與「改過」,雖是至易至簡之理,卻是最切近、最切要的工夫。《通書》於此致意叮囑頗多,分別見於〈慎動第五〉、〈幸第八〉、〈愛敬第十五〉、〈過第二十六〉、〈乾損益動第三十一〉、〈家人睽復无妄第三十二〉等章。

為學之人,雖日日勉於省思知幾,然不敢自以為足,不敢自以為是,猶恐覺之未及,於言行未能立見其有失,此則須「聞過」也。聞過、改過、遷善,乃可進於賢,故〈幸第八〉曰:「聞過,則可賢。」

清儒黃宗羲於《宋元學案》中言:「周子之學,以誠為本。」(濂溪學案)是以其道德的實踐,也必以誠為本。志於學、求於師、思於幾、慎其動、改其過、遷於善,亦無不本於誠而有其實功、而進其實德也。   

 

(四)誠體擴充的外王思想

 

《通書》承繼儒家思想,故其目標與理想,亦是由修己成德而擴充之,以達治國平天下也。書中若干重點,略述如下:

 

甲、外王思想與天人關係


《通書》中關於外王思想與天人關係之理論,主要見於〈順化第十一〉與〈刑第三十六〉。

《通書》一書,闡明「性命天道相貫通」之理。誠體朗潤,聖心無外,故其外王思想是本於聖心之擴充普化而來。《易經》所謂:「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乾文言),故《通書》認為,聖人之化萬民,其德正同於天地之育萬物。因此其外王思想,實是承繼傳統儒家「天人合德」之理想而為言也。

 

乙、端本誠心之德化

 

傳統儒家視內聖外王為一不可割截之整體,故其政治思想,重在為人君者以德化民,即是由「內聖」而「外王」。此一思想的典型,即是如《大學》所言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通書》的外王思想,亦本此而展開。如〈順化第十一〉言:「天下之眾,本在一人。道豈遠乎哉?術豈多乎哉?」並特別於〈家人睽復无妄第三十二〉標舉出「端本誠心」為治之本。此一思想乃源自其對「道體」之契悟。如〈誠上第一〉所言之「乾道變化,各正性命」,〈理性命第二十二〉之「萬一各正,小大有定」等,皆為道體妙運萬物之神用。此是《通書》契悟之天道誠體之為價值根源所在,亦為其所認為聖德之最高歸宿、最圓滿之極致也。

 

丙、禮樂刑政之治

 

端本誠心是人君為治之本,至於具體的化民成俗之道,依傳統儒家,則在於禮樂之教化。《通書》對於禮樂的看法,主要見於〈禮樂第十三〉、〈樂上第十七〉、〈樂中第十八〉、〈樂下第十九〉等章。提出了禮先樂後、樂的作用在平和人情、樂的標準為「淡且和」、樂可以移風易俗,以及樂的最高境界可達於天地等論點。

《通書》言禮樂之外,又言刑(司法)的重要。〈刑第三十六〉認為,主刑者是「民之司命」也,其任用不可不慎。而刑之問題複雜變化,故必須有賴「中正明達果斷者」乃能為治,此又不離「誠」之體現也。

約言之,《通書》言內聖而外王之道,唯是重在為政者端本誠心,修身齊家;其於施政方面,則重在法天之道,以禮樂政刑治民,此大體是承儒家傳統而立說者。然而,由於《通書》特別提出「誠」,內聖外王的實踐,都可說是體現此「誠體」的詮釋,通於「外王」的實踐,「誠」的體現才得圓滿。

 

(五)通書盛讚《易經》與孔子之聖德

《通書》除了上述之對道體之契悟、內修成德之實踐,以及外王思想等方面之闡述,書中並盛讚《易經》與孔子之聖德。

  《通書》處處引用《易經》之文字或其哲理,亦特別於〈誠上第一〉讚歎:「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精蘊第三十〉亦讚曰:「《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

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曰:「《通書》者,濂溪夫子之所作也。……本號《易通》……大抵推一理二氣五行之分合,以紀綱道體之精微,決道義文辭利祿之取舍,以振起俗學之卑陋。至論所以入德之方,經世之具,又皆親切簡要,不為空言。」可謂對《通書》思想學說之所據與內容重點,作了簡要的說明也。

《通書》也多處引用《論語》文句,並於〈孔子上第三十八〉與〈孔子下第三十九〉二章,特別推尊孔子──此固是《通書》以聖人之學為依歸之最高典範也。

 

 

 

──本文摘於自在老師著作出版之《周子通書白話讀本》

※有著作權,未經同意請勿轉載引用

 

《周子通書白話讀本》

吳碧玲 /

白象文化 / 出版

書訊詳見:

http://blog.udn.com/TztzaiMaster/4716184

(2022/1/14更新網址)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金大俠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inspiring ...
2011/08/08 22:53

「寂然不動,感而遂通」and「動而無動,靜而無靜,非不動不靜也。物則不通,神妙萬物。」are inspiring…


柿事如意(世界日報家園版)

好女婿
開啟斜槓人生
柿柿如意 金塊高掛
自在老師(TztzaiMaster) 於 2011-08-09 15:09 回覆:
大俠很有慧根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