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左右岸的偶遇——核後環境的前瞻
2014/05/02 12:14:13瀏覽832|回應5|推薦38



今年三月,兩度進出台灣,事多巧合,月中與反核遊行擦身而過,月末與反服貿夾路相逢。此行其實是造訪左岸幾所學校的學生,繼續往年的交流活動,誰知竟在右岸有了另類的際遇。

雖然環保不是此次出訪的主要關注,但在左右岸所到之處、言談之間、訪晤行程中、或是借住的小區裡,環境問題在在發生於眼前,讓人無可逃避。

由於明顯的發展失衡與貧富不均,鄉村人民為了討生活,許多人往城裡跑,導致城區人滿為患,攤販遊民群聚,髒亂吵雜,交通失序,房價飈漲;在我們所到的大學城,來自各地的學生不下卅萬,隨之而來的是各色生意人、小販、工人、求助者等,少說也有十來萬,可想而知,各校邊緣環境會怎麼樣?

城裡車多人多,除了空氣污染與霧霾惱人傷人外,還得處處開新路、造新橋、建地鐵、修三環四環道、蓋高鐵動車線,開山掘地、攔河架柱,不只破壞生態,更製造大量廢棄物、廢水與飛塵;雖然滿街貼口號:「講文明、樹新風、建設生態城市」,整體環境卻陷入更大的紊亂中。

奔波之餘,接待的兄弟,抽空帶我們訪晤幾處有百年歷史的小區,是上世紀初外國領館所在處,還有早期宣教士所建的幾所教堂與學堂,可惜,多半沒受到重視,不是改建了當民宅,就是廢置無人管理,或是面臨拆遷,即將讓位給高樓大廈或寬敞大街,好打造「文明社會」的憧憬。

一日午後,我們去一著名山嶺,走訪七〇年代(文革時期)一位殉道者的故居與教堂,曾是培訓中心的房舍已整修過,但沒任何說明,更無人使用,只在路標上有一早年宣教士的名字,據說是當今領導數年前為了拉攏與美帝的關係才飭資修砌。憑弔後,我們走了一圈步道,只見度假避暑別墅一座座的在各山頭上蓋將起來,山林砍伐,山脊削平,道路拓寬,磚石碎塊卻堆積如山,原來的生態美景慘遭摧殘。

由於城市人口劇增,加上熱錢湧流,各區各縣不斷的向四方、向山崗水岸擴充,棟棟高樓如雨後春筍四處竄起,農地廢耕換水泥,田野讓道成高速,難道生態與文明只是口號?雖然樓宇充斥,可學生中剛畢業或剛成家的,竟不敢奢望十年內能貸款承購一戶。


到底什麼是文明社會?怎樣的城市才符合生態原則?左岸看起來不像那回事,至少在我們腳底所踏的幾個指標大城都不像;那右岸呢?清境、南庄、悠活…有那一城鄉可誇口?即使核電「報廢」了,人們不是還奢望著安福樂利的文明生活?不是仍盼著境濟成長、股市上揚、薪資提昇、房價低廉?這怎能怪那些財主與政治掮客們要跳出來挺核電、挺服貿、挺左岸、挺創新?只是,社會廣大群聚真知道自己要什麼?

其實,有那一種形式的開發、創新、成長不需支付社會與生態成本?不管人們怎麼貼綠色標籤,綠建築、綠道路、綠產品都需要資源能源來完成;亮麗高速的手機需要珍貴的金屬合金,這些能資源那裡來?最近(四月份),又有報導指稱,手機中使用的一種毒性金屬(tantalum 鉭),它的出產方式既不人道,更破壞生態(主要來自非洲),完全不顧環境衝擊,而使用後又不回收,造成二手傷害,許多手機大廠明知卻不思解決之道,這算是文明社會?廣大群聚只管把玩傳簡訊,誰管環境公義?難怪大氣中CO2愈來愈多,溫室效應愈來愈強,土地汚染與生態破壞愈來愈嚴重。

