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霧台魯凱之旅 - 原住民的未來?
2011/09/08 07:15:34瀏覽755|回應2|推薦36
(霧台聖像山路)


魯凱之歌 - 焚而不毀

兩年前(2009)莫拉克颱風造成台灣南部「八八」大水災,許多山區原住民村落受到重創,如嘉義阿里山、屏東霧台山區等地,到如今村莊被毀、道路橋樑沖壞、山區滑坡、土石鬆動…情況仍然「慘烈」。誰知,兩年後的八月,舊傷未復,南瑪都颱風又掃過南台,再度造成災害,霧台山區原住民村落再受威脅,幾乎是「舊災」重演。據悉,屏東瑪家山區雨量三天突破800毫米,造成通往霧台鄉的台24線道,出現土石流與瀑布,隘寮溪支流也河水暴漲,八八水災後搭的便橋與蛇龍都受損。




(溪谷便橋)


(24號路固山修路)


六月中,筆者在台中鄉間參與一教會服事時,應獅潭彭神父之約,為了推廣「森林大學」生態環保教育,曾抽空前往屏東霧台山地,訪問當地天主教堂的杜神父與部落。很感謝杜神父的熱誠接待,他暫時停下在屏東市區帶領「魯凱」族合唱團的訓練活動,趕回山上來與我們相聚,有一個多小時的交談。晚餐後,還留我們夜宿於教堂附設的靜修中心,他又匆匆趕下山去,繼續關照一批由山區遷移到市區的族人。


(沿溪山路)


杜神父就是在八八水災最危難的時候,冒著生命危險,在驟雨、洪流、山崩、泥滾的險惡狀況下,憑著敬天愛人的魯凱族毅力,徒步自霧台山區下山,為教會會友與眾多村民向外界求救。杜神父簡略的告訴我們那一年的災難與族人重建村落過程,也告訴我們後來兩年間復建與遷村的艱難,期間經過不知多少次與各級衙門的會商、溝通、與解說,但似乎總不能使大官們與都市人明白原住民的文化、信仰、思想、與願望,這些「外來者」多少帶著一種「施捨」之心來「指示」魯凱族人該如何過往後的日子。



我們在來去霧台的崎嶇山路上,經過不少路段仍是滿目瘡痍,山崩、落石、路面半毀、車行不易,沿途過河時得走臨時便橋,也眼見河床幾乎被沖下來的山石泥土填到與兩岸同高。途中經過幾個路段,看見道路修復與建擋土牆工程才剛開始,也看到好幾個山頭裸露出大遍碎石與岩塊,似乎是大雨沖刷的結果,陡坡下,還看到一個沖的半毀的舊村落,現已封路,無人居住。據悉霧台山區的地質就是以版岩為主,魯凱族人也以石版為建築材料,蓋屋、建牆或立圖騰都用,我們參觀幾所教堂也使用石塊與岩版砌成。





在山上還走訪了幾個村落,見到幾位長者正在處理收成的小米,交談中,才知山上留下的年輕人不多,八八水災後只有一些父老留在山上,不少魯凱族人已遷到山下等候永久屋建成。雖然住屋可能有著落,可精神層面卻有很大危機,因為文化差距太大,生活型態迥異,父老擔心年輕一輩會完全迷失。此外,杜神父告訴我們另一危機是信仰斷層,因為族人決大多數信仰基督,聚會敬拜是以本族語言與文化儀式行之,但是到了平地,失去了文化及語言的土壤與根,很難融入平地教會的信仰型態,也因此會失去心靈的憑藉,漸漸迷失生命的方向。




(魯凱婦女收小米)



(聖心堂戰士座椅)


颱風過境,政客候選人也紛紛隨風而至災區,但不知他們是關心原住族人的未來?還是關心自己的未來?但不論是前者還是後者,為了當選,總該在政見裡詳述國土保育、水源管理、保護原住民文化等相關政策,而不是每遇颱風,都要來次「痛定思痛」的悲壯演出,等事過境遷,大家就依然吃喝玩樂。

霧台山如其名,霧靄果真迷人,朦朧中又寧靜深禭,像似水墨畫中幾筆淡染,又像是隨興潑墨一般。筆者凌晨即起,在山鳥禮讚聲中,品味難得的野趣。遠眺山區深處「大小鬼湖」的所在,想起杜神父及靜宜生態系楊、陳兩位教授所說,因著魯凱族人對先人的尊敬,幾百年來他們不敢輕易進入那兒的林區,更不敢砍伐林木,因此無意間,為台灣保留了大遍第四紀冰河期孓遺的特有「台灣杉」,得以成為森林地理的重要指標,這也是在植物分類學上少數掛著「台灣」稱號的植物(Taiwania cryptomerioides)。


(中央山脈鬼湖山區遠眺)


此行,在與山林河川、與魯凱族人的互動中,深刻感受到自然威力的猛烈,也體會到敬畏與珍愛上天所賜森林生態的必要,而在有限的時機裡,在魯凱人漢化、遷往市區前,更該向魯凱父老們請益,學習原住先民的智慧,挽留下消失中的文化。這也正是彭神父約我拜訪杜神父的原因,期望能藉著「森林大學」的理念來教育自己與下幾代子孫。

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不到廿四小時的訪晤,卻帶著一車豐裕的山林祝福而別。臨去前,我們還拜訪了山坡上的「霧台國校」,校舍建築與浮刻都滿有魯凱風味,在操場上,巧遇一位巴老師(是杜神父的表弟),正帶著五位可愛的一年級學生上課,談起學校狀況,才知道風災後全校學生只剩廿餘人(含國中生),年輕父母們多半帶著孩子下山了。隨後,我們也拜訪了親切的歸校長(排灣族),談到原住民教育在現有體制下愈來愈艱難,小孩在學校一週僅有一小時的母語文化教學,其他時間都給規定課程卡死了。


(霧台國校)


揮別了學校,告別了霧台,沿著崎嶇山路而下,路途雖顛頗難行,復建之旅仍多艱鉅,然就如聖心堂前山路的石刻所示,魯凱精神正是「焚而不毀」,相信在聖神引領下更能堅勇無懼,重建聖城。

圖與文//沙塵豹     祝您仲秋平安,同享天賜美地。 09-06-2011


(聖心堂魯凱勇士圖騰)


(焚而不毀)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ernalGreen&aid=5615505

 回應文章

巧妙 喜歡上帝的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原始有他初的 美
2011/10/06 19:18

是生命的靈性羽感動

可惜目前都只看到都市的 需求

其實該保養的 也很多

只是大家都重在好生活

而非細水長流的價值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11-10-09 06:22 回覆:
你說的沒錯。文明社會的人一向如此,眼前重於永遠。能夠望向永恆,才可能有長遠的價值。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霧台魯凱 需要一套屬於他們環境與傳承的教育計畫
2011/09/08 11:39

全國學生用同一套教育制度 本身就是個大笑話!

同一套教育制度要解決 城鄉差距、鄉土文化、原住民傳承,根本就是不可能。

霧台魯凱 需要一套屬於他們環境與傳承的教育計畫。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11-09-09 00:30 回覆:
同意時和老師的看法。要城市裡那些有頭有臉有高學位的人來為原住民設想一套「合適」的教育制度,比送人上火星還難。其實不只是教育制度有問題,更是價值觀出了大問題,在高官與學者心中,他們才是「成功」的真正代表,現行制度就是要培養「成功」的人。原住民可能並不明白城市人的定義,或許也不想追求別人的成功,可是城市人的「善心」正在重新塑造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