四月中紀念地球日,紐約時報有一專訪,介紹一位英國作者對環保的看法,論及文明的末路,他寫了幾本與環境及文明發展有關的書。2006年他發表了 "Real England" 〈發現英國?〉一書,引起全國廣泛的注意與討論,媒體紛紛發表評論,當時反對黨領導,現在的首相 Cameron 與英國大主教,就大爲贊賞,曾多次在演講時引用。作者是獨立撰稿人,2003 年由南美到亞洲走訪多國,見證各個文化的現況,意識到 globalization 對各地文明的衝擊。回國後決定深入祖國各鄉里,仔細看看真正的英國。

幾年後,正當人們為他的書喝采時,他的情絮卻跌入低谷,他看見他看見 "the human machine"、"the big thing"、"the leisure",正襲捲整個英國,大企業、大商廠、大超市、大建築區、大政策...正把傳統英國文明給夷平了 (flattening the country)。他看到不同角落裡的小民們在奮戰,在設法維護他們曾擁有的英國,可他們正全線潰敗,洪水猛獸襲來,完全阻擋不住,而大城裡的人,竟沒意識到這慘狀,並不介意自己的文化認同正一去不回

也許這個作者對環境的觀察有些灰暗,但環保真有希望嗎?廢核以後就沒事了?不簽協議就安了?能享受物質財富就是文明?綠色地球枯黃了還會自動變回來?英國失落了,左岸右岸又如何?不管是社會主義還是三民主義,其實都在 capitalism 的淫威下折腰、都在洪流中沈浮。

早些時候,人們以為地球是平的,後現代文明,讓人發現地球果真是平的。成為二度空間的人,要承受很大壓力,
活的不太快樂,前瞻盡是霧霾,後顧滿是塵沙,大家都在瞎摸。迷茫中,我們豈不該想想,要怎麼告訴子孫,自己是如何被輾平的?又是如何在重負下承擔與支撐的?







( 時事評論環保生態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EternalGreen&aid=12987090

 回應文章

綠葉
2014/09/15 13:54
環保是要靠大家的..................土城區黃金借款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14-09-19 02:02 回覆:
彼此鼓勵,由小處作起。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環保
2014/07/03 12:37

不管是左岸右岸,

東岸或西岸,

大家都在談環保,

大家都在破壞環保,

這就是社會現實。


沙塵豹(EternalGreen) 於 2014-07-06 00:54 回覆:
對啊!果真是這樣。所以要試著作個有高度的人,別給輾平了還不知道。

沙塵豹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問題在那兒?
2014/05/06 11:05

溫室效應增強,與廣大群眾的消費力快速提昇是絕對成正比的,是核電、是火電,只是次次要因素。

美國現有100座核電站,分散在31州境內,核發電量約佔總發量20%,仍意圖再蓋幾座,但阻力甚大,目前CO2排放量全球第二。亞洲巨霸中國,現有20座核電站,另有約30座在興建中,可能會繼續增加,CO2排放量超越世界各國。此二強權有一共同特質:唯經濟利益是圖,前者特重享受,後者急起直追,加上人口超多,消費驚人;結果 ==》CO2排放力超強。

多核電站不等於低CO2排放。廢核不等同於CO2排放增高。

CO2量增高與消耗量、浪費量、能源開發不當、不知節約、只圖享樂成必然關係。

這兩超霸,現在都很注意替代能源的開發,它們知道核電問題多多,絕非常遠之計,更何況核廢要怎麼解決?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3 22:21

在替代能源尚未解決前,談廢核,最後的結果必然是 增加燃煤火力發電廠。

可笑吧!


時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5/03 22:18

世界地球日? 溫室效應、全球暖化、極端天氣、地球平均溫度上升兩度? 是要碳?還是不要碳?

.

經濟學人:日、德廢核結果…大量燒炭 2014/4/22 聯合報

據經濟學人雜誌報導,自從日本三年前發生福島核電廠災變之後,日本及德國相繼訂定「廢核」政策;但結果卻是兩國大量「燒炭」,增加燃煤電廠的發電量,使二氧化碳及其他化學物質排放量增加,不但使「溫室效應」惡化,加速氣候變遷,而且燃煤電廠的輻射排放量比核電廠更高。

全文網址: 經濟學人:日、德廢核結果…大量燒炭 | 綠再燃核四戰火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4/8627700.shtml#ixzz2zbMrAzKP